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大学教育论文范文,大学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分析

  • 投稿波意
  • 更新时间2018-03-22
  • 阅读量268次
  • 评分4
  • 76
  • 0

  摘要:通过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模式来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已成为必然,这也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及改善就业情况的必经之路。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深入探讨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措施,其中包括坚持生涯规划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耦合、提高就业工作信息化水平、重点加强校内外就业市场建设力度、改变教学内容,增加毕业生就业优势。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开设时间较长的专业,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但是随着近年来就业趋势一路下滑,甚至一度被国家教育部列为15个难就业专业之一。在这种形式下,通过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模式来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已成为必然,这也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及改善就业情况的必经之路,进而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满意就业、积极创业,就业工作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和用人单位满意。本文就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进行分析。


  一、坚持生涯规划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耦合


  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坚持专业招生、过程培养和创业就业相结合,不断优化专业设置、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以及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构了生涯辅导与创新创业教育耦合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全程就业工作新模式,即一年级生涯规划教育、二年级生涯管理、三四年级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招生、培养、就业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形成“招生—培养—就业”良性循环。与此同时,应该进一步强化市场品牌意识,构建多维开放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校园就业市场。各高校应该要注重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用人单位需求、毕业生就业和毕业生追踪等环节的调研,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提供参考,抢占就业市场制高点,形成科学的就业长效机制。积极构建多位一体、面向社会、资源共享、开放的就业市场体系,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市场社会化”就业市场发展模式,铸就良好的就业市场品牌。


  二、提高就业工作信息化水平


  一是进一步挖掘校院两级网络的就业信息服务功能,及时更新与发布就业动态、招聘信息、档案去向、派遣结果等。二是继续利用高校通信息平台、“一站式”服务系统、学校就业在线官方微博等发布就业信息。三是通过学校官方微信定期发布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工作动态,适时开发网络在线调查服务系统,推进毕业生求职信息和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及时有效对接。与此同时,还应该做好就业引导。一是注重就业导向,引导学生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的择业观,合理调整就业期望。二是通过开展优秀毕业生座谈会、校友大讲堂、就业指导讲座等,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提振就业信心。三是开展就业类比赛,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技能。四是引入优秀校友资源充实就业指导课队伍,规范课程讲授,加强实战指导,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适应力,还可以对同学们在校学习期间如何培养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提出建议,鼓励学生消除迷茫情绪,努力学习,对今后发展做到有的放矢、早做准备、做好准备。五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还可以建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教师责任制”,将就业指导落实到人,要求教师们关心学生,帮助他们寻找就业信息和岗位,与学生多交流,帮助他们化解就业受挫时的负面情绪,并对就业中的策略和技巧进行指导、交流。


  三、重点加强校内外就业市场建设力度


  一是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校外就业市场调研及开拓力度,紧密结合校友资源,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校产合作、校地合作”,探索联合培养机制,拓展就业渠道。二是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发挥现有基地效用,在维护、巩固原有基地的基础上,新建6—8个新的就业基地。三是充分发挥校园就业市场主渠道作用,支持和激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力量,确保招聘活动场次和岗位数量增长。


  四、改变教学内容,增加毕业生就业优势


  教学内容是落实教学计划的具体措施,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步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若要能够较好的就业环境,那么就必须要合理、科学地设置教学内容,使之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但是从目前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社会需要相差甚远,仍然还是以文学作品赏析、文学概论、文学史学习等为主,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会造成严重的影响,那么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很难符合现实需要。因此,在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培养人才时,应该要多加入职业技能的培养,如为了满足行政管理的需要,可注重培养学生的行政能力、公文写作能力;如为了满足策划文案的需要,可注重培养学生的广告设计能力;如为了满足编辑新闻专业的需要,可注重培养学生的视频剪辑能力、视频拍摄能力等等。


  参考文献: 

  [1]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18(11):111-114. 

  [2]陈吉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8,17(18):120-124. 

  [3]方一新,程若旦,许玲玲.“文革”后二十年中文系培养毕业生情况调查与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4,21(03):167-170. 

  [4]蔡梅娟.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04):161-165. 

  [5]赵君玉,程玉红.以就业为导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方法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6(02):131-132. 

    作者:刘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