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英语论文范文,小学英语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小学英语教学中话性教学的价值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7-29
  • 阅读量306次
  • 评分0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学科,也是重点学科,小学是为学生打牢英语基础的重要阶段,小学英语的基础是否打得扎实,对学生今后更深层次的英语学习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英语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知识体系,学生由于没有语言环境,因此在英语学习的时候会觉得比较有距离感,基于文化差异的原因使学生在英语语言内涵的理解上比较吃力,因此英语教学要注重对话性教学,通过对话性教学让学生理解英语文化的精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关键词:对话性教学;小学英语;价值;应用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知识积累较少,因此英语学习对很多小学生来说往往存在很多难题,甚至有些小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十分吃力,主要是由于在小学生的生活中没有英语环境,学生对英语有较大的距离感,因此就需要教师不断调整教学方式,提高英语教学的实用性,从而使小学生能够更透彻地认知英语知识。因此,探讨对话性教学方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价值,并提出了一些对话性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希望能够以此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一、对话性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价值


对话性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锻炼。近年来,对话性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谓对话性教学的概念,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对话展开英语教学,英语学科是一门语言知识,学习语言的最大目的就是应用语言解决问题,因此,英语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利用英语对话,对话应该作为英语教学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我们不乏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为了追求学生成绩,让学生大量做英语习题,虽然学生的做题能力很强,但是听力和口语能力却很差,这都是应用能力锻炼不到位的体现。以往的应试英语教学模式是哑巴式的英语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即便使学生的英语成绩得到了短暂的提高,但却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而且对学生今后英语水平的发展也无法起到良好的作用[1]。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采用对话性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还会促进学生英语各方面能力的共同提升,对话性教学是一种具有与时俱进意义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对话性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情境,构建英语对话平台对话性教学方式的展开要依托于一定的情境,英语对话都是在情境中展开的,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英语教学情境,当学生的情绪和思路进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后,再开始进行对话性教学。小学英语教师要对对话性教学的宗旨和目的有透彻的了解,因为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英语对话,虽然教材中有一些英语对话情境的设置,但是大多数都不是很实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离也比较严重。很多教材中的对话情境是无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来的。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英语对话情境,对话设计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更容易使学生在对话中找到共鸣,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英语知识的实用性。教师要使学生明白英语对话不仅是学习英语的必备环节,同时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际也有很大的作用,逐步利用对话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是最重要的目的[2]。


(二)重视课前导入环节课前导入环节在英语对话性教学中十分重要,通过课前导入,教师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一堂英语课的成败,有一大部分是由课前导入环节决定的,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前导入环节充分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么学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就会跟紧教师的思路,全神贯注地听讲,这就为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反之,如果在课前导入环节没有将学生的兴趣吸引过来,那么学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也会觉得枯燥乏味,无法集中精力,可见课前导入环节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在课前导入环节中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环节,通过课前导入,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快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对于小学生来说,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是有难度的,只有话题够有趣、教学形式够新颖,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被牢牢抓住。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选择一些小学生喜爱的课前导入方式,如游戏的方式、故事的方式,这些都是小学生十分喜爱并乐于参与的方式,借助这样的方式将小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为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奠定基础。


(三)创新教学方式,提升英语对话趣味性实现教学方式的逐步创新,是开展小学英语对话性教学的前提,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对话性教学的课堂要求,只有做到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才会为学生带来新鲜的体验,从而保证英语对话性教学的趣味性,以下是列举的三种不同的对话性教学方式。1.充分利用发散性教学方式拓展对话教学范围。发散性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性教学指的就是求异性教学,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一些对立性的问题,在进行一个问题的讲解时,要引导学生对相似的问题采用不同的理解方法以及将对立的问题一一列举出来,通过求异教学方式的开展,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这样的情况是经常遇到的,教师在讲解一个句式或语法的时候,不应将教学的范围仅限制在教材中,要多向课外的方向拓展,虽然教材是教育专家多年教育经验总结的精华,但是毕竟范围是比较固定的,教师要在使学生充分掌握课内内容之后,再逐步向外进行拓展,只有不断拓展训练,才会丰富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见解,加深学生的知识积累,也会更好地锻炼学生运用不同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锻炼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2.充分利用逆向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英语教学的宗旨,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学的常规顺序,使学生学习到的英语知识更系统,更具完整性,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性,教师可以尝试逆向教学方式,其概念是通过逆向的思维利用已学的知识寻求一些未知的突破,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起到了更好的促进作用。在对话性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已知的句式,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将句式进行转变,可以不按照书本的顺序进行对话,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3]。3.充分利用单元总结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知识掌握。在以往的对话教学中,教师常以对话练习的方式锻炼学生英语对话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但是学生对文章整体思路的把握还稍显不足,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单元总结,对学过的知识及这一单元做一个系统的整理,将知识串联起来,引导学生运用单元总结的方式理解每一个知识体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系统的英语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四)改革教学内容,丰富对话教学手段在小学英语对话性教学中,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才会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教师就要做到教学内容的创新,使教学内容的设置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和英语学习的需求。不能再延续以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话的设置要基于教材,要在教材的模式上进行创新,丰富对话性教学的内容,促进课堂有效性的实现。另外,对话设计的形式要注重丰富多样,避免以往对话设置的单一模式,可以是两人对话形式,也可以是多人对话形式,还可以是一人问、多人答的形式,只有逐步丰富对话的形式,才能够使对话性教学更有层次感,使对话性教学方式更具多元化的特点,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了课堂的整体互动性。


(五)注重对话练习,升华知识应用对话练习应该是学生在对话性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任何的英语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反复的练习,语言的学习过程是不断重复的,因为学生没有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只有依靠大量反复的练习才能够加深记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练习,通过练习将英语句式顺其自然地表达出来,将英语作为自己语言中的一部分。英语知识的熟练应用都是在反复的练习中实现的。教师要强调练习的重要性,要将英语对话练习作为一种常态化学习方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将英语句式、单词等相关知识扎实掌握。


(六)注重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在小学英语对话性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升小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想要学好英语,除了大量反复的练习之外,在实践中强化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英语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可以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学校举办的英语类竞赛活动,也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关注一些英语文娱活动,既提高了英语学习兴趣,也促进了知识积累。另外,在平常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将自己遇到的课外知识做好总结,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为今后更深层次的英语学习做好铺垫,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积极的对话性教学方式应用在教学中,利用对话性教学,丰富英语教学内容,创新英语教学手段,提高英语教学的实用价值,同时利用对话性教学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从而使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得到显著的提升。只有不断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手段,才能够逐步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红菊.对话性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价值[J].教书育人,2019(19):58.


[2]张秀雅.对话教学理念下小学英语教师课堂反馈语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3]刘凯玉.课堂对话教学存在问题及引导策略研究[D].青岛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