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融入意识形态教育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8-20
  • 阅读量172次
  • 评分0

摘要:在“互联网+”的时代,信息化的快速普及突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地位重要性。高职生的意识形态教育与培养德才兼备技术技能型人才一脉相连,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队伍构建息息相关。意识形态教育与课程关系犹如茶与水关系,相生相伴。针对意识形态教育融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存在问题,提出茶文化思维优化顶层设计、提高教师立德树人意识和创新融入方法等破解路径,下好先手棋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为培养造就高质量的新时代接班人打下扎实基础。


关键词:茶文化;高职;意识形态;计算机应用基础


1引言


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意识形态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长期保持稳中向好态势,目前我国正处在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发展关键阶段。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时代在呼唤大学生勇担责任,青年强则国强,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重要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扣好大学第一粒扣子——意识形态。高职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动手能力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充满活力、充满后劲,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拔节孕穗期”关键期[2],意识形态教育需要不断巩固和提高。把茶与水相生相伴思维运用到意识形态与课程融合教育中有重要参考意义。


2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意识形态教育现实审视


2.1部分学生政治信仰不够


高校课堂是传播意识形态的主要阵地之一。当前高职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为主课程包含军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政策等,部分追求上进同学党课培训学习中也涉及。在党的关怀下,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生活中保持积极向上正能量,坚定政治信仰、担当作为,努力学习提升自我,不负韶华做新时代奋斗者和追梦人。有少部分高职学生由于学习主动性不够、自学能力不足、对思政类课程兴趣不高和缺乏思政类课程系统学习等原因,导致政治素养不够、不善明辨是非,受到非主流意识形态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价值观渗透影响,产生自私、金钱至上、爱慕虚荣等错误思想行为和信仰危机。极个别学生在信仰危机中缺乏理想信念,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违反学校规章制度,迟到、旷课、沉迷网络、作弊、挂科等最终荒废学业,如同茶与水比例失调导致味道不佳。


2.2课程思政体系实施细则不完善,意识形态教育有待提高


2016年12月,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由此可见,思政类课程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要融合其他所有课程形成“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让所有课程都发挥出意识形态教育作用,增强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课程思政,但在实际教学计划具体安排实施过程中,思政类课程几乎全部安排给思政相关专业老师授课,同样其他课程几乎全部安排给相关对口专业老师授课,实际授课中部分教务部门缺乏对课程思政方面的细节实施要求和督导,造成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没有实现与思政深度融合,意识形态教融入课程效果不够理想。


2.3网络意识形态存在隐患较大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虚拟现实、区块链和5G等大规模普及,我们的沟通交流方式因网络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网络为学生扩展视野、为在线学习提供了很多便利,但少部分辨别能力较弱学生容易受到网络中封建迷信、色情、诈骗、网贷、网上暴力、赌博、谣言甚至西方敌对势力等不良信息侵蚀。网络信息具有开放性、多元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易形成蝴蝶效应,大学生因制造、转发不良网络信息和陷入网贷现象屡见不鲜,对个人、学校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2018年9月,焦点访谈报道了一批通过网络渗透国内大学生的间谍案件,令人警醒;2019年8月,南京某211重点大学生小许,因无法偿还网贷跳楼自杀;2019年11月,大理某大学3名学生因利用网络散布谣言,行政拘留5天。


3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融入意识形态教育破解路径


3.1以茶文化思维优化课程顶层设计


无水之茶犹如枯叶,无茶之水平淡无味。茶与水密不可分,要想泡好茶必须掌握好茶与水融合的比例、时长、温度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融入意识形态教育在比例、时间点、切入点等方面都要优化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属于高职学生大一阶段的一门重要公共必修课,课程实用性非常强,大学毕业工作中,几乎每天都接触课程相关知识技能,但是课程对于非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来说,是进入工作岗位前唯一一门,同时也是最后一门计算机相关课程。由此可见,意识形态教育融入课程面临着巨大挑战,所以,一定要提前优化顶层设计下好先手棋。目前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包含了育人目标、课程思政目标等,给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但没有具体到课程实施细节,具体细节需要课程老师和思政老师共同制定教学大纲,把知识点和意识形态教育进行专业化的挖掘、梳理实现深度融合,细化意识形态教育落脚点。[3]比如,基础理论内容方面,在计算机发展知识点,结合我国超级计算机取得成就,激发爱国情怀,增强“四个自信”;在网络安全知识点,结合一些违法违规案例,提高学生遵纪守法意识,防范网络诈骗、网贷等;在网络发展知识点,结合我国全球领先5G技术,增加民族自豪感。实训实操内容方面,在计算机启动和退出知识点,结合爱护公物、遵守操作规范;在Word简历制作案例中,结合客观评价自我,让学生学会自我接纳、提高自信心;在分组任务的Powerpoint作品比赛中,结合团队精神,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3.2提升教师立德树人意识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古至今,教师一直是学校立德树人的中坚力量。首先,教师要从意识形态角度理解立德树人内在含义。结合到高职教育中,立德即教师要把意识形态教育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主旋律和正能量贯穿立德全程;树人即传授各种知识技能中渗透意识形态教育,最终培育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素质人才。其次,教师要践行师德师风。教师职业的示范性特点决定了师德师风关键突出位置,高尚的师德对学生影响意义重大。新时代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贯彻落实好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以高尚师德师风给学生正能量方面感染和影响。最后,注重立德励志结合。高职学生高考成绩不理想,形成自卑心理,学习自信心不足,立德中多激励学生奋斗精神,有利于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激发不同基础、不同性格的学生潜能,实现人人能成为有用之才。


3.3创新高职意识形态教育融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客体而是真正主角,教师充当引路人角色。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在大一开设,授课对象学生群体都属于零零后,对手机有一定依赖性,对传统生搬硬套、填鸭式的讲授方法有厌倦逆反心理,传统教学强制模式只能让学生服从,但不能让学生认同。[4]深入分析新时代学生想什么、喜欢学什么、乐于听什么、喜欢怎么教基础上,因势利导利用学生对手机依赖性,多运用围绕学生为主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达到教学模式创新,既能打破时间地点限制,又能拓宽教育渠道,提高意识形态教育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与学效果。综合评分方式创新。目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综合评分一般由平时考勤、作业、课堂表现、期末考等四部分构成,忽略了意识形态教育。建议在每一堂课中我们至少可以融入意识形态一两个指标点,如:爱党爱国爱校、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团队精神、学习态度、道德品行、创新实践、攻坚困难、自强不息等作为评分点,用科学评分机制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形态教育主体性。引导使用好网络新媒体方式的创新。总书记曾指出:“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互联网+”的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存在隐患大,当前治理监督体系还不成熟,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地位同样重要。零零后高职生学习、生活方式与网络息息相关,据调查,有90%左右平均每天接触手机网络3小时以上,使用手机网络主要目的排名依次是社交、娱乐、学习、购物等。[5]高职生除信息技术类专业外,系统学习关于网络的知识主要是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课程对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责无旁贷。在网络知识章节要结合新时代零零后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机应用,如微信、QQ、微博、短视频、购物等,以趣味、启发和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规范网络行为、培养网络道德情操和用主流核心价值观看待网络舆论,赢得网络新媒体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与时事政治结合创新。教学内容方面,学校用的计算机教材一般有一定滞后性,教师多关注零零后爱好时事政治内容,为意识形态教育提供更广泛基础。如:通过把脉零零后高职生需求,以真实又贴近实际的内容,在Word、Excel和PowerPoint相关章节操作素材中加入我国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简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逆行故事、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女排精神和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等,进行合理温和循序渐进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弘扬主旋律、宣传正能量,提升意识形态教育针对性,潜移默化教学过程中掌握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92.


[2]张晓晗.新时代高职院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与管理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19):21-22.


[3]黄俊,季燎原.专业课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9(9):32-33.


[4]牛秋业.以专业课教学为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2):78-81.


[5]戴艳.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调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4):415-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