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小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用好主题图,让数学和生活紧密结合——以“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一课教学为例

  • 投稿杨西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509次
  • 评分4
  • 79
  • 0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新生小学(226399) 徐春花

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特点之一是由主题图呈现信息,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展开教学。学生可以通过主题图中熟悉的生活事例或喜闻乐见的故事,寻找到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数学信息。课堂教学中,主题图运用得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例如,教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一课,第一次教学时,我直接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第一次教学片断:

师(出示主题图,如下):认真观察主题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

生1:我看到了一个老师和一个小朋友。

生2:图中有图书角、讲台,还有黑板。

[至此,主题图表面呈现的生活信息基本上让学生找出来了,但本课教学中需要的数学信息,学生还没有联想到。]

师:那你们能说一说,老师和小朋友在干什么吗?

生3:她们在看东西。

生4:她们在讨论什么。

[对于生3和生4的回答,我不予以理睬,直接引导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师:对,她们在观察图书角。(出示下图)请你来说一说,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生5:我觉得第一幅图是老师看到的,第二幅图是小朋友看到的。

生6:第一幅图是小朋友看到的,第二幅图是老师看到的。

[学生形成了不同的意见,我引导他们说一说理由,可是学生说不出来,这时我只好再次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主题图上。]

师:我们来看一看老师和小朋友站的位置。老师站在哪里,小朋友站在哪里?

生7:老师站在讲台上,小朋友在讲台下面。

师:所以,老师能看到图书角的哪一个面?

生8:上面。

师:现在我们能判断出哪一幅图是老师看到的吗?她看到了几个面?小朋友又看到了几个面?

生9:老师看到的是第一幅图,因为她站在讲台上,所以看到了3个面。

生10:小朋友看到的是第二幅图,因为她站到讲台下面,所以看到了2个面。

师(总结):我们站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物体的面也不一样。老师站在讲台上,可以看到图书角的3个面;小朋友站在讲台下面,她只能看到物体的2个面。

……

上述教学,虽然学生在我的反复引导下说出了“老师看到的是第一幅图,小朋友看到的是第二幅图”,也知道了位置不同看到物体的面是不一样的,但反思整个教学过程,由于自己没有处理好主题图中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学生遇到问题时不管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都没有主动去探究,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不高。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因此,教育必须和生活相结合才能发生作用。就本课教材中的主题图而言,呈现的是学生生活中的场景,学生并不陌生,所要掌握“位置不一样,观察到的面也不一样”的知识点也是学生生活中会遇到的实际问题,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教学之后是可以理解的。可教材中的主题图是静态呈现信息的,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够丰富,不能把静止的观察与数学问题联系起来。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严谨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会感到数学学习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应把生活中的场景和问题转换成数学中的场景与问题,把教材中静止的、抽象的、被动的观察转换成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把数学教学和生活有机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观察物体的全过程中,引导他们在观察中比较、在讨论中发现,进而用眼去看、用口描述、用脑思考、用心感受。这样教学,学生才能在多种感官参与体验的活动中建立起物体各个面的初步的空间观念,才能体验到“从一个角度最多可以观察到物体的3个面”。

第二次教学片断:

[因为学生的数学知识来自丰富的生活现实原型,这是他们了解和发展数学思想的宝贵资源,所以我制作了一个长方体的捐款箱,课堂上把它放在讲台的正中间。]

师:请大家坐端正,仔细观察这个捐款箱,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请不同位置的学生来汇报交流)

生1(坐在正对着捐款箱的位置):我知道这是一个捐款箱。

生2(坐在捐款箱正面偏左的位置):我知道这是新生小学的捐款箱。

师:看到和生1一样的这个面的同学请站起来示意一下,看到和生2一样的两个面的同学请挥手示意一下。

师:为什么你们看到的面不一样呢?

生3:因为我们坐的位置不一样。

师:想不想知道第三组同学获得的是什么信息吗?请第一组的一个同学坐到第三组的位置去看一看。

生4:我知道这是三(1)班的捐款箱。

师:你们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了不同的面,那你们最多看到这个捐款箱的几个面,最少看到几个面?

生5:最多看到2个面,最少看到1个面。

师:猜一猜,老师看到了捐款箱的几个面?想不想到老师这里来试一试?

(请一个个子稍矮的学生到前面来观察)

师:你们觉得她和老师现在看到的面是一样的吗?

生6:不一样,老师的个子比她高。

(让学生站在椅子上观察)

师:告诉大家,你看到了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

生7:我看到了上面、正面、侧面,共3个面。

(再请两个学生来观察,并让其他学生在小组里观察)

……

至此,引导学生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最多只可能看到3个面”这个知识点的学习自然水到渠成。接下来,当我把主题图中的问题当做巩固练习呈现时,学生一下子就能分辨出哪幅图是老师观察到的,哪幅图是小朋友观察到的。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先生这里讲的教育我想应该是大教育,那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该如何践行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呢?我觉得我们应该把数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我们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他们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让我们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让我们把数学融于生活之中,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获得不同的发展。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