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路径的探析

  • 投稿Sun1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261次
  • 评分4
  • 21
  • 0

马娟娟

[摘要]人丈素质教育对高职院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性已日益被教育界所认知,但当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现状并不乐观,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文章从转变观念和加强学生认知、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改革课程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析,以求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路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路径

[作者简介]马娟娟(1976-),女,陕西商洛人,陕西警官职业学院警察管理一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刑事诉讼法学。(陕西 西安71004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19-0110-02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素质教育是培养和提高个体的品德情操、心理性格、思想观念、科学知识的综合教育,而人文素质是指在个人的人文知识、能力、观念、性格、精神等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是通过人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自身实践等方式来培养、发展和完善个体健康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促进个体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即教会个体怎样做人。人文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主要通过加强文学、哲学,艺术、法律等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理想信念、人际关系、审美情趣、人文精神等全面的综合素质。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侧重于“应试教育”,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总体水平不高,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层次相对较低、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能力有限,各方面素质均显不足。高职院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大学生明确应尽的社会责任、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实践人文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一方面有助于弥补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先天不足”的劣势,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但是,由于受教育功利化驱动以及对人文素质教育认识不足等因素影响,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并不乐观,人文素质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

二、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高职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偏低,高职院校对其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首先,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比较特殊,一般由五年制高职学生和三年制高职学生组成,这些来自初中、中专、职业高中或普通高中的毕业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人文素养缺乏,具体表现为:有的学生人文知识缺乏,思想狭隘,除了专业技术知识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缺乏创新意识;有的学生自卑低落,精神压抑,言行偏激,缺乏积极向上的理想;有些学生意志薄弱,讲求实用功利,追求物欲,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有的学生独立自我,追求个性,但缺乏社会责任感、敬业精神差。以上种种自身障碍影响了他们参加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实践人文精神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受教育功利化影响,高职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认为学生在就业中制胜主要靠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纯熟的实践技能,而人文素质的高低对就业影响不大,把高职教育工具和功利化,没有充分考虑人文素质对学生后续职业发展空间的提升作用。在高职教育实践中,常常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强化,而忽视人文素质的培育提升,没有把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很好地融合起来。高职学生总体上虽然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但文化修养、审美情趣、人际关系、社会责任等方面甚至未达到大学生应有的人文素质水平。

2.人文素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由于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是在20世纪末才开始独立设置或由中职院校升格组建而成,其教师多为60、70、80年代生人,这些教师由于在基础教育阶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接受的人文知识教育有限,自身的人文素质水平相对较低,从事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高职院校教师实践和实训能力较强,但人文知识储备不足。在教学中往往侧重对学生专业技能掌握度的强化,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教育;而从事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高职院校教师人文理论知识较丰富,但专业技能知识匮乏,在人文教育中整合专业技能教育的能力方面显得力不从心。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师资队伍薄弱,教师缺乏结合专业技能教育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能力和信心,特别是工科类高职院校体现得尤为明显,加之高职院校自身对人文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有关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无法开设,或者开设的课程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不好,教师积极性不高。

3.人文教育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学方法单一。近年来,离职院校开始加强内涵建设,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增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但是,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与专业技能教育内容没有相互整合、渗透,导致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与专业技能教育课程没能很好地互补。在整个课程体系设置上,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重专业、轻人文,重技能、轻素质,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除开设国家硬性规定的思想政治类课程外,还选择性地少量开设了其他一些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但这些非硬性的人文素质教育课因缺乏科学的论证和长远的规划,并不完全符合发展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职业活动能力与塑造人文精神的人文素质教育所需,只是徒具形式。高职院校要工学结合、开展实践教学,大多数人文课程一般都被安排在第一学年,周学时为1~2节。面对有限的课时与丰富庞杂的课程内容,教师因迫于完成教学任务,多采用填鸭式的单一教学方法进行人文知识的传授,势必也造成对学生人文素质内化、提升的冲击和忽略。最终,这些人文课程仅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多数学生学习兴趣并不高。

4.校园文化氛围不浓。我国高职院校大多发展晚、规模小、底子薄、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功利主义思想面前,常常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丰富人文知识、塑造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质的潜移默化作用。在校园环境设施建设方面,大多资金投入不足,校园环境不够优美,也没有体现学院人文精神的校园人文景观,没能创造出愉悦学生身心的校园文化环境。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学校没能注重构建高职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没有创新性,学生的参与意识不高,提升人文知识能力、体现人文精神的机会和平台有限。在学生社团组织活动方面,学院重视不足,没有把人文素质教育的领域拓展到社团活动中,没能积极引导学生经常参加读书、书画、辩论等与人文素质相关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在校园文化氛围中陶冶情操、丰富人文知识、内化人文素质。

三、优化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路径

1.高职院校应转变观念,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自身的重视度。现代社会科技文化发展迅猛,社会职业岗位常处于动态系统中,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其今后的职业发展空间。现代化的高职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技术知识,还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一个优秀的高职人才既应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具备从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审美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以人文素质为依托的能力。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使人能够摄取到文化知识的给养,更能使人养成内在的人文素养,乐观面对生活,勇于承受挫折。因此,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应转变重专业、轻人文,重技能、轻素质,重智育、轻德育的观念,加强推进人文素质教育,让人文素质教育从隐形的要求上升为显性的制度,从而提高学生对人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敦促学生积极主动地提高自我人文素质。有学者提出高职院校要确立科学的、可操作的人文素质评价标准,这个评价标准既有利于学生自觉地把人文教育变成自我教育,又有利于学生自觉提高人文素质。

2.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人文素养,改进教学方法。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人文类学科的教育来实现,并在专业技能教育中进行渗透、推动和整合,但高职院校这方面的师资十分薄弱。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培育师资队伍的整体人文素养,为教师营造学习人文知识的氛围,创造提升其人文素养的条件,强化其主动融人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识,实现人文教育资源的优化。首先,高职院校要吸引和培养人文素质教育人才,加强人文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注重走出去与请进来,形成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人文教育团队。改进教学方法,由本校专任教师与校外专家兼职教师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启发、讨论、辩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使人文课程富有感染和吸引力。其次,高职院校要通过规范的培训和学习来提升职业技能课程教师的人文素养,加强“双师”建设,重视教师定期到生产实践一线锻炼,汲取企业文化,培养社会情感。在教学方法上,激励其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人文的观点和方法使学生体验到理论技术专业课程中存在的人文底蕴,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职业人文素质教育。

3.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高职教育应当是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推动和整合的教育,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应体现科学合理性和有效度。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确立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在课程改革中,要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将人文素质教育有效融合渗透到专业技能教育中,实现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的有机统一,使学生能够满足社会发展与自身能力提高的内外需求。其次,丰富课程内容,改进教育方法,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度。在课程内容上以人为本,注重针对性、精良性,实现人文知识传授与人文素质养成的融合。在教学方法上以方法论为指导,偏重引导和体验式教育,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人文知识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度。最后,科学整合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优化人文课程设计。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学时比重远大于理论教学的学时,在有限的人文素质教学学时中必须整合和优化人文课程设计,有学者提出“板块课程体系构想”,设立“人文精神结合职业精神的培养”“人文能力结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人文知识结合职业知识认知”三大课程板块来培育学生的职业人文精神、综合职业能力、“体现综合能力的主体性素质就业”必备的知识,并提出围绕核心课程,建立由关联课程形成的支持课程群,规划、编写相关教材,形成由三个板块课程体系紧密结合构建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职院校在人才培育过程中,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人文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学会做事与做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应当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校园文化朝着正规化、多样化、群体化、艺术化方向发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职院校要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能够精神愉悦、胸襟开阔;要营造朝气阳光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能够陶冶情操、升华精神;要组织具有本校文化特质与风格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开拓创新;要拓展富有人文精神的社团活动,使学生能够养成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人文素质内涵,最终使校园文化展现出其特有的人文魅力,体现出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孝军.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2).

[2]钟荣跃.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析[J].考试周刊,2010(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