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校长管理论文范文,校长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积极情感因素的挖掘

  • 投稿小耳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242次
  • 评分4
  • 42
  • 0

张海燕

积极的情感倾向,能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大大增强,思维会更加敏捷和活跃,学习效率也会有大幅度的提升。正因为如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更应当注重小学数学课堂积极情感因素的挖掘,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一、趣味感——“好玩”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让他们在兴致盎然中获得数学学习的快乐体验,可以使学生情不自禁地爱上数学学习。教师要注重挖掘教学素材中的趣味因子,使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与分析过程变得更加活泼和形象,让严谨的数学披上一件趣味横生的外衣,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一讲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和祖冲之的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特别是祖冲之将圆周率的精确度提升到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领先了欧洲几百年的时间,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明的崇敬和向往之情,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充实感——“好动”

静静地聆听从来不是小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只有在学生的手、眼、脑等共同参与的情况下,学生才会获得更加直观形象的数学知识印记,从而真正获得数学思维的整体提升。

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为了帮助学生在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之间形成联系,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进行了一系列具有明确指向性的操作活动,并伴以问题,启发学生边操作边思考:

(1)数一数:一根一根地数(1-100),10个一是多少?

(2)扎一扎:每数10根扎一捆,再一捆一捆地数(数10捆)。10个十是多少?

(3)摆一摆:3个十和5个一是多少?用小棒摆出来。

通过学生的具体操作和思考,学生的认识逐步从感性认知向着理性认知过渡;同时教师再通过用计数器进行演示,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表象,完成知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

要想让学生获得充实的学习感受,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调动创造性思维。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在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下,学生形成了如下几种方式:

(1)展开式:把表面积整体展开,得到了一个平面的组合图形;

(2)组合式:把长方体相对的面分别撕下来,重新组合在一起;

(3)复原式:将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片覆盖在长方体上,计算出某一个面之后依然覆盖回原长方体上去。

这些不同的演示方式都是通过将“体”转化为“面”,从而很好地帮助学生归纳出求长方体表面积的一般方法,同时又没有脱离立体三维空间的原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愉悦感——“好胜”

在教师和小伙伴的面前获得认同和肯定,是每一个孩子在学习活动中愉悦感的重要来源。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组织各种形式的数学小比赛,为他们搭建更多的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别,注重教学活动的循序渐进,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在阶梯状的学习活动中都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升全体学生的参与度,保证学生整体的学习积极性得以维持和发展。

如在教学计算方面的新课时,为了避免形式上的单一和重复,在中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以竞赛的形式展开练习,寓教于乐,让全体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在教学“认识除法”一课时,我出示了一棵大苹果树,在树上挂上又大又红的苹果,上面写有不同的除法算式,树下的草地上摆放着表示不同结果的篮子,要求学生将苹果放到合适的篮子里去,比一比哪一组摘得的苹果又多又准。这样的形式贴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让他们在游戏中运用知识,并且小组竞赛的形式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当知识学习与情感因素得到统一的融合时,两者可以发生神奇的化学作用,让学生能够调动自身的潜能去克服学习中的各种障碍。建立在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因素上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以人为本”思想的最好诠释,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丁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