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电气毕业论文范文,电气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会计电算化专业中高职衔的问题探讨

  • 投稿LeeJ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318次
  • 评分4
  • 46
  • 0

王翠菊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3)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教体系中两个不同阶段,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本文在介绍两者衔接的模式基础上,指出在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中高职衔接的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中高职;衔接

1 会计电算化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基本模式

会计电算化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一贯制模式。即一所高职院校与几所中职院校形成的衔接模式,也叫做“五年一贯制”,可以分为“2+3”和“3+2”两种模式,也就是学生在接受完中职教育的基础上再接受高职教育,毕业后会获得相应的高职文凭。这种模式下相关中职和高职院校之间一般都有合作协议。

二是对口升学模式。指的是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根据自己的学制年限进行教育,部分中职毕业生完成三年中职学习后,通过对口升学考试进入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接受二至三年的高职教育模式,中职毕业生可以自由选择报考的高职院校。这种模式下中高职院校没有合作关系。

2 会计电算化专业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目标衔接不到位

中职会计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基层单位会计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其就业岗位群比较广泛,如企业的出纳,商店、超市的收银员,仓库的管理员、保管员、统计员、材料员等。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面向中小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能够从事出纳、核算、财务管理岗位,能够胜任出纳、资产核算、往来核算、成本核算、纳税申报、审核、财务管理等实务工作,具有诚实守信、耐心细致等职业道德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2.2 课程体系衔接不够

2.2.1 专业课程设置和内容重复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主要来源于高中毕业生,只有“对口升学模式”会招收中职生,但比例较少,人才培养方案按普通高中毕业生设计,没有考虑到“对口升学”学生的情况,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进入高职后,由于中职和高职学校缺少沟通,围绕各自的培养目标构建自己的课程体系,很多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重复的课程内容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对高职的失望情绪,影响职业教育的连续性。

2.2.2 文化课基础课脱节

中职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学校特别注重学生各种会计技能的培养,文化基础课程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由于忽视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导致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而普通高中则是以升学为导向的,对文化基础课要求相对比较高。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基于普通高中毕业生考虑,对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的要求较高,致使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后,在高等数学、外语、大学语文等课程上的学习普遍吃力,由于觉得高职文化基础课程太难而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些均影响学生在高职阶段的学业成绩,也同样影响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2.3 师资队伍衔接不够

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提升的核心,也是中高职衔接顺利进行的关键。在教学方法上目前高职基本的教学模式是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而中职阶段只有一少部分学生接受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大部分学生仍接受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中职教学淡化理论知识,重视实践技能,高职教学在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高于实践技能,这样导致很多高职学生的技能不如中职学生,由于双方沟通不够,各自按照自己的培养目标进行培养,导致人才培养衔接不够。

2.4 职业资格对接不够

中职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包括:珠算、点钞、中英文录入等,可以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包括会计电算化初级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在中职阶段,因为部分学生职业还没有完全定位,对于不从事会计工作的,不强求获得会计从业证,还要兼顾升学教育。

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包括:跨专业综合实训、出纳岗位基本技能、工业会计实训(手工)、商业会计实训(电算)、企业会计综合实训等,可以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师证书、大学英语A、B级等。在高职阶段,所有学生都要获得会计从业证,达到助理会计师水平,部分学生获取会计初级职称证书。

3 会计电算化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建议

3.1 促进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有机衔接

一是要注重差异性。中职和高职教育都属职业教育,均为技术教育,因而培养目标有一致性也有差别性,而二者的差异,正是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的出发点,也是中高职培养目标能否衔接的关键所在。例如,高职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除了应具有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具有的业务能力外,还应有一定的财务分析与决策能力、一定的审计监督能力和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会计课程时内容应更宽泛。二是要体现层次性。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初级会计职称人员,即会计员和助理会计师,在校期间能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将来一部分人能成为助理会计师;而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则是为将来学生成为会计师作准备,并希望有一部分人将来能成为高级会计师。三是职业道德的递进。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应停留在课程设置和内容上还应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要把抽象的知识深化、细化至知识获取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人际与社会关系处理能力等,将态度或情意领域目标进一步深化。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目标要注意中高职衔接学生实现从中职生向高职生的转变,从单一的技能教育向综合素质养成的转变。中职与高职之间对具体的知识、能力、态度形成有梯度、有层次的逐渐向上发展的目标。

3.2 规范中高职各自的课程标准,做好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的衔接

根据培养对象差异性,结合培养内容,设置相应的课程结构。对于中职阶的学生来说,课程设置强调理论基础,注重实际应用,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对于高职阶段的学生来说,课程设置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创新,在工作情景中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中高职院校之间加强合作,通过制定课程标准,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规划,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中职、高职重复讲授同样的教学内容的现象,不断拓展和深化课程的教学内容,确保各课程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中$高职教学过程中注重文化基础课的融合,从而适应未来学习的需要,中职阶段主要注重素质教育,高职阶段主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3 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的教师要主动关注中职学校的课程改革、兼职兼课、参与教研、培训教师等,发挥引领作用,同时向中职教师学习针对中职生的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中职师生也可参观高校校园以及会计专业的实训室、了解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岗位,增强沟通,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吸引力。

加强对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训练,鼓励教师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通过校企合作,引“企”入校,下企业实践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 达到高职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同时还可以聘请企业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一线财务工作人员为兼职教师,承担专业一些实训课程的授课,带动校内外专兼职教师的交流与合作。

3.4 基于行业标准,“双证融通”

中高职会计专业教育要将财政部有关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和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融合,实行双证书制度,但在职业资格的等级上中高职要合理确定,显示出不同的层次和要求,避免课程设置上的重复甚至倒挂的现象。按阶段、分时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中职阶段进行初级培训,高职阶段进行中级、高级培训,分别获得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责任编辑: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