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小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让有效操作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

  • 投稿崔胖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188次
  • 评分4
  • 18
  • 0

江苏海门市货隆小学(226144) 姜培华

[摘 要]设计有效的操作活动,能够点燃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要通过明确目标、把握时机、有效指导,搭建有效的操作,激活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操作 思维 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1-090

有效的数学操作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是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提升思维的有效途径。因此,设计有效的操作活动,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点燃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明确目标,激发思考动力

小学生好奇心强,在操作中容易分心跑神,一不留神动手操作就变成了有手无心的机械操作。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做好预设,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操作目标,让学生借助这一操作活动,深入地理解概念本质。

如在教学二年级“平均分”这一内容时,教师组织了三次操作活动。

第一次:“将8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有几种分法?”学生提出有4种方法:一盘1个,另一盘7个;一盘2个,另一盘6个;一盘3个,另一盘5个;一盘4个,另一盘4个。“哪种方法比较公平呢?”带领学生认识了平均分这个概念水到渠成。第二次:“将16个包子平均分给4个人,怎么分?”学生分组展开操作,得到了4种方法:(1)4个4个地分,每盘分4个;(2)每盘先分3个,再分1个;(3)每盘先分2个,再分2个;(4)每盘1个1个地分。通过操作,学生认为4个4个地分,速度最快也最简便。第三次:“将一块西瓜平均分,怎么分?”学生对整个物体的平均分缺乏体验,不知道如何操作,此时教师演示整个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一个物体也能平均分,从而拓宽了对平均这个概念的认知,丰富了平均这个概念的内涵。

三次操作活动,教师都有明确的目标,并以学生的已有认知为起点,让学生在清晰的操作要求下逐步深入,体验到平均这个概念的内涵,也由此建立了平均分的思维模型,为下一步应用平均分来解决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把握时机,强化思维引导

小学生天性爱动手,但爱“动”不等于会“动”。动手操作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实际操作,让学生的感性认知通过有效的积累,最终抽象为教材的理性知识。教师要把握时机,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的脑、眼、口、手充分动起来,将注意力集中在操作事物的本质特征上。

如在教学“正方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给学生准备了一些小棒,让学生动手操作搭一个正方形,并提问:“你是怎么搭的?为什么?”学生从众多的小棒中选取了4根一样长的,搭起了正方形,教师追问:“是不是4根一样长的小棒都能搭一个正方形呢?”并展示几位学生摆出的正方形:一个在拼搭时将四根小棒的头尾部分分开了一些,另一个是将两条边斜着放,还有一个是首尾相接,四条边相互垂直。学生讨论后认为:并不是四根一样长的小棒都能随便搭成正方形,四条边必须要头尾相连,是封闭的,而且四条边是相互垂直的。“那么,怎么才能做出一个正方形呢?”学生再次动手操作并交流展示,有的用长方形白纸折,有的借用立方体画出来。

以上操作环节,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选准时机对学生的结果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抓住正方形这一封闭图形的本质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经过对比、归纳和概括,学生既能够深入理解正方形的特征,又能对正方形的特征有本质的把握,由此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实现动作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

三、有效指导,预留思维空间

动手操作的过程,是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要给予有效的指导,设置有效的问题,给学生预留一个思维的空间,允许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走一些必要的弯路,让他们经历尝试、思考、修正,逐渐逼近问题实质。

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内容时,教师组织学生用量角器分组测量三角形的度数,并进行了两次操作。第一次学生得到的结果为182°、195°、250°、261°、263°、175°、251°、158°、169°、178°、180°。此时教师提出:“为什么大家的测量结果都不相同?为什么相差那么大?”先让测量结果为263°、251°、250°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然后再让测量结果为175°、169°、195°、182°、158°的学生演示,最后让测量结果为180°的学生演示。“三种测量方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是正确的?”学生讨论后发现问题所在:一是在读刻度时内外圈弄反了;二是测量时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没有对准;三是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没有重合。接下来教师组织了二次操作,学生不但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而且建立起规范操作的意识。通过以上环节,教师抓住学生的错误进行了有效的指导,让学生找到减少误差的方法,实现了操作的优化和思维的提升。

总之,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何搭建有效的操作,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是数学教师亟待思考探索的问题,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