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护理论文范文,护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中的综合性护理干预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11-10
  • 阅读量27次
  • 评分0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 上对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急诊护理的措施和成效。方法65 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依据急诊护理手段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0 例)和观察组(3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及其焦虑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94. 29% vS 83. 33%)、护理满意度(97. 14% vs 83. 33%)、焦虑评分[(30. 12士6.32)分vs(41. 83士7.1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针对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急救护理,能够显着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重度有机农药中毒 ;急诊;护理措施


有机磷农药属于硫代磷酸酯类或者是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 , 其主要作用是广谱杀虫。基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 目前该类化合物的应用具有广泛性 , 这样就使得发生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现象较为常见 , 且该病症还具有变化快和危重的特点 ,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必须及时的诊断救治 , 将患者体内的有毒物彻底清除 , 这样才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 , 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基于此 , 临床上寻求有效的急救手段成了重点。目前本院在开展急救的过程中发现 , 对患者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 能够显着提升临床治疗成效 ,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以 2013 年 9 月 1 日 ~2014 年 9 月 1 日本院收治的 65 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 , 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且所有纳入者均为口服有机磷农药的患者。依据急诊护理手段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30 例 )和观察组(35例), 对照组中女20例, 男10例, 年龄28~59岁,平均年龄 (41.2±3.5) 岁 , 服用剂量 25~45 ml, 均于中毒后 6 h内就诊。观察组女 16 例 , 男 19 例 , 年龄 25~68 岁 , 平均年龄(45.3±3.5)岁, 服用剂量20~40 ml, 均于中毒后7 h内就诊。


  患者就诊时表现为以下症状 : 呼吸衰竭、呼吸困难、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双肺湿啰音、头晕、昏迷、肺水肿、口吐白沫、神志不清、皮肤湿冷、脑水肿、流涎、胸闷、视力模糊、多汗、肌颤、瞳孔左右不等大、胆碱酯酶活力在 30% 以下等。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就诊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护理方法


  1. 2. 1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方法, 即病情观察、药物治疗、急救处理等。首先向家属进行相关事项的询问, 如服药时间、剂量及其名称、原因等 , 之后再对患者的皮肤黏膜损伤、生命体征、瞳孔、神志、呼吸道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其次将患者体内的毒物尽快清除 , 将大大降低吸收率 , 具体方法是将患者的污染衣物退去 , 对指甲、毛发、皮肤采用肥皂清洗 ,再进行反复洗胃 , 选用 1∶5000 的高锰酸钾、2% 的碳酸氢钠和清水 , 保证毒物的彻底清除。其次是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实施洗胃、催吐等都会导致患者体内的电解质和水分流失 , 进而不利于有毒物质的顺利排出 , 针对该情况 , 建立静脉通道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其目的是促进抗胆碱药物、胆碱能复合剂的应用与体液的补充 , 通常情况下抗胆碱药选择阿托品 , 将 10~20 mg 药物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依据患者的病情 , 每间隔 10~30 min 注射 1 次 , 2~5 mg/ 次 , 以此及时缓解患者的中毒情况。最后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症状进行对症疗法 , 保证呼吸道的畅通、心肺功能的正常 , 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变化及其神志清醒与否 , 当异常情况发生的时候做到准确及时的处理。


  1. 2. 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 ,护理措施为:①加强基础护理。确保病房、病床的整洁和清洁,并且加强患者皮肤、口腔的护理 , 定时协助患者翻身 , 对受压皮肤进行按摩、擦洗 , 避免褥疮的发生。当患者意识不清的时候 , 进行安全防范 , 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 如坠床等。


  对患者的反常行为和情绪加强保护 , 对于行气管插管的患者 ,必须协助患者排痰、拍背等 , 确保呼吸畅通 ,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②消化道护理。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 防止呕吐物误吸,之后向家属了解患者服用的农药名称 , 进行促进治疗的开展 ,之后再对患者实施洗胃 , 将周围静脉输液开通 , 并实施胃内容物和血常规检测[1]。对于昏迷患者先进行胃内容物的抽取 , 之后再以 30000~40000 ml 的洗胃液进行洗胃。置留胃管的时候 , 必须对引流液的气味、性质及其量进行观察 , 以此来作为洗胃是否彻底的依据。③饮食护理。完成洗胃操作后 ,将氨基酸、葡萄糖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患者 , 48 h 后将半流质饮食以胃管向患者输送 , 杜绝辛辣、油腻食物。患者清醒后则进食易消化、清淡的纤维食物 , 并向普食过渡 , 在进食量上循序渐进的递增。加强患者的饮水指导 , 确保二便畅通。④病情观察。主要观察患者的肺部啰音、呼吸分泌物、血压、呼吸、脉搏、体温、尿量、皮肤、瞳孔和意识等 , 并且加强 24 h 心电监测 , 当患者分泌唾液量增加、胸闷、烦躁、意识不清的情况下则应与主治医师取得联系及时给予处理[2]。⑤呼吸道护理。通常情况下支气管黏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是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常见情况反映 , 大量使用阿托品也会导致痰液黏稠 , 不利于吸出 , 因此必须以地塞米松、糜蛋白酶、庆大霉素、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液的调配 , 并将 10 ml 冲洗液于吸痰前 5 min 导入 , 充分稀释痰液的情况下避免肺部感染的发生。⑥心理护理。对服用有机磷农药的患者 , 必定存在一些心理障碍 , 使其对生活绝望 , 乃至放弃生命。因此 , 针对该情况 , 护理人员必须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 , 使其将心里不良情绪尽可能消除 , 避免二次轻生现象的发生。同时还要加强与家属的沟通 , 提升家庭的关心程度 , 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 , 并对生活充满希望。⑦输液护理。对患者的出入量进行详细的记录 , 通常血压不同程度下降易发生于血液灌流治疗期间 , 因此必须保证患者的血压平衡 , 同时于 15 min 前进行胶体扩容 , 假如在血液灌注过程中血压依旧持续下降 ,则应该将血泵速度减缓 , 堆血容量予以扩充 , 或应用升压药 ,促进患者的血压稳定[3]。除此之外 , 还要将水和电解质给予患者。


  1. 3疗效评价标准 ①治疗总有效率评价 :显效 :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 , 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 , 并且各项生命体征趋于正常 ;有效 :患者在治疗之后 , 症状得以部分改善 ;无效 :患者在治疗后 , 症状未得到改善 , 甚至呈逐渐加重的趋势。总有效率 = 显效率 + 有效率。②护理满意度评价 :对患者及其家属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估 , 了解对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满意情况 , 90 分以上视为非常满意 , 80~90 分视为满意 , 80 分以下则视为不满意。满意度 =( 非常满意 + 满意 )/ 总例数 ×100%。③焦虑评价 :对患者的焦虑情况采用医院自制焦虑自评量表 (SAS) 进行评价 , 分数在 50 分以下视为无焦虑 ;分数在 50~59 分视为轻度焦虑 ;60~69 视为中度焦虑 ;70 分以上则视为重度焦虑。在以上调查中 , 只要分数在 50 分以上者均视为焦虑。


  1. 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6.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 表示 ,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急救和护理之后 ,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94.29%(33/35)、83.33%(25/30) ;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14%(34/35)、83.33%(25/30);焦虑情况分别为 (30.12±6.32)分、(41.33±7.12) 分 , 由此可见 , 两组患者在以上观察指标上比较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小结


  通常情况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多发于农村地区 , 多为患者有轻生想法后服食 , 这样就使得发病之后不能被家属及时的察觉 , 进而将最佳急救时机错失 , 使患者发生死亡。


  在以上的调查研究中 , 两组发生死亡例数分别为 2 例和 5 例 ,其原因是患者送至就医的时间与服药间隔时长达 7 h, 同时对照组在救治和护理手段上不具有全面性 , 进而使得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因此 , 在后期的临床治疗过程中 , 必须保证急救的及时性和护理的全面性, 这样才能促进患者的治疗和治愈。


  参考文献

  [1] 王丽嫦 .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诊急救护理分析 . 当代医学 ,2013, 19(2):133-134.

  [2] 陈美芬 , 陈美兰 .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急诊护理 . 中国医药指南 , 2011, 9(17):151-152.

  [3] 白玉华 , 卢瑞红 , 邓红菊 , 等 .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 . 蛇志 , 2014(3):342-343.

  [4] 石静华 , 杨忠福 , 白皓 .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65例 . 中国社区医师 ( 医学专业 ), 2012, 14(17):363-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