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政治教学论文范文,政治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课堂因参与而生动——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学生参与意识培养

  • 投稿笨笨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433次
  • 评分4
  • 66
  • 0

文/朱 琥

【摘 要】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品德和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但是目前较多初中生对品德课学习存在: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形式较单一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思想品德课功能的实现。让学生感受到尊重,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存在,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这是思想品德课堂的真正意义所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参与意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收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品德和政治教育的重任,在学校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受学生参与度不高的影响出现课堂效率偏低的现象,这影响到新课改成果的扩大和巩固。

经过调查,笔者发现,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课堂参与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存在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形式较单一、参与机会不均等、参与比例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要解决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参与存在的突出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尝试:

1.探究学生实际需求,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课堂教学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来组织教学活动,这是我们所有教学活动都应该坚持的首要原则,这也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制定的目标应该考虑各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同时根据学生自身能力的差异,分层设置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给予成功的期望,这种期望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推动和感召作用,能极大程度上激发其潜能、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师应进行分层教学,从目标要求到练习的设计再到作业的布置都应体现层次。最后,成果的展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学习成果的权利,这可以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让课堂成为他们的“乐学园地”。

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扩大学生的参与形式

从学生参与课堂的形式来看,师生间的互动大多是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是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要形式。作为教师,容易走上这样一个认识误区: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取决于其能否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这种认识误区的带领下,教师在课堂特别是公开课上就会频繁提问以显示学生“高涨”的参与热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参与课堂就是多答问题。这造成了学生课堂参与形式的单一。

这种现状是由于教师“权威者”的角色造成的。改变现状必须从教师自身入手,放下架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对课堂的设问、情境设置、评价机制巧妙整合,通过合理设置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同时,对于从不愿意参与课堂的学生,教师要寻找原因,了解学生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要讲究技巧和策略,让学生不局限于“答问”这一种方式参与课堂。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大胆地去探索,通过各种形式的参与,将课堂作为自己展示才智、张扬个性的舞台。

3.关注“弱势”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机会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这就决定了他们对课堂有着各自独特的体验。在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总有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但同时也会有部分学生被“照顾不到”,产生这种现象的因和果是互相循环的,一方面,有些学生总是不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这会让教师在潜意识中忽视这些学生的行为变化;另一方面,在学生眼中,或许也正是因为老师的忽视,才使得他们更加不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在班级就会形成一些“弱势群体”。

打破这种“怪圈”的关键在于教师应实时关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情况,对于缺乏主动性或者是由于生理、心理、性格缺陷导致不愿参与的学生,教师应施予更多的关心和爱心。这些学生往往比较敏感,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赞赏和同学的肯定,但又对自身的能力缺乏自信,害怕表现。这种矛盾心理让他们远离参与。

所以,在这些学生解决了问题或是完成了一个任务后,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赞赏和鼓励。当这些学生因无力完成老师所给的任务而一言不发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适当的暗示,从而帮助他们完成。而不能简单粗暴地加以指责和批评。

4.注重情感、思维参与,提高课堂参与效果

学生在课堂上所能达到的参与层次分为: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思维参与。一般而言,在课堂上,教师都比较注重学生在行为上的参与,这些外显的行为也极好观察到。而学生隐形的思维、情感参与很难把握、不易观察。假如教师对这一点认识不足,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表面上看起来,教学活动似乎已顺利完成,但是教学目标是否真正达成却无法通过学生外显的行为来判断。

笔者认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尤其应该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首先,作为教师,应该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要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激发与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师生间的思维同步。其次,教师上课时要注重创造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中去。最后,教师应该提倡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实效。

我们的课堂正是由于有了学生的参与,才充满着生机与活力。课堂因学生参与而生动,因生动而精彩。我们的教学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尊重,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存在,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用心灵去感悟知识,在知识的殿堂流连,激发其生命的活力,从而实现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思想品德课堂的真正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东方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