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数学论文范文,中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重视反馈,提高课堂实效

  • 投稿五更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191次
  • 评分4
  • 35
  • 0

文/蔡志斌

【摘 要】关注反馈内容,使反馈能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能力;采取多样的反馈形式,提高反馈效率;鼓励多方评价,提升反馈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有效;反馈;实效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曾说过:“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必须实施有效的教学反馈,获得真实的学生数学思维过程的信息,从而对后续教学进程进行调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过于重视教学目标所谓的“达成”,过分强调预设,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其次是急于求成,实施单向灌输。再者是过于放任自流,教师提出来的问题大而散,使课堂教学呈散乱现象,无关教学的内容充斥课堂,使课堂臃肿无效。

课程标准指出:具备准确性、针对性、制导性、激励性、多样性、交互性等特征的教学反馈才能对教与学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课堂生成,去伪存真,达成有效反馈,实现有效生成。

一、关注反馈内容,使反馈能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能力

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大胆放手,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充分的反馈过程,鼓励学生,展示不同的解法,鼓励思维的多样化。在反馈的过程中,让学生的知识、技能、及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暴露。

1.全面。包括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也包括对数学知识做一次全面的了解,包括正确的认识及错误的认识。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你能算出它的面积吗?请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说一说。

生一:我用数方格的方法。

生二:我用两条边相乘的积来计算

生三: 不能用两条边相乘的积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通过教师的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想法,展示了不用的解题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多样化得到了训练。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不同思维产生碰撞,也使教师通过这一过程,掌握充足的信息,为生成下一个教学环节奠定基础。

2.及时。即通过课堂教学,第一时间让学生做出反馈,包括师生、生生间及学生自己的反馈、修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使教学中所设置的问题能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其次,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反馈,寻找课堂教学的真问题,什么才是学生想学的、已学的,都得从课堂教学反馈中来获得。第三,教师要根据课堂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一句老话说得好,“练在刀口上、讲在困难处”。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们设置如下讨论:

(1)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形状和面积有什么变化?

(2)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3)你想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通过问题一,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成长方形之间形状与面积的变化。再引导学生认识转化后的面积关系,最后再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师生的互动反馈中逐步生成对新知的认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准确。即要让学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如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1/2+1/2=?有个同学得到的答案是2/4,我问他,为什么是2/4呢?他回答:1+1=2,2+2=4。原来,他是用分子相加的得数做分子,分母相加的得数做分母。通过他的反馈,我们知道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和算理并不理解,因而产生以上的错误。

于是,我就学生的这个想法,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汇报,让学生倾听学生意见,抓住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闪现的创造性思维及时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扫清了学生学习上的障碍。

二、采取多样的反馈形式,提高反馈效率

反馈的形式可以有:板演、辩论、表决、作业展示、情感语言表达等。不同的反馈形式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使反馈更具科学、合理。

如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教师先出示一张班级照片,板书:(3,2),说:这组数用来表示班长的位置,你能指出他在哪吗?

学生一说:“从左数第三排,再往上数第二个。”

学生二说:“从右数……”

学生三说:“从上面数……”

班长只有一个,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答案呢?

让学生展开辩论最后达成一致:找位置需要一个统一标准。

通过一组数对,让学生找出班长的位置,在没有统一标准之前,学生给出的答案是多样的,此时,引导学生辩论:班长只有一个,为什么根据这组数对,同学们会找出这么多个班长呢,而且每个同学的理由都这么充足,怎么办才好呢?这里,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怎样用数列确定位置的法则、标准,而是制造冲突,再让学生自己感受、猜想,辩论、表决。

三、鼓励多方评价,提升反馈效果

1.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的有效反馈。

课程基本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对教学过程做出调整,提出新的要求。

如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教师提出如何用一个数对就能让同学们站成笔直的一行?以座位为素材,从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到表示一列同学的位置;从一个数对表示一个人的位置,到用一个数对表示一排同学的位置。通过师生的互动,逐步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

师:你会用数对来表示自己的位置吗?

生:(3,1)……

师:如何用一个数对就能让同学们站出笔直的一行?

生:(3,1、2、3、4、5)

生:(3,1;3,2;3,3;3,4;3,5)

生:(3,1-5)

师:这样好不好?哪种表示方式最合理?你们来选选?

……

合作就需要有争辩、有补充、有冲突。有思维深度的课堂,就要不断制造冲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生生互动,把评判权交给孩子们。

把评判权交给孩子们,这正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体现,老师不是课堂唯一的法官,所有的学生都有权、有必要对他人的意见作出评判。在评判的过程中,也使学生的参与度得到相应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教学《乘法分配律》一课时,执教教师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能同意吗?”,把评判权交给同学们,让学生自行判断、思考,最终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理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留心收集学生的课堂反馈信息,知识点的碰撞,鼓励反驳,教师不必做过多的评价,将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学生在生生交流反馈的过程中经历“零碎——系统”、“错误——正确”、“生活经验——数学思维”之间的转化。

总之,有效的课堂反馈,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新知的理解能力、思维模式、线路;能让教师正确对待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偶发性事件,正视和利用学生的反馈,把它转化成有益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资源;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是学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的前提。我们应当重视有效反馈,通过师生、生生的有效反馈,创建简洁、高效的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海市颜厝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