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农学毕业论文论文范文,农学毕业论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包容性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

  • 投稿Jack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404次
  • 评分4
  • 53
  • 0

和浩云

(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同步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也是统筹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想真正认识我国的城镇化,必须从两方面入手.首先要看到,到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52.6%,如果按照户籍制度中的非农户籍计算的话,城镇率仅为35%.而世界的平均城镇化率为52%,可见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还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但是另一方面,我国的城镇化率与农业现代化水平相比,却表现出了大大的超前性,农业现代化发展严重滞后于城镇化的发展,农业的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低,两者并没有做到协调发展.这严重威胁了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不利于城镇化的后续发展,也不符合十八大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同步发展的要求.因此,如何借助城镇化的力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079-02

基金项目:河南省城乡社会养老保障统筹发展研究

1 包容性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1.1 包容性城镇化含义的重新梳理

“包容性增长”概念最早是由亚洲开发银行在2007年提出的.亚洲开发银行在报告中提出要把关注的重点从应对严重的贫困挑战发展到支持更高和更为包容的增长.在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胡锦涛主席也发表了致辞,强调包容性增长应该把每一个人都纳入发展过程,强调发展的同质均等性,实现了包容性增长到包容性发展的转变.伴随着国内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相继有学者提出了城镇化过程中的包容性发展.周阳民在《包容性城镇化是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唯一选择》中给出定义,包容性城镇化是指城镇化的目标是包容性的增长,用的是包容性的手段,框架以及配套设施都是包容性的,整个过程中,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城市内部都是协调的,发展也是可持续的.总体意思就是,所谓包容性城镇化,就是强调城镇发展在经济、社会、治理、文化等领域的均衡和统一,强调城镇发展过程公平和效率的内在一致,强调城镇不同主体发展权利的同质均等性.

1.2 农业现代化含义的重新梳理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概念,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征.从生产条件角度看,农业现代化也被称为农业工业化,只将现代工业技术运用于农业活动中,大面积的机械化作业代替传统的手工劳作,这种农业现代化具体包括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化学化.从生产组织形式来看,农业现代化是指从分散的无组织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为依据市场的产业化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以及农业的企业化经营化和组织管理,农业生产、流通的一体化经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农业的现代化是整个生产体系的现代户,主要内涵就算机械化、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就是集约化、专业化和组织化,改传统为先进,改落后为现代,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本人认为,现代化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的一个概念,它不光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规模化,还包括劳动力的现代化和农产品的市场化.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必然能够促进农村制度和农村社会服务体系的发展,从而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为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做好支撑.

2 包容性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关系研究

2.1 包容性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关系

一是包容性城镇化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保障,包容性城镇化的发展会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传播,农业技术的进步会直接作用于农业,促进现代化的发展.非农技术可以通过中间产业,带动农业相关产业去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包容性城镇化不仅能带来技术上边的进步,还能够提高进城农民的文化素质水平.这就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培养了专业的素质农民,大大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同时包容性城镇化可以提高居民收入,培养企业,为农业现代化的产品开辟一个广阔的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业大发展.

二是农业现代化可以通过产业现代化、管理现代化和生产现代化三个方面,提高农业发展效率,解放劳动力,这有利于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为包容性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廉价劳动力,促进人口城镇化.另外,劳动力的增多、消费市场的扩大还会带动城镇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农业的集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还会促进农业企业的发展,推动城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

2.2 包容性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的内在机理

本部分笔者将从土地、科学技术、民营企业、制度资本、劳动力五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包容性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的内在机理.

2.2.1 土地要素.由于包括土地产权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在内的土地制度的不健全,加以快速畸形发展的城镇化,使得小城镇的发展存在诸多不合理用地现象,这也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最大障碍.当前,城镇化造成了大量的土地被用,耕地越来越多地转换为建设用地,但这几年我国通过了农地整治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了,农地的总量基本可以保持不变.土地的高度集中带来土地的规模经营,土地的相对减少也会促使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也会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因为发展农业现代化需要规模化的经营,而规模化的经营土地必须集中起来,农地规划必须合理,土地的利用率也会大幅度提升.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农户处于耕地之间,必须进行搬迁,政府也得对这部分农户进行妥当的安置,保证房屋的建设,以及基础设施的健全.

2.2.2 科学技术.这里的科学技术不仅包括技术层面的创新与传播,还包括农用基础设施和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我们知道,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和人才储备,还需要农业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而在农村这些资源是及其匮乏的.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和地方政府行为主体经过相互作用已经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网络系统,这就为各个创新主体有效发挥作用提供了前提条件.农业技术可以直接促进农业的生产水平的提高,而非农技术也可借助城镇化的发展跨行业传播到农业技术上.因此,推进城镇化对农业技术提升也是很有帮助的,可以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另外,农业技术的进步也可以推进城镇化.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农业技术进步有利于城镇化,因为技术提高可以产生更多的粮食以及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这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同时,技术提高会使农业的生产率提高,农民的收入也会有很大的增加,这时候城乡的差距就有可能延缓城镇化,使城镇化的速度降下来.但是,城镇化会因此提高质量.

2.2.3 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为突破自身发展困境、寻找新的经营方式本就是推动城镇化的一个动力,而借助城镇化的发展过程,民营企业就可以打破瓶颈、寻找到新战略,同时通过民营企业这个平台,也可以使城镇化和农业的现代化结合起来.第一,城镇有农村需要的资金、技术和信息,可以引入一些龙头的民营企业,可以推动农产品加工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城乡的市场发展,为农业生产的前、中、后都提供规范的相关产业,使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加快.第二,农业的现代化必须需要先进的机器、优良的种子、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相关的信息技术等,来推进农业的机械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最后,农业实现现代化可以促进产业化经营,促使一批龙头企业的出现.龙头企业的增多也会从土地、劳动力、科学技术等方面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2.2.4 劳动力.我们都知道,农业现代化必须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这样会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要想妥善处置这些劳动力,可以充分利用城镇化的发展.因为,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很多制造、建筑、服务、运输等行业的从业者,这就为解决过剩劳动力找到了出路.城镇的土地成本不高,而且生活和居住的成本都不高,农民可以方便的进入城镇.农村过剩劳动力的转移,可以提升农业的生产率,提高农业的收益率,增加农业的投资,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同时,也可以促进农业技术的不断前进,也可以提升劳动力的素质,使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解放更多的优质劳动力到其它的部门中,从而提升其它部门的能力.这样都可以推动城镇化的发展.

3 包容性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包容性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有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包容性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提供保障,农业现代化对包容性城镇化提供支撑.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促进二者的协调.否则二者之间不平衡的互动关系会增强,最终还有可能成为制约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 必须对农民的土地收益进行保护.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往往造成农民土地的滥用.所以,必须明确农民的土地产权,在法律上确认农民的土地经营权.在对农民土地征用时,不能一次性征用,必须引入其它的方式保证农民的土地利益,例如:农民入股或租赁的方式等.另外,农民获益后可以推进农民的市民化,加快农民土地内部流转,加大农业用地的面积,这样就可以解决粮食产量减少的问题,同时对我们的工业化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3.2 去掉体制的束缚,使得资源流转有序.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体制藩篱必须打破,使得各种要素自由的流动.第一要顺应市场的要求,推动农村劳动力减量提质,使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结合起来.对农村的劳动力要充分考虑,根据需求的不同,分类培训,要让劳动力在城市里顺利生存下来,也要让留在农村的农民掌握现代的农业知识.第二,要引入多项资金投入,对农村的基础设施要充分的重视,存进农业产业发展、组织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

3.3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要促进二者协调发展,就要打破城乡界限分明、各成一体的状态.现阶段的户籍政策严重阻碍了城乡居民的自由迁徙,我们应该从简化入户手续入手,放宽农民进城落户条件,让农民可以自由的选择居住地和就业方向,实现方便的地域和产业转移.鼓励进城的农民登记造册,获得城镇的户籍.对只是暂时留在本地的农民工,也实现同等的便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周阳敏.2013.包容性城镇化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唯一道路选择[DB].中国经济管理网,2013-12-21.

〔2〕张占斌.包容性城镇:新型城镇化之路[J].决策,2013(11).

〔3〕徐学强.城市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6-47.

〔4〕衡杰.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关系研究.2013-10-1.

〔5〕胡锦涛.中国十八大报告.20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