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机电毕业论文范文,机电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应用型大学《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投稿cC有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745次
  • 评分4
  • 72
  • 0

应用型大学《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胡艳丽贾群刘团结

(淮南师范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摘要】近年来,许多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改革是教学教改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是从原来的理论教学转变成应用实践教学。《电气控制与PLC》是电气自动化类专业中应用型的专业课,结合课程的特点,在课程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既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应用型;电气控制与PLC;实践;教学方法

0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践教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国际高教掀起了一股新潮流。为了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国内很多本科高校也认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纷纷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2008年,安徽省教育厅明确提出了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加强应用性本科高校建设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淮南师范学院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根据“地方性”和“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其中课程建设就是一个重要方面。

《电气控制与PLC》综合了“低压电气控制技术”和“PLC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相关内容,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课程。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路,针对淮南煤矿、电力等主导行业及其衍生产业(如矿用电子产品、控制设备、监测仪器仪表等),以及周边地区地方中小企业对电气自动化类人才的能力要求,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有电气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能力,掌握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原理及编程方法,重点是加强电气控制与PLC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教学大纲建设

课程教学大纲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而制定的,教学大纲关乎教学质量,鉴于淮南师范学院《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大纲的现状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借鉴和比较很多高校教学大纲的特征,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建设。

1.1现行教学大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现行电气自动化类教学大纲中,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存在主要问题有:(1)现行教学大纲中,该课程在电气自动化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为专业选修课,好多学生认为没有必修课重要,对毕业后求职也没影响,使得学生在该该课程学习上重视度不够;(2)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实践环节相对较少,使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1.2教学大纲修订

旧版电气其自动化类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名称为:《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定位为专业选修课。根据专业结构特点、培养目标和该课程的实际应用性,新版电气自动化类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名称改为《电气控制与PLC》,同时进一步明确了该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定位为专业必修课,使学生在学习态度上有所转变,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中,修订的教学大纲的主导思想为:将生产实际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穿插在课程基本理论中,重点突出PLC控制技术的内容,保证教学内容适应生产实际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调学科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重视实际工程应用。同时,教学中要保证实践环节的课时比例,强调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内容密切相关,通过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应用开发能力。

2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结合《电气控制与PLC》的课程特点及其实际应用,该课程在教学中采用板书、多媒体教学和实验室现场教学等手段相结合。课堂教学中,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中加入大量的图片和动画,用图片和动画系统详细地解析教学内容,使学生接受知识较快。同时,讲解的时候多加入一些实际案例。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思考和分析,可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针对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特点,《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与实际的工程应用密切相关,通常选用抢答器控制、交通信号灯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自动售货机控制、自动门控制等典型案例,对这些工程案例进行控制过程分析、系统软硬件设计、设备选型、程序编写与调试,培养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很重要,所以该课程在教学中加入讨论的环节。学生遇到疑难问题,先学会自己思考,然后和老师、同学进行积极讨论,最终探索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性,使学生产生自主性的学习态度。

3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实验教学是《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旧版电气自动化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该课程学时分配为:36课时(理论)+12课时(实验),新版电气自动化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该课程学时分配调整为:36课时(理论)+18课时(实验),实验部分增加6个学时。随着《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内容和知识的更新,该课程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开发综合设计性实验。实验课程是结合理论内容开设的,传统实验方法大多是老师先进行讲解,把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和实验报告格式都写的很清楚,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机械的完成操作,缺少思考的积极主动性,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针对传统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该课程在进行了改革。在实验中增加了设计性环节,教师把实验任务布置好,学生进行独立设计、编程和调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考核方法改革

根据课程工程应用型的特点,考核时改变单一的闭卷笔试方法,转而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核。期末考试采用笔试和上机操作相结合,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其中,期末考试在试卷出题时以实践应用环节为基础,以学生会用为原则,考查PLC工作原理、PLC选型、硬件接线、程序编写等。实验考试应包含实验大纲所规定的重点实验,包括口试和操作两大部分。学生操作时,老师要不断检查,针对实验内容和实验现象进行随机提问,并记录学生的实验熟练程度和动手能力,当场打分数。学生的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和课堂表现。出勤率列入考核范围可以控制学生的随意逃课行为,课后作业能够充分反映学生对课堂讲解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并能够及时反馈教师授课效果,课堂表现主要考查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等。考核方法的改革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5总结

本文根据应用型大学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对《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进行了改革,主要从教学大纲建设、课堂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方面进行探索。通过改革使学生能在牢固掌握电气控制和PLC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更好的掌握PLC的编程方法和分析方法,特别是基于PLC的实际工程案例的综合设计方(下转第85页)(上接第25页)法。通过加大实践环节教学力度,使学生具有更好的实际操作能力,符合本科应用型人才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培养要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赵霞,陈永利,栗彦辉.提高“机电控制”课程授课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9:131-132.

[2]辛华健,唐月夏,李广平.从PLC实训教学谈走应用型大学道路[J].价值工程,2014,13:233-234.

[3]谢水英.基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的PLC课程教学改革[J].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ETT),2010.

[4]袁琦,刘晓梅,易细龙.《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4:122-124.

[5]廖常初.FX系列PLC编程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6]王晓兰.浅析如何在PLC教学课程中融入项目教学法[J].时代教育,2014.20:119.

[7]黄兆鹏.浅析PLC技术在机电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13,12:226.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