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体育教学论文范文,体育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目标引领内容”理念下体育教学实践应作的变革和需防止的误区

  • 投稿鲁西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410次
  • 评分4
  • 13
  • 0

张 燕

摘 要:通过实践研究法、文献资料法,探索体育与健康新课标中“目标引领内容”的相关理论,试图找出其内在的价值和相互的关系,并以此价值来有效指导体育教学实践,防止在实践中产生的一些误区和错误的做法,并在实践中加以总结和提炼,期望能给一线体育教学带来些许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目标引领内容;体育教学实践;变革;误区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2.000

1 前言

从课程标准的实验版到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颁布已有不少年头,课标的实验班和正式版都将课程四维目标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所在,并依此选择和制定课程内容,这充分表明新课程强调“目标至上、引领内容”的基本理念。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却大量存在着先选好教材,再依据教材的内在价值来制定教学目标,这就本末倒置了。

在大部分学校、体育教研组、教师个人的年度、学期教学计划中,虽然有年度和学期的总目标,但没有很好地将其分配在每一单元中,也就成了摆设;甚至是在课时教案中,也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课时目标和内容方法的内在关系。当然,也有部分老师由于理解的偏差,对目标引领内容的认识产了一定的误区。为此,正确理解“目标引领内容”的含义和价值,以此来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重大,本文尝试结合教学实际,阐述目标引领内容理念下的教学实践的变革,期望给一线体育教学带来一丝借鉴和帮助。

2 “目标引领内容”背景下,体育教学实践应作的变革

2.1 教案表述的改变,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一节课上,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导致一部分学生很难掌握所学的内容,而另一部分学生却不满足于现有层次的内容,这就导致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例如,在一节小学“双脚交替跳绳”课中,15%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该项技能,10%的学生通过学习也很难掌握,其余75%的通过学习后能基本掌握。按照传统教案的做法(见表1),先是选定好跳绳教材后,再制定好目标,并选择分解、诱导等方法进行统一教学,这一做法的结果表明,虽然“90%的学生掌握技能”的目标达成了,但事实上只有75%的学生受益,其余的肯定是吃不饱、吃不了,也就体现不出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一名学生受益的初衷。为此,笔者建议对教案的表述作相应调整(见表2)。表1和表2相对比,内容和目标的只是在顺序上有了变化,但意义却有着很大的区别,教案2是先有目标,就可以对照目标,再来合理地针对上课内容选择适合不同学生的难度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吃得好”,如,一部分学生早已对两脚交替跳绳很熟练,那么在学习中,就可以适当拓展,进行难度更大的各种花样跳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和促进个性能力的发展。

2.2 完善跟踪评价,关注内容和目标的契合度

依据目标引领内容的理念,目标制定以后,便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教学,但到此步骤,很多老师就戛然而止,认为已经很好地贯彻实施了“目标引领内容”理念。但试问学生在学习选定的内容后有了进步吗?学习后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高吗?却没有一个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评价体系,甚至有的老师认为把内容教完了就是实现了目标,实则不然。为此,笔者主张建立可操作、可反馈的评价方式,以让广大教师能清晰地看到目标的达成度和选定内的容对目标的贡献度(详细评价见表3)。表3中,通过四个评价维度的操作,让教师明确该项内容对学生能力、情意、思维是否具有促进作用,学生学习后是否能够很好地达成预定目标,给了一个清晰可观测的数据评定,这样,便能很好反馈出内容选定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维度评价手段、方式备注学生发展幅度某项能力前侧和后侧的对比可观测的指标,前后测试条件相同学生对该教材的接受程度中期、后期对学生的访谈注重开发该教材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对该教材教学的建议和意见调查问卷根据问卷情况,对教学策略和内容体系作相应调整学生课堂表现跟踪记录表随堂记录,课后记录,分成评价等级,依次为A、B、C、D四个等地重点关注学生情意、认知、思维等品质的表现情况,了解学生是否有改善和进步2.3 改变单元教学策略,有助学生技能掌握

以小学跳绳单元教学为例,传统意义上教学形式是依据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梯度逐一进行教学,如果将跳绳单元分成7课时的话,内容可依次是并脚跳-交替跳-合作跳-反摇跳-交叉跳-双摇跳-考核,每一课时中依据内容特点,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进行相继的教学。而在“目标引领内容”理念下,我们可作相应变化,以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同时,也能促进一部分优等生发扬个性,向更优进发。现以跳绳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对比两种教学策略的优劣所在(详见表4)。表中显示,改变前的教案是依据并脚跳的内容来制定目标,并且练习内容单一,与部分学生的能力不相符,导致效率和兴趣都不能达到最大化。改变后的教案则不同,学生能明确自己的目标,知道该学习什么,知道该怎么做,只要掌握基本的方法后,便能进行下一项的练习,如此,可不断提高全体学生的水平。同时,由于每个人都在依据自身水平练习,都能体会到自己的进步,所以能始终保持良好的练习积极性,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也能激发一小部分优等生个性化的成长。因此,充分贯彻实施“目标引领内容”的理念可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技能,发扬学生个性

3 “目标引领内容”背景下,教学实践中应防止的误区

3.1 “目标引领内容”并非适合每一个环节

目标引领内容解释的是在内容的取舍和选择上应依据目标而定,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目标都要引领内容,当我们依据目标一经选定好内容后,表明该内容对目标的达成是具有价值的,比如,为了达到发展学生耐力、心肺功能、意志品质的目标,我们选择了耐久跑,该内容一经选定后,就认定耐久跑可实现以上目标,那么,接下来所做的就是依据内容的内在逻辑性、系统性,充分挖掘教材的本质和价值,促进学生的耐力、意志、心肺功能的提升,此时,内容的主导性更大一些。所以说,一线体育教师在确定好学段、水平、学年、学期目标后,应慎重而科学地选择有价值的教材,教材选定后,在具体的教学中更多关注的应是教材的本质价值和内在特征。

3.2 目标引领内容下,切不可淡化运动技术的学习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由于对“目标引领内容”理念的理解偏差,一味地强调对学生能力和品质的培养,而忽略了教材这一载体的本身特质,淡化了技术的教学,这一做法的结果是,由于技术的缺乏影响技能的形成,最后又由于技能的缺乏影响了能力和品质的提升。所以说,在目标引领内容的理念下,我们也不能唯目标试图,还应依据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逐步挖掘价值,最后实现对目标的达成。因为,目标的实现归根到底是要依托教材的完成,只有熟练掌握了教材,才能很好地实现目标。就像耐久跑教材一样,教师为了实现耐力、心肺功能、意志品质的提升,只强调学生多跑、多练、克服苦难是不够,还应有对耐久跑的摆臂、呼吸、跑的节奏等技术的教学,否则就会形成唯目标论,久而久之,不仅学生耐力水平提高幅度不大,也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和科学锻炼知识的获得。

4 结论

在新课标不断推进和实施中,“目标引领内容”理念逐渐被一线体育教师理解和运用,它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具有切实的价值,不仅能提高整体水平,也能关注薄弱学生和“尖子生”,既做到了补差,也实现了对“尖子生”个性能力的有效提升,真正实现了教育是面向每一名学生的初衷。

但在实践中也应防止一些误区的产生,不可唯目标试图,在关注目标的同时,还应熟悉和理解教材特点,挖掘教材本质特征和价值,不可淡化技术教学,因为技术的淡化会影响技能的习得,同时,技能的习得又是该运动项目的魅力所在,如果失去了魅力,学生还有兴趣吗?课堂效果还会预期的好吗?,因此,我们应以教材价值的渗透来促进目标的达成。实现对学生发展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高胜光.应重视体育新课程的有效教学[J].体育教学,2006(01).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