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附录其他论文范文,附录其他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医学论文汉译英技巧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11-14
  • 阅读量10次
  • 评分0

英文学术写作

国际学术交流的顺利开展需要科研人员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了解广为国际学术界接受的知识主张和观察(Ismagulova,2016)。在高等教育中,科研能力往往直接通过课程评估、文凭项目、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书面沟通形式来呈现。在西方高等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机构普遍为学术追求而专门开设学术写作指导中心,学术写作的问题被认为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根据西方高等教育界普遍接受的一般写作技能指导(GWSI),写作是一套可以通过正式教学掌握的修辞技能,包括开发和组织思路的一般能力、使用技巧来创造有价值的研究话题、使写作目的适合受众以及预判读者的反应(Roen et al.,2002)。针对写作技能的教学能普遍提高科研人员在高等教育阶段的语言能力。因此,我国的科研人员有必要接受英文学术写作能力的培养,以便更专业地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学科特点和出版要求会导致英文学术写作在语气、风格、内容以及结构和组织上出现差异。但几乎所有的学术写作都会遵循一些相对通用的表达要求,比如建立主张、证据支持、证实证伪、避免冗余、规避情感与夸大、批判期望、格式化援引、稳定的修饰行为等。英文学术写作的语言属于低介入高约束的语域,主要体现在固化的、简洁的句式结构上。


然而,英文学术写作中的专业名词往往让读者感到英文学术论文晦涩难懂。因此,西方高等教育多年以来促成的英文学术写作话语社区会给我国大多数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科研人员的书面交流造成一种障碍。一方面,我国的科研人员在撰写论文时需要读懂并提取前人已发表的具有固定英文学术写作格式的文献;另一方面,我国的科研人员在撰写论文时还要注意尽量与英文学术写作话语社区约定俗成的惯例保持一致。这种文本互涉也同样体现在科研论文的翻译工作中。以下本文将从英文学术写作的角度,以sci期刊医学论文为例来探讨汉译英的技巧。


例1:帕金森病是一种可识别的临床综合征,具备多种病因和临床表现,病理改变的理论也十分复杂,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涉及α-突触核蛋白聚集。


译文:Parkinson’s disease is a discernible clinical syndrome about various pathogenesises a n d c l i n i c a l s y m p t o m s.A l t h o u g h v a r i o u s hypotheses of pathological change in Parkinson’s d i s e a s e a r e c o m p l i c a t e d,t h e y a l l i n v o l v eα-synuclein aggregation.


解析:例1原句是一个典型的多层解说复句,常用于医学论文中的名词解释,即由一个分句提出“帕金森病”这个名词,其他分句对“帕金森病”这个名词进行进一步解释、说明或补充。此外,整句在结构上还呈现出多种层次,让逻辑关系变得复杂和隐蔽。虽然例1汉语原句在分句间有尝试使用关联词来强化逻辑关系,但是整句的逻辑关系依然高度依赖语序的语法作用、动词的多样性以及读者对上下文的理解。因此,译者按照英文学术写作的要求来翻译这句话存在一定的难度,主要体现在词汇的准确选用、句式结构上的简洁以及逻辑上的直接等方面。


为了保证符合英语学术写作对句式结构和表达逻辑的要求,译者有必要将这个多层解说复句拆分并翻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英文句子。通过简单梳理,例1被翻译成两个英文句子。第一个英文句子侧重对“帕金森病”的总括性解释以及外在的描述,并顺应原文意思引出第二句,强调“帕金森病”内在病理特点。第二个英文句子承接上句的意思,并保留汉语原句有意增加的逻辑关系,即第二个英文句子的表达包含一个由“although”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通过这样拆分翻译后,英文表达的句型结构简洁、逻辑关系清晰,符合英文学术写作的要求。


在词汇选用准确性方面,译者主要需要考虑“可识别的”“具备”“理论”以及“各不相同”这几个词。译者将“可识别的”翻译成“discernible”,符合医学诊断的常规表述。对于“具备”的翻译,译者选用了“about”一词,体现了英文语言采用时空位置来表达对象之间具体或抽象关系的一大特征;另外,“about”的介词属性将原句的动态特征转化为英文的静态化表达,在压缩信息体积的同时也保证了信息的准确传达。“理论”一词的对应翻译本是“theories”,但考虑到医学界对于导致帕金森病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译者用“hypotheses”替换“theories”显得更加准确,符合科学类研究常用的实证主义主张。在英文学术写作中,如果一个词不会影响整篇文章的总体意思,那么写作者便可以直接将其删掉或替换成一个更直接的词。因此对于“各不相同”,译者直接采用“various”即可。以上词汇的选择符合英文学术写作对词汇准确性的要求。


2 语用力

不同语言学派的发展催生了众多语言学科的兴起,比如神经语言学、语言病理学、实验语音学、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二语习得等,大大削弱了语用学的发展(胡范铸,2017)。然而,在实际的翻译中我们有必要考虑语用问题。基于Saussure(2011)提出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语际翻译涉及语言符号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Ho,1971)。Newmark(1988)将翻译定义为按照源文本(source text)的意图将源文本翻译成目标文本(target text),即语际翻译中的意图对等。比如,译者在将意在传达幽默的源文本翻译成目标文本时,应考量目标文本是否能够让使用者理解原意,这就需要译者注意意图对等,即语用力(Thomas,2014)。


翻译技巧的使用会有意或无意加强或削弱源文本的表达力度,进而在不同程度上实现语用目的。Molina et al.(2002)提出了多达18种翻译技巧以帮助译者通过选择合适的翻译技巧来实现语用目的,比如改编、借用、仿词、补偿、描述、概括、增译、减译、调序、特殊化、还原、替代等。这类翻译技巧强调句子结构、句法功能、词汇意义等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尤其适合从微观角度进行汉译英实践。


反之,对于英译汉,译者需要注意汉语通常会侧重考虑宏观因素,比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陈新仁,2009)。以下本文将从语用力的角度,以SCI期刊医学论文为例来探讨汉译英的技巧。


例2: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全球帕金森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大幅提升,但背后的原因科学家们尚未完全了解。


译文:The inadequate pathological knowledge incommensurate with therapies ha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the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Parkinson’s disease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globally.


解析:例2原句的表达先从宏观层面描述全球帕金森病的高发病率和患病率现象,进而转折引出微观层面上的解释,即原因在于对病理的了解不足;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汉语原句的转折复句结构有意强调转折后的内容,但它含蓄地省略了引发前面偏句所述现象的更直接的原因,即不对称的治疗方法。为了实现语用目的以符合英语读者的理解习惯,译者有必要采取增译和调序的翻译技巧。


译者翻译时选用英语最基本的句式结构之一:主语+谓语+宾语;增译的部分为更直接的原因,译者将其作为英文句子的主语以表示强调,即英语的主语为“the inadequate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k n o w l e d g e i n c o m m e n s u r a t e with therapies”,谓语为“has dramatically i n c r e a s e d”,宾语为“t h e i n c i d e n c e a n d prevalence of...”。这样的译文不仅句式结构简洁,而且能够准确传达原文意图,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语用价值。


3 汉英思维差异

思维方式涉及用来形成想法、意见、决定和行动的心态和方法,可以表现在某种语言形式中(曹艳艳,2013)。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语言形式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也是思维方式的变换(连淑能,2002)。思维方式受到文化、社会、地理、生存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但从整体上看,一些主要的差异也是有迹可循的。比如,以我们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思维注重天人相应、辩证统一、人际和谐、乡土情怀和民族意识等,而近代以西欧和北美为代表的西方思维则追求理性、逻辑、分析、实证、价值等。这些差异会让汉语和英语的形式出现巨大差异。


接受从西方传统医学发展而来的现代医学的科研人员,在撰写论文时难免会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进而将中文思维方式体现在其英文表述中。这种带有中式思维的英文表达不利于我国科研人进行顺畅的国际学术交流。因此,知晓中英文的差异有利于我国科研人员在撰写英文论文时减少基于中文思维的英语表达。常见的中英文差异主要有柔性与刚性、意合与形合、动态与静态、具体与抽象等。然而,这些差异也并非固定不变,很多时候取决于具体的语境以及文体。以下本文将从汉英思维差异的角度,以SCI期刊医学论文为例来探讨汉译英的技巧。


例3:组织工程有望成功实现人体组织损失的治疗,性能全面的支架材料是组织工程成功的基础。


译文:The availability of full-featured scaffold material is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ful tissue engineering expected to treat tissue loss effectively.


解析:例3原句是一个偏正复句,表示正句与偏句之间的条件关系,即满足偏句提出的条件后才能产生正句提及的结果。汉语这种省略关联词的表达让句子简短有力,结构紧凑。译者翻译时可以考虑英语以主谓协调控制全句结构的特征,并以后置定语、介词、代词、连词、从句等手段向后延展以降低句子的离散性。翻译后的译文中,英语的主语为“the availability of full-featured scaffold material”以对应汉语的偏句,表语为“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ful tissue engineering expected to treat tissue loss effectively”以对应汉语的正句。这样翻译符合英语句子结构繁复的特点。


例4:通过电刺激,成骨细胞的成骨作用通过几个关键成骨途径基因的表达进一步增强。


译文:The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several critical osteogenic pathway genes demonstrated the further enhancement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n osteogenesis.


解析:例4原句表现出了高度的紧缩特征。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考虑了英语句子固定的结构形式、叙述静态化以及意义一致性。在译文中,主谓宾的句式结构符合英语句子固定的结构形式;“the increased expression”和“further enhancement of...”分别采用形容词(increased)以及名词化(enhancement)来加强英语的静态化叙述;句子的结构逻辑以及医学逻辑符合意义一致性的要求。


过去的一年,我国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前所未有、极具灾难性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中经受住了考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推进也得到了加强。出于国际学术交流的目的,近20年来我国科研人员的大量研究成果多以国际期刊为载体进行展示。


作为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常被用来衡量国家或地区、高校以及学术机构的国际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研究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相关学术考核和激励措施等,也促使科研人员更倾向于将科研成果发表在SCI收录的期刊上,这对科研人员的英文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并不旨在创建翻译理论,而是希望从英语学术写作、语用力以及汉英思维三个角度为我国医学科研人员撰写期刊医学论文提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