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幼教论文范文,幼教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幼儿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投稿卿卿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807次
  • 评分4
  • 45
  • 0

王国娟

(新疆和田市嘉兴幼儿园 848000)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幼儿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幼儿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枯燥学”到“有趣学”等等。反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们共同的目标。下面本人从四个方面来跟幼教同仁们探讨一下幼儿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有效性的情境

幼儿思维具有形象直观特点,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直观、生动、形象的情境创设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是十分重要的,如数学活动" 认识数字8"。数字8 对幼儿来说生活中处处可见,但幼儿对数字8 的含义却并不感兴趣,因为那只是一个枯燥无味的阿拉伯数字,色彩也无鲜艳可言,因此老师假如直接用生活中的知识来组织幼儿学习认识,肯定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但如果老师运用多媒体动画,把它设计成可爱的数字宝宝,以拟人化的数字宝宝形象出现,让幼儿找数字宝宝身上的秘密,一下子就会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上面,沉浸于情境教学之中。这样的情境创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既生活化又吸引了幼儿的有意注意,激发起幼儿探究月历宝宝身上秘密的强烈欲望。

二、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并全面了解幼儿

课堂教学的有效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备课。首先教师要认真地钻研教材,即备教材,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还要做到全面了解幼儿,即更备幼儿。从目前状况来看,很多教师都忽视了备幼儿的工作。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尊重幼体个体差异,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以及他们的已有认知。在此基础上,认真研读教材,设计教学环节,选择教学方式,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如:大班教育活动“认识标记”。教师的活动理念是让幼儿认识各种不同的标记,知道他们的用处以及发生情况后的使用方法。活动开始时教师运用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方式引出几个标记,主要用以复习的过程。再此之前,孩子们已经认识了这些标记,用这种方法能引起孩子们的注意,但不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如果在复习标记的过程中,运用几次实地演习的方法,在出示新标记的时候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标记的图案以及作用,这样会加深孩子们的记忆。虽然这节课对幼儿来说只是在原有经验上的重复,但效果并不明显。因此,综合看整节课,教师充分钻研了教材,但备幼儿的工作没有做到位。有些幼儿在课堂上表现得兴趣乏味,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会扰乱课堂秩序。对于这种状况,教师应在备课的过程中,结合幼儿的已知和生活经验,选择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相关内容,以满足幼儿求知的需要。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思考、想象,以激励表扬调动其积极性。

三、有效性的问题与引导

" 教师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每个教学活动,老师都会设置一些问题来让幼儿回答,使活动深入下去,活动的有效发展又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因为只有效的提问和恰到好处的引导,才能使活动有效的开展,达到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每个问题的提出是经过认真思考并做出预测。如大班美术活动:画鱼。有位小朋友只画了些很小的小鱼,比较均匀的分布着,主题不突出。老师说:"请你再把大鱼画上好吗?",然后老师就走开了,这位小朋友看了看画面,没有画大鱼的空间呀,他不知所措,直到教学活动结束还是原来的画面。假如老师这样引导:小鱼如果看见妈妈来了它们会怎么样呢?幼儿可能会说亲亲妈妈,让妈妈到身边来,"那你让鱼妈妈游到身边来吧"并示意可以在小鱼中间叠画一条大鱼,同时,再引导幼儿怎样把鱼妈妈和小鱼分开,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是教师制定计划、精心设计和组织的重要的教育教学活动,它通过教师的激发、引导,促进幼儿正常进行学习活动并达成有效学习。因此,有效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支柱,我们要遵循幼儿园教学的规律及幼儿的年龄特征,充分发挥师幼双方的主体作用,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

四、教师要学会课堂调控,并适时引导幼儿

课前教师都能做到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环节,确立教学重点难点,选择丰富的教学方式,并明确教学进度。这一切都是教师为了在课堂中能更好地为幼儿的有效学习而服务的。但幼儿园教学的对象有着其特殊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完美的教学方案,严密的教学流程设计,认真的活动组织,但往往事与愿违,并没有达到事先预想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与教师缺乏控制课堂节奏、组织课堂纪律的能力,即课堂调控能力不够。在备课时,教师设计对于所设计的活动既要精心预设,也要注重生成。课堂中,教师要充分注意幼儿的反馈情况,并及时对幼儿的反馈信息进行处理,积极的加以鼓励肯定,消极的予以正确引导,以确保课堂预定的教学目标顺利完成。例如一次中班美术课教学水滴画,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各种各样用水滴做成的精美图案,幼儿一边欣赏着,一边发出了“哇,好美”的赞叹声,教师随机让幼儿谈谈刚看到画面的感受。接着,教师又启发幼儿说出这些画都像什么花,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又没见过。幼儿们兴趣盎然,纷纷举手发言,其中有一位幼儿手指着像星星一样的小花,满脸欢喜地说:“这是雪花。”教师马上纠正说:“教室里是根本不可能有雪花的!这叫满天星。”对于这个幼儿信心满满的回答,教师过分依赖课本,一下子就否认了,孩子也给失落地坐了下去,后面便再也没有举手发言。在观察了各种各样的花以后,接下来教师引导:“花这么漂亮,你知道它是怎么做成的吗?”幼儿畅所欲言,有的说是吹的,有的说是用水滴的。教师就介绍了水滴画的过程以及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分别请了几个小朋友上来试着滴了几幅水滴花,老师对这几个小朋友的画加以评价。有位幼儿马上提出疑问:“老师,这个画干了以后也是这个样吗?”教师并没有关注到这一点,而是继续着既定的教学内容,而幼儿在下面开始了自己制作水滴画的时候,为此,造成了活动的一点小混乱。在这里,教师完全可以在幼儿探讨的问题上,再引导幼儿回到原来的教学程序,或者对幼儿的反应给予关注。如果幼儿感兴趣,可以在以后继续进行这个话题,这不但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还能在此基础上生成有关的探索活动。

总之,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幼儿,发挥幼儿主体能动性,在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思考问题,让幼儿自主表达,幼儿的综合素质才能逐步得到发展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