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英语论文范文,中学英语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七选五”任务型阅读理解题解题技巧探究

  • 投稿小赤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577次
  • 评分4
  • 60
  • 0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中学 申 丽

2013年我省英语科目的高考试题试卷出现了“七选五”的任务型阅读理解题。这一新题型的确吸引了老师和学生们的注意力,该题型考查了学生对篇章的整体理解,降低了以往阅读理解题所导致的猜测概率,正确选择答案必须通读理解全文和所有选项,既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又能反映考生的阅读理解力,特别是对篇章的整体理解能力,怎样才能准确而又高效地完成这一题型任务”值得探究。

一、题型特点

阅读本身就是一种理解、吸收、鉴赏、评价文章的思维过程。“七选五”阅读题不但要求考生具备词汇、句子、语段、语篇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有辨证、综合、分析、归纳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实施阅读深层理解的能力基础,也是阅读的核心和关键。这种题型的语篇通常为主线清晰,逻辑关系明确的说明文或议论文。整篇文章中缺了5个句子 ,但对应的选项有七个。该题备选选项常分为:主旨概括句(文章整体内容)、过渡性句子(文章结构)、注释性句子(上下文逻辑关系)三类。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结构、内容选出正确的句子,填入相应的空白处。这种题型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阅读学习的教学理念,考查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内容和结构以及上下文逻辑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二、解题技巧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之一是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并使用绩效性技巧。所以对于某一具体的题型,学生一定要注重解题的策略与技巧。完成“七选五”任务型阅读的过程为“六步一体”,即输入、判断、分析、概括、推理(信息加工与处理)→答题(信息输出),学生需要实施下列步骤:阅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文章的感情基调、作者的意图、态度倾向;通读答案,找出和文章相对应的关键词;根据文章整体结构、具体内容,并结合线索词,将选项填入文中;将所选答案代入文中,再次通读全文,重点考查逻辑关系和关联结构,研究多余选项,确定排除理由,最终确定答案。从文章的结构和题设的特点,我们发现文章中缺失的文字要么是某一段首句,要么是某一段尾句,要么是某一段的中间或自成一段,所以我们要根据缺失文字的不同位置确定具体的解题策略:

(一)问题在某段段首

这种情况大都是段落主题句,我们主要通过仔细品读这一段所讲的内容,然后从选项中查找下文的同义词或其他相关词的方法,找到答案;有时则需着重读空白处后第一两句,锁定线索信号词,然后在选项中查找相关特征词。通常正确答案的最后一句与空格后的第一句在意思上是紧密衔接的,因此这两句之间会有某种联系;有时也有可能是段落间的过渡句,就一定要瞻前顾后,既阅读上一段结尾部分,又结合下一段内容,看所选的答案,尝试将两段内容连贯起来。

(二)问题在某段段尾

有时会是本段内容的一个简短的总结,用一些于表达总结概括的单词,在选项中查找那些谈论话题和本段最接近,同时又是一些具有总结意义的答案;有时表达与前文明显并列或递进,转折或对比,因果等。在这种情况下,这句话通常是补全说明本段主题的其它细节,所以我们主要参照本段其它信息和上一句所表达的内容来选择答案。

(三)问题在某段段中

主要的特点就是要么以转折手法引出主题句,要么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要么是对前文具体的事实,事例的补充及说明。首先针对某些特征单词将选项进行筛选之后,把几个可能的答案依次代入空白处,看哪个选项和空白处前后的两句话能达到语意连贯,逻辑关系表达清晰。

(四)问题是一整个自然段

这个段落应该是承上启下,而且自成一体,即有一个段落的中心,因此可重点阅读选项中较长的选项,以此类推直至找到正确答案;着重阅读前一段结尾和后一段开头的一两句查找相关的线索,一般重要线索通常会在后一段开头,因此后一段开头往往比前一段结尾更为重要;分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内容的连贯性,注意段落间的衔接手段。当然,所有的题都要从意思和词语的衔接两类线索入手。尤其是在意思理解不透彻的情况下,利用某些过渡词和连接词的线索词就显得尤其重要,利用关键过渡词锁定线索做题时很重要的一点是保持对一些线索词的敏感,最主要的线索词是空白处前后的名词和动词,寻找答案时注意在选项中查找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或同类事物的词语等,其次是代词、数词、表示时间年代的词、地点名称等专有名词等。文章中和选项中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连词、副词、介词短语,无论是表示转折、因果、递进,还是表示举例、类比等关系,都是很重要的线索。

(五)当题目完成之后,如果时间允许我们可以把确定的选项都代入文章,快速将文章阅读一遍,同时再一次确定淘汰某些选项的理由,以此来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虽然“七选五”的任务型阅读理解题型对于我们还是比较新颖,但只要课内外加大阅读训练量、扩充词汇量,同时又能在考场上因题制宜的灵活应运各种解题技巧,出色的完成任务就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