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护理论文范文,护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脊髓损伤患者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探讨

  • 投稿少林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526次
  • 评分4
  • 31
  • 0

张月兰 罗 莎

河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预防并发症及功能康复锻炼,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该科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脊髓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康复组在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还给予康复护理措施。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 康复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84.21±16.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8.19±19.45分),恢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康复护理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FMA、SDS及SA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脊髓损伤康复过程中加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脊髓损伤;护理干预;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a)-0143-0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是致残性非常高的疾病,常造成四肢瘫,影响日常生活能力。脊髓损伤可引起机体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由于患者丧失劳动和生活能力,无论是对家庭还是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由此可见在早期做好患者的康复护理,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能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1]。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月该科收治80例脊髓损伤的患者,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科收治的截瘫病人80例,经CT或MRI及ASIA评定,确诊为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8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康复组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38.2±2.5)岁,颈椎损伤17例,胸椎损伤9例,腰椎损伤14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36.2±2.8)岁,颈椎损伤19例,胸椎损伤11例,腰椎损伤10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骨折情况给予复位,同时给予脊髓损伤治疗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还给予康复护理措施。

1.2.1 常规护理措施 ①体位的护理:患者长时间卧床,翻身时保持头、颈、肩、髋、躯干成一轴线,防止脊髓二次损伤的发生。②饮食的护理:患者一般有腹胀,可进行腹部按揉来减轻腹胀,多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2]。③排尿的护理:早期给予留置尿管,每2~4 h定时开放尿管,以训练膀胱充盈与舒张功能,后期根据患者的膀胱情况进行功能电刺激及间歇导尿,通过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危险[3-4]。④大便的处理:脊髓损伤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排便困难,通过有针对性制订的肠道功能康复计划,有效帮助患者形成规律性排便习惯[5]。⑤皮肤护理:患者由于行动困难,长时间卧床,受压的皮肤和软组织在受到潮湿、摩擦力作用下导致压疮的发生。通过进行压疮评分后建立翻身卡,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每2 h进行轴线翻身,身时动作尽量轻柔。受压部位可采用压疮贴给予保护,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床单位保持平整,污染时及时更换[6]。⑥并发症的预防护理: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帮助患者排除呼吸道分泌物,如扣背,定时翻身,体位引流等,以减少呼吸道感染;同时早期采取肢体的被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同时监测凝血功能,预防性的给予药物治疗[7-8]。

1.2.2 特殊康复护理干预措施 ①心理护理。患者颈髓损伤后处于非常消极负面情绪中。这时应针对病人的病情与心情状态予以关心、同情他们的同时,解觉患着的需求,调动其积极性,使患者建立自己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需调动和鼓励家属的积极性,有利于支持患者配合医生做好进一步的康复治疗[9]。②康复训练指导。入院后由康复医师为患者进行各方面的评估,确定患者脊髓损伤水平、类型,根据残存的运动、感觉功能,制定有针对性康复目标和康复训练计划[10]。良肢位摆放 保持肢体功能位,下肢髋关节保持伸直位,外侧放置软枕以防髋外展、外旋,膝关节下可垫一软枕,使膝微屈,踝关节处于90度中立位,在足下与床架间放一软垫,防止足下垂。为预防关节僵直、挛缩、畸形,要根据各关节功能做动能性屈伸或旋转运动,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直至最大生理范围,每个关节活动4~6次,2~3次/d,从而改善关节活动度。为预防肌萎缩,可对瘫痪肢体由近向远依次按摩,对弛缓性瘫痪手法宜重,时间宜短;对痉挛性瘫痪手法宜轻,3~5次/d,约20 min/次。③健康教育。在早期应教会患者家属进行基础护理,能有效避免压疮的发生。给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的配合治疗,能进行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为以后回归家庭与社会打下基础。

1.3 疗效评定

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3],运用FMA评定运动功能,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况加以评价。在康复治疗之初对两组患者先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治疗3个月后再次评定,2次评定均由同一护士完成。

1.4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 t检验。

2 结果

从表1可见康复组Barthel和FMA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两组SDS和SAS的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具有发病急骤、致残率高的特点,脊髓损伤可引起机体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从而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长时间的卧床制动又会引起患者压疮、感染、肌肉萎缩等并发症,这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其对于患者身心健康均具有重大影响[1,11]。所以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治疗过程中,给予积极有效的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发现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后康复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84.21±16.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Barthel指数(68.19±19.45)分,康复组患者的恢复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FMA评分以及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结果与张黎、颜霜娟、夏艳萍等人的研究结果类似,进一步证实在脊髓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这个研究结果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致[12-14]。实践证明,通过有效的心理支持、科学的康复训练、健康教育等护理指导,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潜能,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增加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机体功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减少残疾障碍,能够最大程度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这说明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功能障碍,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综上所述,通过对脊髓损伤患者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各项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邱卫洪,朱洪翔,张百祥,等.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4):313-317.

[2] 方青,何清义,吴新军等.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 2012,20(1):26-27.

[3] 岳晓香.综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3,5(23):94-96.

[4] 石玉昕.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元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护理[J].中外医疗,2012,31(21):141.

[5] 刘翠青,陈伟菊,刘静,等.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肠道功能康复训练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2):1086-1087.

[6] 孟玲,许江.脊髓损伤后压疮的综合处理与康复护理[J].中国康复,2011,26(5):387-389.

[7] 张吉玉,杨友丽,隋阳.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7):256-257.

[8] 辛绍伟,马学萍,张蕾等.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4):1292.

[9] 赖桂兰.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干预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3): 306-307.

[10] 白中琼.外伤性截瘫病人的康复训练[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4):177.

[11] 方红群,刘晓娟,高利英.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J]. 中国民康医学,2014,26(5):115-117.

[12] 张黎,王顺莲.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完全性脊髓损伤术后各种疗效指标的影响[J].中国保健与营养,2013,12(2):811.

[13] 颜霜娟.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医正骨,2014,26(2):74-76.

[14] 魏丽巍,夏艳萍,方玉美.个体化康复护理指导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积极性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8):777-779.

(收稿日期:2014-10-05)

编读往来·

本刊作者署名和单位的写作要求

1. 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署名及排序由作者在投稿时确定,投稿后一般不得改动。通讯作者非第一作者时,须注明通讯作者;不注明者,默认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

2. 作者工作单位的中英文表述均应使用官方名称,应准确写出全称(到科室),包括所在省、自治区、城市名(省会城市可以略去省名)和邮政编码。

3. 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各工作单位之间并列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