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数学论文范文,中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中学数学教学培养作法及实践应用论文(共3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1-03
  • 阅读量487次
  • 评分0
  • 0
  • 0

  在如今的一个中学数学教学的具体过程当中,很多的教师都是需要提供机会,并且也会让学生们从事数学的活动,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到基础的数学知识和多样化技能。本文就整理了关于中学数学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翻转课堂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李丹丹(牙克石市库都尔小学,内蒙古牙克石022164)


  摘要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发展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传统中学数学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翻转课堂的构建意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本文从现实出发,首先对翻转课堂进行简要概述,其次分析翻转课堂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希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翻转课堂;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应用


  数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中学生未来学习影响深远,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能力非常重要。翻转课堂强调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是基于素质教育思想下的全新教学模式,作为数学教师,应积极构建翻转课堂教学形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


  一、翻转课堂概述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也称为反转、颠倒课堂,最初起源于美国的林地公园高中,由两位化学教师针对缺课无法跟上教学进度的学生而提出,利用视频录制软件将教学内容录制成微视频,缺课学生通过视频学习新知识,而且其他学生也可以分享网络教学视频,是一种颠倒传统课堂教学知识传授与内化过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包含五个元素,即教师、学生、信息技术、环境、教学内容。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信息技术为资源载体,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出学习环境,师生双方共同构建的互动型学习过程。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首先重建教学流程。以往教学过程是教师讲学生听,而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课程内容来达到知识的传递,转变教师讲授过程,强化学生知识的消化,教师从中获得反馈,了解学生的不足,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促进知识内化,形成了课下学习课上作业的教学模式。其次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翻转课堂教学方式以“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构建问题为核心的学习环境,形成相互协作的学习氛围,满足了不同个性特征学生的需求,最大化挖掘学生潜能,促进个性的发展。最后创新教学资源和环境。微课、微视频是对翻转课堂的创新,同时是信息化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和载体,学生在观看微视频时着重思考,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此外改变了师生角色,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及课堂管理者转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为主动探索的学习者,师生双向交流机制建成。


  二、翻转课堂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教学设计环节


  教学视频设计是保证翻转课堂应用质量的基础。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明确教学重难点内容,把握好教学目标,设想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然后精准把握教学进度,设计出和课堂教学环环相扣的问题。例如在教学《零指数幂与负指数幂》新课时,学生通过课下观看教学视频,加强学生知识内化和记忆,教学设计中提出以下相关问题,如根据以往学习的幂的运算法则可知,如果将指数范围由正指数扩展到全体整数,那么幂运算法则是否还适用?翻转课堂中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自主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发现学习中的重难点,最后在视频辅助下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激发出内心的求知欲,因此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环节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和知识掌握程度,因此要整合教学资源,体现出翻转课堂的重难点和要点内容。


  (二)自主学习环节


  自主学习是翻转课堂的核心环节,教师提前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视频,学生通过课下观看,课上认真完成作业活动,成功解决问题,实现掌握知识的教学过程。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新课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角是由一个端点所引出的两条射线这一概念,插入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关于角的情景,如荡秋千活动,两摆臂与秋千之间的摆动是角概念的延伸,学生自主探究想象一直将两摆臂延伸,最终是否会交叉形成角的顶点,当发现这一结果时会产生积极思考,更加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三)课堂内化环节


  翻转课堂时间是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内化与升华,课堂上以问题为核心,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加方便教师掌握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根据教学视频和问题将学生划分为讨论小组,组内成员可通过对话、讨论等方式探究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新课时,首先让小组总结和归纳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根据学习情况设置一元一次方程专题,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吸收。


  三、结语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适应了学生个体成长的需求,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必须掌握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从教学设计、自主学习和课堂内化等环节出发,要求学生在课下认真观看课程视频,不懂的问题在翻转课堂中与学生、老师协作解决,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第2篇:浅谈农村中学数学中等生的培养作法


  王素玲(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五中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农村中学生源素质差的情况下,要想提高农村中学数学教学成绩,必须从中等生入手。中等生培养是有效提高农村中学数学教学成绩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中等生培养;农村中学数学


  处于城乡交界的农村中学,面对着私立中学盛行,经过私立的层层选拔后的农村中学的学生生源素质很不好,面对着这样的生源优生培养很难进行,作为农村中学数学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我们只能着手于中等生培养,但中等生的培养并非易事,时间较长精力较多。那么如何进行中等生的培养呢?


  1.耐心观察是中等生培养的前提


  由于中等生与差生边界模糊,容易分化的特点。在中等生身上同样拥有优秀生的能力,甚至在某些地方会有超常的能力,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他们在某些时候,某些条件处于中等水平甚至处于学困的状态,只有耐心观察找出原因寻找出问题根本的所在,并帮他们挖掘自己,发挥自己的潜力。中等生的培养要先了解班级中真正有数学学习潜力的学生,必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从平时作业,课堂表现,课后与同学的交谈,从学生的一举一动去观察去了解,从而能掌握到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能力,采用适合他们自己有效的方法才能把中等生培养成优生。如:我们班的一名男生,他在课堂上很安静眼睛总是发直的,作业几乎一团糟,其他科任老师一致认为,那男孩是个学困生,上课都没有什么反映,有一天一位学生拿了张那个学生的漫画给我看,我呆住了,那画很美很生动,富有很强空间想象力。我突然告诉自己:这孩子不简单,他画能画得这么好只要善于引导数学不会差。可这孩子由于父母离异长期养成对学习无所谓的态度,强制要求他认真对待数学会适得其反,只能耐心观察等待。经过半学期的观察直到学习《相交线与平行线》时发现这个男孩对图形特敏感很喜欢解几何题,其他同学都不会的问题他会,被同学称为“几何疯子”,发现他很享受同学对他的这个称呼。我对他说:“你要是在代数方面多用点功夫,你会更棒的。”他却说:“没事只要几何会成绩不会差。”我笑了笑,啥也不说由着他,直到期末考他跟同学打赌:“这次考试几何题目我的一定都对!”那张卷子几何部分很多计算题,结果他都错了,我发现他心情不好。我在他Q上留言:代数要不会认真学,计算题要不要补?过了几天他回Q:要,从那以后他开始对代数用心了,不会的经常主动问我,渐渐的成绩由差生转化为中等生最后进入优生行列。耐心观察是中等生培养的前提。


  2.兴趣是激发中等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能让中等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那中等生的培养就会事半功倍。中等生本来就相对差生比较自觉,但相对优生他们缺乏的是学习的主动性,只有激起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首先让学生喜欢老师。俗话说学生是看老师在读书的这话说得很真切,同样一个班级为什么有些科目学生成绩很好有些科目却成绩很烂主要是喜欢两个字在作祟,只要学生喜欢老师他们就会主动认真去学好这门功课,所以老师必须要学会收买学生的心、而如今一根笔一本笔记本或一句简单的表扬收买不了中学生的心,只有跟学生交心才会真正走进他们的心,才会让学生真正喜欢我们,爱上我们所教的学科,要跟学生交心老师要放下架子课后跟学生交朋友多与他们谈心时刻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学生不如意要主动帮他们开解。其次课堂授课形式多样化,语言讲解幽默外,还必须采用课堂竞争策略,因为竞争能激起学生的斗志,只有让学生之间存在竞争意识,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竞争随时存在,我从学生回答问题的反应情况,学生练习的速度和效率,学生的作业效果及解题的规范等方面进行竞争激起了学生学习中学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超越自己。


  3.微课应用,有利于中等生的培养


  在网络信息的时代,农村孩子人人都有手机,如何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手机进行适当的学习?微课学习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微课短小精悍,一个微课只需要十分钟左右,里面有时会辅予优美的音乐或有趣的动画,学生观看时不易出现视觉,听觉疲劳,有利于调动农村中学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微课内涵深厚博大,里面集中了课堂上所要学习的重难点,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可暂停,可重学,甚至可跳着学,这样可以实现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课外时间学生可以利用微课自主学习,提高他们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针对学生在观看微课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进行讨论与交流,增加了课堂容量,有利于中等生的培养。


  4.动手操作探索可以帮助中等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中等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较弱,究竟是他们自身原因还是他们学习的方法有问题,为此帮助中等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数学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摒弃照本宣科把定理的发现,问题的解决转化为让学生自己寻找并大胆进行猜想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我提出问题问(1)若已知一个角或一条边的值;(2)若已知两个角或两条边的值每个学生所画的三角形会形状大小一样吗?(3)如果要使每个同学所画的三角形形状大小一样至少要什么样的条件?采用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探讨以上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验到猜想成功的喜悦、并对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记忆深刻,从而达到培养中等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改变利用死记硬背来掌握知识点技巧、从而逐步形成由学会到会学过程,真正提高中等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中等生的培养是提高农村中学数学成绩的关键,是为优生的培养奠定有效的基础。


  第3篇: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有理数加减运算技巧分析


  冷惠玲(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平远第一中学,云南文山663101)


  【摘要】在中学数学的教学当中,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是很关键的一部分,对学生后续数学的学习发展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说教师应该了解一部分有理数加减运算的技巧并且使学生对这些技巧进行掌握.


  【关键词】技巧;中学数学教学;有理数加减运算


  一、中学生对有理数运算的理解特征


  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是有层次的,对有理数加减运算而言,最容易获得的是由现实情境表征或者口头语言表征到书面符号表征的转化.


  导致学生达到以上理解水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知识的角度而言.有的知识本身就是人类认识过程的飞跃,初学起来比较困难.从教材的角度而言.知识的呈现方式和呈现顺序对学生的理解产生了直接影响,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教师对运算的直观表征比较差.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学生缺乏相关知识,倾向于程序化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二、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有理数加减运算技巧运用


  (一)正负数分别相加


  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时候,可以采用正数和正数相加,负数与负数相加的方法.举个简单的例子,求解6+(-3)+7+(-5)+10+(-5)+(-7)如果采用从左到右依次求解的话就会显得非常的复杂,不仅有正数和负数的相加还有负数与负数的相加以及正数和正数的相加,所以说可以使用加法的结合律以及交换律对该式进行转变,使其正数和正数相加,负数和负数相加,转换为=(6+7+10)+[(-3)+(-5)+(-5)+(-7)]=23+(-20)=3,这样一来,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就会变得非常的简单.


  (二)整数、小数以及分数分别相加


  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时候,出现整数或者是分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是非常正常的情况,如,对该式的求解:7.1146+(-4)-(-9)+(-3又width=43,height=26,dpi=110又width=68,height=25,dpi=110这个式子,如果从左到右依次运算,计算量是非常的大的,并且也很复杂,因为其中涉及着分数的转化,所以说这个时候就可以将分数、小数以及整数分类别计算,通过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使问题变得更简单,学生甚至可以通过口语计算出来答案,原式=7.1146+2.8854+(-4-(-9))+(-3又width=35,height=26,dpi=110又width=43,height=25,dpi=110又width=18,height=26,dpi=110


  (三)编顺口溜法


  在中学的数学教学当中顺口溜是一种很重要的记忆方法,甚至在较高年级当中的“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已经成为名言,所以说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当中的顺口溜记忆法.而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当中我们可以编制这样的顺口溜:同号加,异号减,符号跟着大数走.然后教师再对这个顺口溜进行讲解,也就是如果在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的时候,如果有理数的符号相异,那么就可以当作减法运算,如果有理数的符号相同,可以当作加法运算,并且其最终的数值符号应该跟绝对值比较大的那个数相一致.当然在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当中也是使用的正数的相加减.


  (四)先添数、先拆数或者先并数法


  在计算一些无理数运算题时,可以通过先添数、先拆数或者先并数的方法对原式进行处理,然后通过彼此相加,得出最终的结果.


  三、有理数加减法运算教与学的策略


  (一)启发性的讲解


  启发性的讲解是重要的教学方式,运算的意义在不断地扩展,这些新的东西只有通过启发性的讲解,学生才能够明白,有理数的乘法,其运算的意义具有形式化的特点,其运算的法则具有规定性的特点,对这些知识,只有通过启发性的讲解,学生才能够有所理解.


  (二)有指导的再发现


  探究教学与发现学习是重要的教与学的策略.学生的这种探究、发现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的再发现.对运算的教学,不可过分强调学生的发现.


  (三)先做后说,积极前进,慢慢理解


  既然理解是有层次的,是有限的,既然“饭可以一次煮熟,而认识不能一次完成”,我们就要先做,在做的过程,再来理解.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比如,小数乘法的意义,你只有先做,然后再来理解.而对负负得正,很长一段时间学生都不能够理解.


  (四)适度训练


  运算的教学按照教师的理解“最后就是那句话”,也就是法则.说一千,道一万,最后要回到计算.所以,进行适度的训练,在训练中熟悉、掌握法则,在训练中反馈校正错误,是极其必要的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可以通过上述的几种方法对有理数的加减运算进行简化,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当然教师还需要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通过使学生练习课后的习题,来加深对有理数的加减运算的理解,并且更好地掌握有理数加减运算的技巧,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往后的数学计算当中游刃有余,也可以使数学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