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经济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我国屡遭反倾销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投稿杨文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368次
  • 评分4
  • 44
  • 0

郑 伟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经济建设不完善,我国许多企业内部出现了问题,加之歧视性对华政策的出台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针对我国反倾销的国家和立案不断增加,国内的许多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涉及范围较广,损失严重。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和企业的反倾销应诉能力,力促其他国家对中国市场经济和中国产品的肯定,摆脱不利局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国 反倾销 原因 对策

反倾销是指一国为防止别的国家和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的价格将其产品挤进本国参与市场竞争的保护措施,是保护贸易政策下的一种工具。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浪潮中,随着关税和贸易壁垒的逐步减少,反倾销逐步成为各国维护公平贸易环境、抵制不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但是,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滥用反倾销手段,以反倾销的名义对本国贸易进行保护。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

一、目前我国面临的反倾销现状

改革开放35 年以来,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积极投入到世界市场中去,对外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根据WTO 发布的世界贸易报告,2005 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额排名世界第三,2013 年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出口国。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外国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案件在不断增加,反倾销范围也越来越广,其造成的损失不可低估,中国产品面临着严峻的反倾销局势。

1.反倾销案件数量不断增加,中国成为世界反倾销最大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应看到,国外当局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也形影如随。我国每年受到的反倾销案件数量在全世界反倾销案件数量中所占比重都在不断增加。据统计,1995 年到2004 年,在反倾销立案调查中,中国产品的的数量是同时期世界立案调查总量的15.5%,遭到最终反倾销措施的产品总量占世界比重的17.9%。从1999 年开始我国遭受最终反倾销措施的产品占世界的比重不断增加,2004年竟高达28.4%。根据世贸组织的资料显示,我国受到的反倾销调查案件成不断增加的趋势,反倾销形势极其严峻。2012 年的中国已经连续17 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6 年成为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最新统计显示,2003 年到2012年9 月,中国共遭受国外贸易救济调查案件758 起,涉案金额高达684 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反倾销的主要针对国。

2.反倾销国家不断增加,反倾销税率也在增高。在过去的的十几年里,发达国家是反倾销武器的主要使用者,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仿效发达国家完成了国内的反倾销立法工作。对中国实施反倾销的国家一开始是欧盟、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而今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等也开始对中国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从1995 年到2004 年,共有25 个国家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有24 个国家对中国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随着反倾销国家的不断增加,中国的产品出口形势极其严峻。近年来,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反倾销税征收的幅度越来越大。例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墨西哥,对于中国出口的鞋类产品竞征收165%、232%甚至1105%的关税;1994年的美国对我国出口的大蒜征收高达378.67%的平均反倾销税;1999 年的欧盟对中国、南非等国的钢丝缆为期6 个月的惩罚性反倾销税,其中南非为33%,而中国则高达74.8%。高额的不公平的税率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产业面临危机甚至退出世界市场。[1]

3.中国遭到反倾销的范围较广,涉及金额较大。中国遭到反倾销的产品以化工商品、贱金属及制品、机电设备等产品最为严重。我国的化工产品在国际上立案100 多起,被采取反倾销措施的达到83 起;贱金属产品则立案77 起,被采取反倾销措施的达到75 起;机电产品立案44 起,被采取反倾销措施的达26 起等。[2]这一切都说明了中国遭受反倾销调查的产品正在不断增加,并将涉及越来越多的重要行业。据中宣部统计,2003 年中国企业出口遭遇反倾销案件47 起,涉案金额达18.75 亿美元,比上年剧增了315%;2009 年有15 个国家对中国发起60 起“两反两保”(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定产品保障措施)调查,涉案金额高达82.76 亿美元;2009 年美国商务部以中国油井管存在补贴为由对相关产品征收10.36%和15.78%的反补贴税,涉及金额约27 亿美元,是迄今美国对我国产品贸易制裁的最大一起案件。[3]

二、我国屡遭反倾销的原因分析

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作为新型贸易大国的中国,在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贸易摩擦越来越多,受到反倾销的国家和产品越来越多。自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遭受反倾销的损失越来越严重,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国屡遭反倾销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中国遭遇歧视性对华贸易政策的冲击,甚至被排除到市场经济国家之外。由于中国早期出口的大多数商品价格较低,质量不是很高,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主要以廉取胜、以量取胜,而不是以质取胜,为别国对我国产品价格歧视策略的出台提供了可能。同时受社会形态、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许多西方国家对我国持有偏见,导致其对华反倾销政策带有歧视性,有的甚至把中国排除到市场经济国家之外。在遭遇反倾销时,对于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中国来说,国内产品的生产价格和实际成本采用的是第三替代国的价格,导致价格的计算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这样就使得中国的许多产品很容易被认为是倾销产品。例如,新加坡的劳动力价格几乎是中国的20 倍,如果把它作为第三替代国,中国就真的成了倾销国家。

2.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纪之交,西方各国经济普遍不景气,甚至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次贷危机。为了保护本国市场,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盛行。许多国家在想方设法打开别国市场嫁接经济危机的同时,努力保护本国市场,强烈的排斥外来产品。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中国几乎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生产的产品也不断的涌入西方市场并开始占领大量的市场份额。加之中国产品劳动力成本较低等因素,对西方国家产品的竞争形成了冲击,侵犯了他们的既得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强烈抵制,反倾销则成为他们抵制中国产品的有力武器。

3.政府缺乏对国外对华反倾销问题重视。一方面,我国政府在鼓励出口的同时,忽视了对商品出口的管理,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出口秩序,不能对各个行业进行有效的规范、协调。例如,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对于当地的出口企业施加压力,导致了某些企业单纯追求出口量与贸易额,有的甚至为了完成指标亏本出售。另一方面,我国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反倾销机制,相关法律的制定也相对滞后且不完善。由于我国对于建立反倾销机制缺乏经验,使得许多国内出口企业没有得到相关产品的立案信息,丧失了进行相关材料的准备工作。加之我国立法滞后,直到1997 年才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对于别国产品的反倾销力度也不够,无形中助长了西方国家对我国反倾销的气焰。

4.中国企业应诉不力,助长了其他国家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对于国际市场竞争的法律知之甚微,且缺乏应诉的信心。由于长期依赖国内市场,许多企业在面临国际竞争时缺乏应对策略,在面对反倾销诉讼时不敢打官司,同时,许多企业还存在贪便宜的心理,希望同行在打官司的过程中胜诉,自己也分一杯羹。因此,许多企业对于反倾销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结果是越不应诉指控越多,助长了其他国家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近十年来的裁定率高达64%,比其他国家平均高出17 个百分点,这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三、我国应对反倾销的策略

由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无论我国企业自身还是国内外形势,都存在着使我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诸多影响因素。应对反倾销,政府与企业应该双管齐下,各自做出自己的努力,力促改变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困境。

1.通过各种途径,力促反倾销国从政治上和法律上对中国市场经济予以肯定。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趋明显。据测算,从2001 年开始,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约69%,而在世界公认的市场经济标准临界水平为60%。这表明,我国已经是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而不应该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一方面,政府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通过谈判和磋商,使更多的国家更加了解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积极争取其他国家对我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承认。另一方面,“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5]要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真正做到政企分开,更大程度的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加强相关法规宣传。一是应该尽快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充分发挥我国驻外商务机构的作用,深入了解别国的反倾销法律、法规,及时跟踪我国出口商品国的反倾销机构立案调查的情况,对于有可能发生的反倾销提前预警并制定应对措施。对于重要的出口商品,应建立监测系统,主动保护国内的企业。同时,要建立大宗商品、重要商品的出口监测系统,完善信息通报制度,争取产业保护的主动权。二是加大奖惩力度。针对一些企业不积极应诉的现象,政府积极加以管理,坚决落实“谁应诉、谁受益”的原则,对积极应诉的企业予以奖励,对于采取消极态度的企业予以惩罚,逐步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三是积极加强反倾销法规的宣传,促进企业关于反倾销意识的增强,学会利用好现行的国际法规,积极做好应诉的工作。

3.企业重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从根本上说,商品价格是反倾销的核心问题。我国以往出口商品,质次价廉,打不进高级市场。在商场的同类产品中,价格最低的也以中国货物居多。价格越低,被指控倾销的概率就越大。因此,我国的企业应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变过去的“以量取胜”、“以廉取胜”营销观念,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真正做到“以质取胜”。同时,从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形成自己的品牌,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逐步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赚取利润。只有这样,我国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出口商品屡遭反倾销的被动局面。

4.建立和完善企业行会,发挥企业行会在抵制反倾销方面的作用。应对国外的倾销,仅仅有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单个企业对于应对反倾销更是乏力。为了加强企业的反倾销力量,企业之间应该联合起来,建立企业行会,共同应对国外的反倾销。一方面,行业协会能够掌握全行业的信息资料,当面临国外反倾销时,企业行会往往能够代表企业提出反倾销申诉,其工作的展开也有着一般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这对于我国在反倾销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企业行会既可以在整个行业中充分开展协调工作,规范企业行为,帮助形成有序的出口局面,又可以充当政府与企业的纽带,使国家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法规时充分的考虑企业的意见,同时在对外经济贸易方面由政府出面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因此,应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企业行会,充分发挥其在抵制反倾销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薛玉梅.浅析我国应对反倾销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商业经济,2012,(10).

[2]郭羽诞.应倾销与中国产业安全[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8.

作者简介:

郑 伟 (1983.5-),男,黑龙江省哈尔滨人,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国际政治。

(作者单位: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供电与电气学院湖南株洲市 4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