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农学毕业论文论文范文,农学毕业论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中部地区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分析

  • 投稿小鱼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154次
  • 评分4
  • 51
  • 0

王建

(河南林业职业学院,河南洛阳471002)

摘要:林下经济是一种高效的林业循环经济,是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主流形式之—,是进一步拓宽林业经济领域、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现代林业的必由之路。从经营情况看,林下经济大致可分为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4 种发展模式。为了更好地促进林下经济的健康发展,笔者分别对河南、安徽、山西等地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总结了中部地区林下经济的主要经营模式,分析了各种发展模式的优缺点,指出各模式的推广应充分考虑气候、经营习惯和市场条件,科学规划林下发展的模式和规模;林下物种资源不可生硬拼凑,千篇一律;强调发展林下经济必须以保护生态为前提,突出林业发展的主体地位,确保林地可持续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林下经济;经营模式;中部地区

中图分类号:S789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jas15020012

基金项目:河南省林业厅林下种植标准项目“河南省林下中草药栽培技术标准”(YLY20130712)。

作者简介:王建,男,1969 年出生,河南南阳人,高级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森林培育和林下经济研究。通信地址:471002 河南省洛阳市中州东路2 号,E-mail:13623887208@126.com。

收稿日期:2015-02-13,修回日期:2015-06-11。

0 引言

林下经济是当前中国林业发展过程中备受重视的经济模式,即在保持林木正常生长的前提下,以林地作为经营对象,充分利用林下自然环境条件,结合当地的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动植物、微生物等物种或者进行林副产品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经营,构建稳定、持续、高效的农业复合生态系统,以获得经济效益的一种新型农业经济[1-3]。

林下经济是对林地进行立体开发利用,主要以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为目的。林下经济主体来源于农林复合经营,但又不同于农林复合经营,它是在农林复合经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新的经济形式,以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为指导,更强调充分利用生态学原理和生物种间的互利关系,做到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同时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文化效益,开展生态旅游、野外探险、度假疗养、休闲观光、果品采摘等多项活动[4]。

林下经济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注意群落种间关系的协调。林下经济物种不可生硬拼凑,本末倒置,要突出林业发展的主体地位,确保林地可持续发展[5]。近年来,笔者先后对河南、安徽、山西等中部地区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在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部分地方存在盲目和跟风的倾向,缺乏科学的指导和评价,对林业有生资源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甚至出现了事与愿违的结果。所以,客观地分析林下经济各种经营模式的优劣,科学地配置和利用各种有生资源,对于林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林农收入[6],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7],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8-9]。

1 中部地区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

林下经济在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其生产形式和理念也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优化和提高,大致可分为原始农林生产、传统农林生态、农林复合经营和现代林下经济4 个阶段[10]。从中部地区经营情况看,林下经济大致可分为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4 种发展模式[11-13]。

从资源的配置和经营模式来看,林下种植又包括林粮模式、林药模式、林菌模式、林菜模式、林草模式、林花模式等几种典型类型;林下养殖包括林禽模式、林畜模式、林虫(蜂)模式等。上述模式均是根据林木的生长特点和规律,通过科学利用林下各种资源,从事种植或养殖,获得稳定的生态与经济效益[14-17]。

2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2.1 林下种植

林下种植是在林下选择适宜生长的植物或菌类进行套种经营,长短结合以获取经济效益的经济模式,也是各地普遍的一种经营活动[18]。按照种植对象的不同分为以下模式[11]。

2.1.1 林粮模式林木生长初期,林分郁闭度小、光照充分,可以间作各种豆类、小麦、红薯等,增加林农收入[19]。如河南兰考的桐粮间作。

优点:增大了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一些作物(豆类、油料作物)还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增强土地肥力,促进了林木的生长[11]。

缺点:不利于耕作和机械化采收。

2.1.2 林药模式林药模式,是在林下种植、经营植物药材[20]。不同药材喜好不同的气候、土壤和林下环境,有南北地域之别,因此有道地药材之说。药材的林下栽培模式一定要根据其自身的生态学特性设计,不可千篇一律。各地可以根据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丹参、板蓝根、甘草、黄芩、桔梗、五味子、田七、药用牡丹、药用菊花等[21]。如安徽亳州的林下中药种植。

优点:适合于半野化栽培管理的中药材,耐阴的中药材与上层乔木能避免种间矛盾[22],收益可观[23]。据调查,林下种植中药材年收入可达7500~10000元/hm2[24]。

缺点:不适于大宗中药材的精细化和规模化种植,多数中药材在专辟土地上像作物一样栽植、管理,单位面积效益更高[25]。

2.1.3 林菌模式利用菌类喜湿、耐荫的特点[26-27],在郁闭后的林分中种植香菇、姬菇等菌菇[28],是目前荫蔽林地开展林下种植的首选模式[11]。如河北赤城林下种植木耳[29]。

优点:在速生林下间作种植食用菌,是解决大面积闲置林下土地的最有效手段,可降低生产成本,简化栽培程序,提高产量,同时还可以提高林地肥力,促进林木生长[30]。

缺点:在山林中种植药材,位置较偏僻,在采收和运输上较为困难,腐生型食用菌需水较多,栽培劳动强度较大,费时较多,所以选地时要考虑交通条件和水源[14];另外,林农卖的往往是初级产品,效益较低[24]。

2.1.4 林菜模式在林下科学地选择蔬菜品种,进行蔬菜种植。可选择的蔬菜品种有大葱、黄瓜、芹菜、青椒、莴笋、生姜、茄类、大白菜等[31]。如河南郏县速生杨林下种植黄瓜等。

优点:林下种菜,在北方平原地区比较盛行[32]。森林可大大降低风速,调节气温,为蔬菜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蔬菜的生长还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33]。

缺点:大多蔬菜对阳光、水、肥要求高,必须选好自然条件合适的地段[34]。

2.1.5 林草模式在林下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饲大麦等优质牧草,既可出售鲜饲草,也可与林禽和林畜模式结合[35]。如山西吕梁林下种草养畜。

优点:林下种草管理方便,产量高,地下根系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利于保水保肥[36],还可以和林下养殖结合,在林地周边地区围栏放羊畜禽,一举多得[37]。

缺点:若牧草生物量过大,会出现与林木的水肥竞争[38]。

2.1.6 林花模式充分利用林下阴湿、厚腐殖质的特点,种植各种耐阴性的花卉,如兰花、马蹄莲、菊花、牡丹、芍药、薰衣草等。如河南洛阳林下种植牡丹。

优点:林下种花劳动强度小,经济效益显著,收入约为30000~45000元/hm2。

缺点:花木生长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市场波动也较大,需要灵活应对。

2.2 林下养殖

2.2.1 林禽模式充分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及杂草多的特点,在林下放养或圈养鸡、鸭、鹅等禽类[39]。如果结合人工饲养大麦虫、蚯蚓等作为鸡、鸭等的高蛋白活饲养,则可提升经济效率。如河南西峡在山茱萸林下养殖土鸡。

优点:林下养禽,可以提高林下空间的利用率,起到控制杂草的作用,禽类的粪便还可以增加土壤肥力[40],此外,还能生产出绿色食品,提高效益[41]。

缺点:不同家禽种类需要不同的林下环境。如鸡,可以在山坡地或平原地区各种树木林下自由活动,而鹅、鸭属水禽,喜欢在山溪、湿地、水边活动,喜食水生植物和动物,最好在杨树、柳树林或河流、洲、滩林下养殖[14];家禽的粪便因散落面广,不便收集处理,易造成污染[42];家禽持续对林地踏踩,对林下植物的生长有影响;另外,需要对养殖密度进行合理控制。可以采取错时轮牧的方式,降低禽类对林地生态环境的影响[40]。

2.2.2 林畜模式利用林下草地放养牛、羊、猪、兔等牲畜,获得绿色、安全、畅销的动物产品,也可根据条件养殖珍稀动物。如河南南阳林下养殖野猪。

优点:林下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有利于增加动物的免疫力,提高动物产品品质;动物的粪便亦有利于林木生长[14]。

缺点:牲畜践踏,易致林地板结,不利于树木生长;牲畜啃食树皮、嫩枝、树尖等,妨碍树木正常生长;粪便不易集中处理,增加碳排放;容易导致面源污染,恶化水源环境,须特别注意[14]。

2.2.3 林虫(蜂)模式在植被良好、蜜源植物丰富的林区可采用该模式,在刺槐、椴树林下养蜂、养金蝉[43]等。如河南濮阳的林蝉模式。

优点:昆虫能帮助植物授粉,对森林植物本身基本上没有不利影响,值得推广。

缺点:昆虫的养殖需要有完善的加工渠道和销售网络做支撑[14]。

2.3 林下产品采集加工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一些地方的林农便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从事对森林植物的叶、花、果皮、种子以及林地的野生药材、蔬菜、藤条等相关产品采集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开辟了新的致富门路。这些产品既有传统食用产品和生活用品,也有新兴产品,包括对一些树叶进行处理和加工,然后销往城市或出口[11,44]。如河南西峡猕猴桃产业。

优点:能大大提高林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门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45]。

缺点:一些采集加工工艺技术含量较低,产品的附加值还不高,销量和质量还需要扩大和提高;一些小企业不注重环境保护,安全和环境问题值得担忧。

2.4 森林景观利用

这种经营模式是指充分利用和依托森林资源,即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在林区内进行的以观光、度假、考察、保健、探险等为主要目的野外活动[46],是前景广阔的一种林下经济形式。如河南栾川县重渡沟“林中游”。

优点:森林生态旅游迎合了人们新的精神和身体需求,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是综合利用森林资源的主要方式[47-48]。

缺点:过度的旅游开发和规模会破坏森林资源和环境,许多地区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盲目投入后游人甚少,收不抵支,难以维持经营,也无法保护资源,造成许多不可再生旅游资源的损害;某些景区不研究旅游生态容量,在特定的节假日游客大量进入后,破坏了资源的原始性和自然状态,所以要科学规划,防止出现破坏生态和环境的现象[49]。

3 结语

中部地区林下经济模式多种多样,是林农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选择,在林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已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让林农尝到了甜头。但各种模式各有千秋,不管何种模式,关键是要遵循适宜、适度、合理原则,做到理性发展。要科学选择适宜林地,必须确保上层林木健康生长,坚持林业为主,林下养殖、种植效益为辅,做好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环境容量研究,确定不同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环境容量,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50],结合各区域的实际,因地制宜选用发展模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钱静,律江.都市现代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 邹杰,兰张丽,覃惠莉.广西柳州市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J].绿色科技,2013(1):104-106.

[3] 袁顺全,王锐,韩洁,等.适合生态涵养区农业发展的林下经济模式——以北京市怀柔区为例[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11):26-29.

[4] 翟明普.关于林下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J].林产工业,2011,38(3):47-49,52.

[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R].国办发(2012)42号,2012.

[6] 牛宇,牛伟,蒙秋霞.林下经济,兴林富民新路[J].山西农经,2012(3):42-49.

[7] 朱凤琴,齐新.发展林业是山区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4):513.

[8] 许延国,李美凤.我国林下产业经济模式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29):247.

[9] 袁永亮,邱昭联,王有昌.关于发展龙岩林下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绿色财会,2012(6):30-33.

[10] 胡佳.我国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14-15.

[11] 张扬南.林下经济模式及其发展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7):11032-11033,11057.

[12] 曹祖旺.林下经济发展类型特点与前景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13):124-125,170.

[13] 谢德斌,杨洋.林下经济的经营模式与发展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13,(4):86-88.

[14] 丁国龙,谭著明,申爱荣.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优劣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13,40(2):52-55.

[15] 黄慎初,毕玉琦.政府引导林下经济焕发新活力——以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镇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为例[N].中国农资,2013-03-29(31).

[16] 刘新波.发展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J].林业科技情报,2007,39(2):18-19.

[17] 张炳生.湘中丘陵区生态公益林林下经济的六种经营模式[J].湖南林业科技,2011,38(5):9-11.

[18] 王金荣,刁军.南方集体林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华东森林经理,2014,28(4):1-4.

[19] 张亮,刘鹏,张亚娟,等.荒漠化地区生态经济林效益研究综述[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4):1-6.

[20] 路飞,赫尚丽,陈为,等.全国林药、林菌的发展意义及发展条件分析[J].林业建设,2014(4):17-20.

[21] 王成孝,朱玉博,王庆军,等.林下板蓝根种植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3):113.

[22] 潘启龙,戴海军,王凌晖,等.林下套种中草药的栽培方法与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11(21):50-53.

[23] 程建斌,曾腓力,范彩廷.浙江淳安县林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建议[J].中国园艺文摘,2013(11):213-215.

[24] 陈波,李雄光,李娅.云南省林下经济主要发展模式探析——基于对云南省典型案例的调查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3,33(6):510-518.

[25] 中药材种植应该注意到的几个问题[EB/OL].http://www.zyckj.com/main/jstg/xdzz/481.html,2013-01-02.

[26] 孔令刚,王迎,宋承东,等.杨树速生丰产林林菌复合高效栽培模式[J].林业实用技术,2013(9):60-62.

[27] 顾永顺.贵州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林业建设,2013(5):35-38.

[28] 彭国营,周立林.适合我省发展的几种林下经济模式[J].河北林业,2008(6):34.

[29] 河北赤城县:多业并举突出特色农民增收与生态双赢[EB/OL].http//www.docin.com/p-382457154.html, 2012-04-14.

[30] 周武智.当前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EB/OL].http//www.akly.gov.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792,2013-03-14.

[31] 黄映晖,刘松,田超,等.北京山区林下经济发展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1):83-89.

[32] 刘美丽.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J].林业实用技术,2007(4):37-38.

[33] 刘士宝,刘海燕.黑龙江省森林蔬菜开发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林业勘查设计,2007(2):66-67.

[34] 郑燕,张宏勃.对发展西安市长安区林下经济的思考[J].森林工程,2012 (5):99-101,112.

[35] 曲鸿燕.浅谈科学发展林下经济[J].河北林业科技,2012(2):76-77.

[36] 尹伟娜.浅析林下经济发展模式[J].河北农业科技,2011(24):67.

[37] 潘伟华.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12(3):148-150.

[38] 陈国斌,刘恩吴,冯本俊,等.海南昌江县七叉镇林下特色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J].热带林业,2012(2):19,47-48.

[39] 林涛.浅谈林下经济发展模式[J].现代园艺,2013(2):23-24.

[40] 刘新.滕州市林下经济主要模式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2014(3):50-51.

[41] 刘世英,李振海.发展林下经济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J].北京农业,2011(15):143,145.

[42] 朱玉芳.黄河下游滩地林鸡复合经营模式经济效益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7):70-73.

[43] 苏少堂,王彦芳,王磊.发展林下经济走富民强国之路——濮阳市发展林下经济模式的实践[J].中国林业,2009(9):49.

[44] 张敬彬,黄君盈.鹤北林业局林下经济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措施[J].林业勘查设计,2011(4):33-34.

[45] 周英,李鉴北,欧阳勋志,等.樟树市林下中药经济发展探析[J].江西林业科技,2010(1):17-19.

[46] 白光润.生态旅游[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47] 周泽民.浅析山河屯林业局天然次生林现状及管理措施[J].林业勘查设计,2012 (2):33-34.

[48] 孔祥丽,过辉,任新明.江西明月山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9):313-316.

[49] 赵双荣,李国雷,张可栋.北京延庆森林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2):162.

[50] 谢德体.发展林下经济要重视林地生态环境保护[J].科技与经济画报,201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