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精神助产术”及其应用课例

  • 投稿农夫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848次
  • 评分4
  • 16
  • 0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尧新瑜 李雪梅

摘要:道德与理性构成现代社会公民最重要的两种素质,小学品德与社会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就是为培养未来合格公民而专门设置的。“精神助产术”是古希腊苏格拉底开展道德与理性教育而创立的经典方法,文章对“精神助产术”的由来和特征进行了深入解读,并结合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设计了具体的应用课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精神助产术”;由来;特征;课例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5-0037-02

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在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在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自此作为课程改革中最具挑战的一门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一直饱受大家的关注和讨论。它的课程宗旨要求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发展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如何实现这一宗旨,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就成为了关键。“精神助产术”这一理性主义方法,始于古希腊的理性主义教育家苏格拉底,作为一种逻辑性、思辨性较强的对话教学方法,它尊重学生的自由思辨和自主选择,没有强迫和灌输,通过向对方提出一系列的启发性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自己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它的这些特征符合了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要求,值得教师们去研究并加以借鉴。

一、“精神助产术”的由来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一位杰出的理性主义教育家,“精神助产术”既是理性主义方法论的第一形态,又是理性教育方法的经典范式,有学者将“精神助产术”的来源归因于苏格拉底对其母亲职业的灵感。的确,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个助产士,助产士在帮助产妇生育的整个过程中起主要职责和作用,他协助和引导产妇将婴儿从母体中顺利娩出,换而言之,助产士代替不了产妇生孩子。正是因为如此,苏格拉底在进行道德教育和理性教育时也采用了类似于助产士的方法,即从知识的概念(理性的起点)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对话,一步一步地引导学习者澄清自我认识上的混乱,进而反思自己思维方式方面的错误,最终引导他们发展寻找真理和判断真理的理性能力。

“精神助产术”可以概括为讥讽、助产、归纳三个步骤,第一步“讥讽”,就是在对话中让对方谈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揭露出对方谈话中的自相矛盾,使对方承认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无知;第二步“助产”,就是用对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即在对方发现自己认识的混乱并在否定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引导他走上正确认识的道路;第三步“归纳”,是通过问答使对方能把具体事物重新归入一般概念,得出关于事物的一般定义。

二、“精神助产术”的特征

最能表明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特征的莫过于在《美诺篇》中,他和美诺关于美德定义的对话,因此不妨在此引用《美诺篇》中开篇一段来进行分析。(下面引文中美诺简称为“诺”,苏格拉底简称为“苏”)

诺:美德究竟是从教育中获得,还是从实践中获得?

苏:对不起,我连你所谓“美德”究竟是什么都不知道,怎能回答“如何”获得美德这一问题呢?你能回答“美德”是什么吗?

诺: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困难。男人的美德是管理国家,女人的美德是管理家务。不管男女老少、奴隶还是自由人,都各有不同的美德。

苏:我问的是“美德”是什么,你回答的却是各种不同的美德。就好像问你什么是“蜂”的一般本性,而回答各种不同蜂之间的区别一样。“蜂”作为蜂,彼此有区别吗?

诺:没有。

苏:那么,不论“美德”有多少种,要回答的是它们的共同本性是什么,你明白吗?

诺:开始有点明白了。我还没有像我所希望的那样把握这个问题。

苏:“美德”作为美德,男女老少都一样吗?

诺:我感到不一样。

苏:你不是说男人管理国家,女人管理家务吗?

诺:是这样说过。

苏:不论家务、国家或别的什么,若不施以节制和正义能管理吗?

诺:不能。

苏:男人和女人要做好人就需要同样的东西——节制和正义。

诺:显然如此。

在上述的对话中,美诺问苏格拉底“如何获得美德”,苏格拉底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采用转问的形式问美诺“什么是美德”,从而化被动为主动,并将要讨论的问题拉回到逻辑的起点,为“讥讽”做好准备。美诺接下来关于“美德是什么”的回答暴露了他在这一问题上的无知,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苏格拉底揭示了美诺在回答这一问题上的错误,并通过“蜂”这一形象的比喻进一步追问和引导,从而引起美诺的反思,使他开始意识到自己认识中的矛盾,怀疑自己原有的知识。苏格拉底接着就美诺关于“美德是什么”的回答继续追问,进一步揭示美诺的无知,此时,美诺彻底醒悟并得出了与刚才相反的结论,他不再认为男人的美德是管理国家,女人的美德是管理家务,而是得出所有人要成为好人都需要同样的东西,而这个东西就是美德,这一过程就是助产的过程。最后一步,苏格拉底通过追问的形式引导美诺,使他归纳得出了美德的本质含义。

通过对《美诺篇》开篇的诠释,我们不仅可以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理性主义方法论意隐,而且可以洞明“精神助产术”的三个应用特征:

1.采用问答式对话的形式,引导对方自己得出问题的答案。对话中综合了转问、追问、逼问、测问,简短的回答、醒悟的回答等多种问答方式,使对话具有层次感。

2.采用逻辑性对话的形式,对话从界定概念入手,有明确的逻辑出发点,在对话过程中,苏格拉底提出的问题适时且有层次,引导对方一步一步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3.采用思辨性对话的形式,在对话中双方围绕一个命题,互相追问,对话中尊重对方的自由思辨和自主选择,没有灌输和强迫,通过向对方提出一系列的启发性问题,引导、激发对方积极思考,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获得概念。

三、“精神助产术”的应用课例

品德与社会作为在小学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其目的在于发展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理性,因而特别适合采用“精神助产术”来设计教学课例。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规则是什么”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与学生展开以下对话: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玩丢手绢的游戏,游戏结束后请大家回答“规则的含义是什么?”这一问题。

生:限定时间30秒,大家要闭上眼睛且不许说话。

师:课堂上有哪些具体规则?这些具体规则和刚才游戏中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不一样,课堂上的规则有“坐端正、不许交头接耳、认真听课、积极回答老师问题”,等等。

师:我的第一个问题是“规则的含义是什么?”而你们的回答却是一系列具体的游戏规则。我的第二个问题是“课堂上有哪些具体规则?”你们回答得很好,列举出了课堂上的一系列具体规则。通过刚才的回答,我们了解到在不同的活动中,规则的具体形式是不同的,但就如“水果”作为水果,“规则”作为规则彼此有区别吗?

生:没有。

师:那么,无论规则有多少具体形式,我们都要回答它的本性,知道吗?

生:知道。

师:通过大家的列举,我们可以发现在我们周围处处存在规则,那规则是普遍对吗?

某生:不对,周末自己在家的时候就不受规则的约束,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师:你真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吗?我们可以在家里从窗户里面直接往楼下扔垃圾吗?我们可以半夜制造噪音影响邻居休息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不可以?

生:因为这种行为违反了小区的规则,会遭到邻居的指责。

师:看来规则的力量真的很强大,我们作为社会公民,即使不出门,在家里的行为也要遵循规则,那规则是不是具有普遍性?

生:是普遍的。

师:那规则是由谁制定的?

生:法官。

师:我们刚才的游戏规则也是法官制定的吗?

生:不是,是我们自己制定的。

师:现在大家能理解规则的本质含义了吗?

生:能,就是指由参与的群众共同制定并通过的,由群体里所有成员一起遵守的条例和章程,而且规则具有普遍性,不同的活动它们规则的具体形式也不相同。

以上课例表明,教师首先围绕“规则是什么”这一命题设计了一段问答式对话,接着从界定“规则”的概念入手,通过讥讽、助产和归纳的过程将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引入到一个逻辑的轨道。在确定对话的逻辑性之后,双方围绕“规则的含义、规则的具体表现形式、规则是否具有普遍性、规则的制定者”等问题展开师生间的相互追问,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相互追问没有丝毫的强制和灌输,代之的是师生间完全开放的自由思辨。由此可见,“精神助产术”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而独立地思考,最终帮助学生理解并建立规则的意识。

“精神助产术”作为理性主义方法论的典型范式,在当下我国的课程与教学变革中仍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仅仅探讨了其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其实“精神助产术”对基础教育的其他课程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期待着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对“精神助产术”这份古老而宝贵的方法论资源继续进行应用性开发。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希)柏拉图.美诺篇[A].柏拉图全集(第一卷)[C].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91.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