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技术升级背景下新闻传播实验室发展探究

  • 投稿二哈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304次
  • 评分4
  • 21
  • 0

姚倩

【摘要】当今社会媒介技术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新兴媒体层出不穷。面对日新月异的传媒技术,高校新闻传播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既遭遇挑战,亦面临机遇。本文通过对比发达国家高校与国内高校的实验室建设,指出国内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眼下应从整合资源、校园媒体社会化以及教师队伍技能化三方面入手加强建设。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技术升级 实践教学 新闻传播实验室 职业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把广播节目采集、录制和播出带入新时代,同时数字音频节目的共享、在线调用也变得越来越简单。由此产生的自动化播出系统使电台的信息采集、节目制作和播出都产生了质的飞跃。①例如电视节目的采编制作,早已脱离了传统的磁带或胶片的线性编辑方式,采用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操作,且相关软件一直在更新换代之中,平面出版物的制作亦如是。在这种大整合、大洗牌的格局中,传统广电行业与高科技及新兴行业正在进行着交叉与融合,产业的长足发展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而剧烈变革的产业特征,又对传媒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②

新闻传播类学科是必须基于扎实的实践基础之上的社会类综合学科,学生不但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更需要动手实验才能掌握实践技术与传播技巧。左铁镛院士认为,“实验室是学校的半壁江山”③实验室承载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职责,是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必须充分重视的一环。

一、国内外高校新闻传播实验室情况概述

1、美国高校新闻传播实验室发展概况与特点

相对而言,美国的新闻教育体系在全世界是最完善的,新闻传播实验室所掌握的管理理念与技术也是较完备的。美国的知名新闻传播院系有很多,如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斯坦福大学新闻学院等等。美国很多高校都沿袭着密苏里方式(Missouri method),要求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④就新闻传播实验室而言,教授与学生共同建设,通过校办媒体为学生全面营造全媒体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全方位在媒介实践中探索新闻规律、掌握传播技能是美国的新闻传播教育的优良传统。早在二十世纪初期,从高校实验室走出课堂的校级、社区级媒体已成为大趋势,密苏里大学将这一优良传统发展到了极致,将新闻传播实验室完全按照产业化的模式来运作,在实验室中成立的校园媒体拥有董事会,往往由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或院长担任,负责媒体的全部运营。这样的模式其他学校也争相效仿。

学生在实验室中利用电子采编系统完成的报刊、书籍,与利用演播厅、录音室等完成的电视节目、广告,甚至是成立的电视频道都是面向社会发行与播出的。普遍社会化、开放性突出,是美国高校新闻传播实验室的特色。

此外,除了社会化与开放性,技能职业化也是美国新闻传播教育所强调的特点。职业化是美国新闻教育与生俱来的特征。⑤高校同媒体市场高度对接,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是基于媒体市场所需,有针对性地开展,如此培养出的学生职业化强,学生毕业后很受媒体欢迎。新闻传播教育的基础是技能训练,技能训练的前提是社会需求,在教育中要不断与社会实际相结合,进行有目的的职业技能训练,才能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尽快满足职业的要求

2、国内高校新闻传播实验室建设概况在媒体技术的变革与升级,教育投入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为了迎接数字化信息时代,提高高校人才新闻传媒职业素养,国内高校新闻传播实验室建设亦加强投入,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之中。

21 世纪初期,为了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新闻人才,高校纷纷成立研究所,组建实验室。此时的实验室功能与结构还都比较单一,如广播电视实验室、摄影摄像实验室、出版编辑实验室等等,培养学生单一方面的技能。

现如今新闻传播实验室的功能升级演变为培养综合素质高、操作能力强,能够适应未来媒体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媒体综合传播需要的高层次的传播领域人才。如中国政法大学组建媒体基础技术实验室、数字图像与动画专业技术实验室以及多媒体新闻信息综合处理平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更是建立了焦点小组访谈实验室,引进了脑电仪、眼动仪等高端技术设备。其他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在政府、社会资金支持下,建立了数字报纸出版系统、报社运行模拟系统、3D 数码图像处理室、网络多媒体设计实验室等等实践资源。

只有通过加大对实验室的建设,才能保障教学与新闻实践前沿接轨的实验技术条件,使单向的教学方式发生改变。在这样的契机下学生有越来越多的实训实验机会,能够在学校的训练中走向职业化。

二、技术升级与实验室建设之间的矛盾

传媒技术与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推动着高校新闻传播实验室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实验室亦出现相关问题。在新闻传播学科被确定为一级学科的十四年时间里,国内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点不断增多,在校生数量也不断增加。然而很多高校实验室器材设备都是在创建之初引入的,硬件设施后续投入力度不足,媒体技术与设备日新月异但高校资金支持衔接不上,导致实验设备无法定期更新。长此以往实验教学设备数量与质量都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媒介技术升级、学生规模扩大与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之间就暴露出较大矛盾。

其次,技术升级与实验室建设之间的矛盾还体现在实验教学教师技术能力无法与时俱进。对比美国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的教师队伍,其兼职教师人数庞大,多为优秀的传媒机构、企业工作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长期接触媒体使他们的技术能力与社会相接轨,能够掌握和运用前沿的传媒技术。“在美国,新闻院校教授中只有17%的人是没有当过记者,与博士学位相比,新闻从业经验更是聘用新闻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先决条件。但我国新闻师资中,有新闻工作经历和经验的,可以说寥寥无几。没有合适的师资,技能教育只能纸上谈兵”⑥目前我国新闻院在招聘时,最注重的是学历与科研成果,实践技术并不是第一位的,并且大多数教师在任教后便与社会媒体脱节,专心搞起科研。据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吴廷俊、王大丽对我国五所著名的新闻学专业的65 位在职教师的调查,其中只有18 位有新闻业务实践经验,仅占总体调查对象的27.97%。⑦很多教师学历高科研成果突出但技术技能有限,在实验室建设与实验课程设计时难以提出有前瞻性的建议与意见,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的长远发展。

此外,实验室开放制度不灵活致使学生自主实验受限,实验室课课时有限,学生要真正掌握技术操作必须要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实验。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采用在固定时间、固定班级、固定实验室开设固定实验项目的做法,随着高校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改革,这种相对封闭的实验模式限制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⑧以西北政法大学现代传播实验中心为例,在实验室规章制度中,自主实验需要经过院系领导、教师、实验员的层层审批,且对学生人数有一定要求。自主实验手续繁琐导致大部分高校新闻传播实验室开放实验开展的并不理想,实验室的规模与其开发利用率不能成正比。

三、新闻传播类学科实验室的建设

近年来传媒格局发生变化,互联网迅速崛起,媒介融合正在进行时。传统媒体遭受新媒体的蚕食,传播技术发展迅猛。因而高校新闻传播实验也应与时俱进地展开变革。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实验室技术升级、高校联合建设

新闻传播类学科实验室在建设与发展时由于设备要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每所高校都各自为营,独立建设自己的实验室,只会造成资源浪费。随着传媒技术的升级更新,如果省内高校能够联合共建实验室,力往一处使,钱往一处用,便能在实验室改革中形成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验室不仅要联合共建更要联合管理、联合利用,形成公共实验室,这样能够提高实验室设备器材与空间场地的利用率,更能够促进不同高校的学生进行专业技术交流。在公共实验室的基础上,有条件营造全媒体化的实验环境,将实验室建设推向一个新高度。

2、校园媒体社会化、与业界互通有无

开放校园媒体面向社会,推动学生利用学校实验室如演播厅、多媒体编辑实验室等制作的节目、编排的报刊出版物走向社会。例如在地铁附近派发免费的学生报刊,报道校园内外的新闻;制作互动出版物,为学生、家长及其他有需求的人群提供电子版等。此外欢迎社会节目来校园内制作,学生可以观摩学习,必要时提供人力支持。

“国家广电总局现在正在各级广播电视媒体推行制片人制度和‘制播分离’的原则,如果我们的新闻学专业实验室建设比较完备,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相关的条件成立一个广播电视制作公司,制作相应的广播电视节目出售给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这将是一笔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⑨如此能够使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媒体,拓展兴趣、了解前沿技术技能、获得实践机会,还能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也给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经费上的支持。

3、教师队伍技能化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在实验室建设中,教师的技能素养至关重要。只有教师经常与媒体接触,了解、掌握前沿的技术技能,才能在技术升级的大趋势下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为学生传授前沿的理论与技术,也为实验室的发展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使实验室发展与社会媒体的发展情况相适应。

除了进入媒体强化自身,“实验室在采购各类数字化设备和相关软件的时候,也可以利用有关企业的技术人员,对本实验室的师资进行设备和软件技术培训。”⑩新闻传播类学科是有多门社会科学组成的,在这样的学科中,技术类型的教师不能只是少数的一两个人或者由外聘教师组成,应将大部分教师由理论型转向理论-技术型,利用寒暑假时间到社会媒体进行培训实践,使整只教师队伍技能化。

结语

面对传媒技术的不断升级与变革,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已经超过对研究型人才的需求,实验室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重要的一环。新闻传播类学科的实验室建设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岗位需要相结合,高校与高校间实验室应实现相互整合,新闻传播实验室主动与社会媒体相联合,如此才能突破瓶颈发展出新闻传播类学科实验室的特色。

【本文为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全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GH140607)】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李建刚:《技术变革与广播媒介转型》[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176

②罗共和、黄元文,《实践性教育理念与传媒类人才培养》[C].邱沛篁、吴建、陈祖继,《四川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257-258

③徐枞巍,《实验室是大学中基础的基础》[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9):1-4

④慕明春:《美国高等新闻教育管窥》[C]. 慕明春,《法制新闻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3:198

⑤林牧茵:《移植与流变—密苏里大学新闻教育模式在中国》[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5

⑥徐向明:《新闻职业场入门》[M]. 南方日版出版社,2005:163

⑦雷跃捷,《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成就和问题》[J].《现代传播》,2013(3):135-138

⑧王峰、鱼静,《高校开放实验室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321

⑨曾庆江,《文科型新闻学教育的投入与产出分析》[J].《新闻界》,2008(1):151-160

⑩谌柯,《西部高师新闻实验室建设在数字化进程中的对策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5):128-132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