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急救医学论文范文,急救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缺血分级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影响分析

  • 投稿毒辩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725次
  • 评分4
  • 49
  • 0

郑振亮

来凤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湖北恩施 445700

[摘要] 目的 分析与探讨不同缺血分级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0例,根据患者的心肌缺血分级将其分为2组,2级缺血组共30例,3级缺血组共30例。两组患者在发病后均接受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并统计住院期间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概率。结果入院时3级缺血组患者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高于2级缺血组,经过治疗后ST段降低明显低于2级缺血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可得,3级缺血组患者明显高于2级缺血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律失常与其缺血分级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缺血分级越严重,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越高,治疗的疗效越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缺血分级;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ST段

[中图分类号] R5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2(c)-0142-02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是指冠状动脉发生急性与持续性的缺血与缺氧,最终引起心肌坏死的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剧烈胸骨后疼痛、心肌酶活性升高、进展性心电图改变等,而心率失常则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心肌缺血的表现,根据相关研究证实,缺血程度不同,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不同[1]。本文就缺血分级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究,旨在为此类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0例,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为40~7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7.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2]:①胸骨后剧烈疼痛,使用硝酸甘油后临床症状未得到缓解;②发病时间为12h内;③两个及以上相邻ST段抬高;④无溶栓治疗禁忌症。并在选取患者的过程中已排除符合以下标准的患者:①左室肥厚;②心电图资料采集不完全;③T波倒置;④房室传导阻滞。根据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将其分为2组,2级缺血共30例,3级缺血共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梗死部位等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立即给予溶栓治疗。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剂量为300 mg,并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剂量为300 mg。静脉推注5000U肝素,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酌情给予调脂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硝酸甘油等。

1.3 研究方法

于患者入院时与接受溶栓治疗后对其心电图的ST段变化进行考察与记录,心电图检查结果由2名以上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分析。ST段抬高主要以其抬高幅度的最大导联为标准,ST段回落则以下降幅度超过50%及以上作为血液灌注成功的标准[3]。对比两组患者的入院期间的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主要包括:室速、房室传导阻滞、室颤、室早等。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所有数据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由专人录入数据库中,以便于日后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计算。

2 结果

2.1 心电图ST段改变

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心电图ST段可得,3级缺血组患者ST段抬高明显高于2级缺血组患者,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采取溶栓治疗后,尽管两组患者的ST段均下降,但3级缺血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2级缺血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2.2 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

对比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概率可得,3级缺血组患者明显高于2级缺血组,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2。

3 讨论

心肌缺血分级是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制定的病情严重程度评判标准[4],1级缺血主要指T波对称性高耸,但ST段无抬高;2级缺血为ST段抬高,但QRS末端无改变;3级缺血为ST段抬高,QRS波末端扭曲且R波增高。心肌缺血分级不仅对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还与患者病死率、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心肌梗死面积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据多项研究证实,缺血分级越严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越高,而采取溶栓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越差。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比3级缺血组与2级缺血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可得,3级缺血组为76.7%,2级缺血组为23.3%,两组患者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心肌缺血分级越高,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即越高。而采取溶栓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ST段降低情况可得,尽管两组患者ST段均降低,但2级缺血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3级缺血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重视缺血分级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关联性,能够有助于医生选择积极的措施进行治疗,以达到降低患者死亡率,控制病情发展的目的。综上所述,缺血分级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具有重要影响,应引起医生的重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李华,杜军,曹耀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缺血分级对发生心律失常的预测[J].兵团医学,2012,4(1):22-23.

[2] 薛松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基层诊断与处理[J].中国乡村医药,2011,7(1):145-146.

[3] Sejersten M,Bimbaum Y,Ripa RS,et al.Influences of electrocardiographic ischemia grades symptom duration on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with thrombolysis versus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Results from the DANAMI-2 trial)[J].Heart,2009,92(11):1577-1582.

[4] 刘奇志,曲鹏,朱宁,等.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及心律失常的影响[J].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2004,12:116-118.

(收稿日期:2013-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