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农学毕业论文论文范文,农学毕业论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自动气象站两种常用蒸发传感器性能对比分析

  • 投稿家慧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904次
  • 评分4
  • 13
  • 0

李红英1,苗运玲2,邢芝芳2

(1.新疆石河子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新疆 石河子 832000;2.新疆哈密气象局)

摘要:通过对CAWS600自动气象站AG1 - 1型超声波蒸发传感器和DZZ4型新型气象站WUSH - TV2型蒸发传感器的对比,结果表明,WUSH -  TV2蒸发传感器抗干扰能力较强,人工干预少,但水位上升时影响时日蒸发量,需进一步改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AG1 - 1型;WUSH - TV2型;蒸发传感器

蒸发是水分循环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蒸发资料对于农田水利建设、盐业生产尤其是对水库的设计与管理十分重要。气象站自动测定蒸发水面(含结冰时)蒸发量的仪器主要是AG1 - 1型超声波蒸发传感器和WUSH - TV2型蒸发传感器,本文对这两种蒸发传感器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揭示不同蒸发传感器的性能特点。

1 AG1 - 1型超声波蒸发传感器

CAWS600自动气象站主要采用AG1 - 1型超声波蒸发传感器。2003 年1 月起基于E601B 型蒸发器的AG1-1 型蒸发传感器在基准气候站正式投入业务运行,用于测量非结冰期间的水面蒸发量。该传感器投入业务运行以来以比较精确、稳定、故障率低,赢得广大业务人员的认可,但实践证明,在恶劣天气条件(如强风雨)下容易出现野值和缺测。

1.1 工作原理

AG1 - 1型超声波蒸发传感器主要由超声波传感器和不锈钢圆筒架组成,不锈钢圆筒架直接架设在原E601B 型蒸发器内,高精度超声波探头安装在圆筒顶端,依据超声测距的原理,对蒸发水面进行连续测量,转换成电信号输出[1]。

1.2 累计蒸发量计算程序设计

对于定时数据,正点获得一次蒸发水位,减去前一时次正点水位得到本时次蒸发量,计算时蒸发量。若差值为负则按0 mm 蒸发量处理,日蒸发量由各时蒸发量累加求得。有降水时,程序主动考虑同时段降水对蒸发的影响,时蒸发量由正点获得的蒸发水位值减去前一时次正点的水位值和时降水量求得。 2 WUSH - TV2 新型蒸发传感器

2.1 工作原理

WUSH - TV2 型超声波蒸发传感器是目前气象部门广泛使用的AG1 - 1 型超声波蒸发传感器的改进型。通过改善测量环境从而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测量精度,其核心部分都是超声波蒸发传感器。与AG1 - 1 型蒸发传感器相比,增加了净水桶、连接管、防护罩等附属部分,避免在E601B 型蒸发器内直接架设不锈钢圆筒支架,在E601B 型蒸发桶的中部利用连接管将静水桶与蒸发桶连接起来,通过静水桶水面的变化反映蒸发桶内蒸发水面的变化情况。

2.2 累计蒸发量计算程序设计

通过分钟水位值的变化,系统自动判断是否降雨,降雨期间的蒸发量按0 mm 处理,时蒸发量由分钟水位变化值求得,日蒸发量由时蒸发量累加求得。

3 两种蒸发传感器性能对比

3.1 测量结果对比分析

抽取2013 年4 ~ 8月的蒸发测量值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

从表1对比分析可知,AG1 - 1 型蒸发传感器较WUSH - TV2蒸发传感器累计蒸发量偏大,在降水大的时段内,相差更大。

3.2 大风、降水天气下蒸发量的对比

抽取乌兰乌苏站2013年7月30日资料,1时06分出现大风,并伴有强降水,蒸发量对比见表2。

对比分析可知, 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AG1 - 1 型与WUSH - TV 蒸发传感器测量值极接近。但在恶劣天气条件下,AG1 - 1 型蒸发传感短时间内水面波动明显,导致各时段累计值相差较大。 WUSH - TV2通过测量静水桶内的水位间接测量蒸发桶水面的变化,这样水面波动明显减小,静水桶采用了和蒸发桶同样的半埋式结构,尽量保证了静水桶和蒸发桶中水温一致,使传感器在恶劣的室外条件下可靠地工作。

3.3 主要技术指标对比分析

蒸发传感器的主要技术指标,见表3。

对比发现,各类蒸发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差别不大,都能满足《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有关技术要求。

4 小结

(1)WUSH - TV2蒸发传感器同AG1 - 1 型E601B 型蒸发传感器相比,由于测量环境、程序设计等方面的改进,抗干扰能力明显增强,人工干预减少,这为全天候自动获得精确的蒸发数据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障;(2)WUSH - TV2蒸发传感器分钟蒸发量的程序设计,会引起水位上升的降水期间的蒸发量按0 mm 处理,这对于长时间、连续的降水期间的蒸发测量是不合适的,有待进一步改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黄.自动气象站实用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