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儿科医学论文范文,儿科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分级评估在儿童发热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03-25
  • 阅读量97次
  • 评分0

【摘要】目的:探讨对发热儿童使用分级评估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3—7月收治的100例发热儿童为研究对象,回顾临床资料,对所有患儿均实施分级评估方法。结果:发热患儿中,学龄前期儿发热比较多;通过分级评估,发现病情变化,及时给予正确处理,患儿家属满意度高达100%。结论:对发儿童进行分级评估后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这对提高患儿发热管理的规范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发热儿童 诊断 分级评估 满意度 发热管理规范率


小儿发烧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是小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正常小儿腋表体温为36~37℃(口表测得的体温比腋表高约0.4℃,肛表测得的体温比口表高约0.3℃),腋表体温如超过37.4℃可认为是发热。在多数情况下,发热是身体和入侵病原作战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正在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过程[1]。体温的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但发热过高或长期发热可使机体各种调节功能受累,从而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因此,对确认发热的孩子,应积极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2,3]。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儿童发热情况的重视度仍不可懈怠,还需密切关注。本研究选取本院2021年3—7月收治的100例发热儿童,通过对发热儿童分级评估,并实施相应干预,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1年3—7月收治的100例发热儿童为研究对象,回顾临床资料,对所有患儿均实施分级评估。所有患儿发热时间3~7 d,其中男性47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7.14岁;30 d~3岁儿童47例,3~7岁儿童43例,7~14岁儿童10例。

1.2 方法

在临床发热程度划分基础上,结合其他症状对发热儿童进行分级评估,根据患儿症状和体征,分为绿灯、黄灯、红灯,分别指疾病严重分级:低危、中危、高危。根据以上标准最终明确诊断方法,进行干预,措施如下。

高危:此类患儿病情急,极易造成中枢神经损伤。因此,需要保持患儿绝对卧床。待入院后立即给予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开通静脉通路,同时通知医师配合抢救,在医师的指导下退热。在此期间根据医嘱监测患儿生命体征,使用交通信号灯系统评估疾病转归情况并汇报医生,做好护理记录。

中危:及时与医师联系,在医师的指导下退热,可服用常用退烧药,如布洛芬、小儿退热栓等。配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定时测量并记录患儿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CRT变化情况。对于<12月龄者,其心率>160次/min;12~24月龄,心率>150次/min;2~7岁,心率>140次/min;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 s,需测量患儿血压。鼓励患儿多饮水,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温凉流食,对母乳喂养患儿则增加母乳摄入。若患儿出现CRT≥3 s、皮肤弹性异常、呼吸模式异常、脉搏细弱、四肢冰冷征象,则考虑患儿可能出现脱水迹象,应及时汇报医生,配合处理。加强患儿口腔和皮肤护理,保持清洁、舒适。期间每1~2 h使用交通信号灯系统评估疾病转归情况。

低危:针对耳温≥39℃者,及时汇报医生,遵医嘱进行降温处理,期间密切观察患儿体征、精神状况,以防惊厥的发生;多鼓励其饮水,以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尽快排出,做好护理记录单的记录。针对耳温38.0~38.9℃者,应结合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进行舒适度评估,对于≥4分者,做好对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教育工作,并给予药物干预,在医师的指导下退热;对于<4分者,应鼓励其多饮水,按照护理常规复测体温,在体温单上记录复测结果,特殊情况下,汇报医生,遵医嘱用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干预期间,应适当采取隔离措施,严格消毒,严禁探视和陪伴,全程按照传染病管理要求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发热分布情况。通过对发热儿童分级评估,进行分级干预,观察干预结果。发热儿童分级标准为:患儿皮肤、口唇和舌颜色正常,对外界反应正常,心情愉悦,清醒或可迅速唤醒,哭声正常有力/无哭为低危;面色苍白,对外界反应不正常,无笑容,长时间刺激方能清醒,活动减少,鼻翼翕动、呼吸急促,肺部闻及湿啰音为中危;皮肤苍白、花纹、苍灰或发绀,对外界无反应,各种刺激仍不能清醒,嗜睡、虚弱,哭声尖或持续哭吵,有呻吟,呼吸急促,中重度吸气性胸凹陷为高危。统计患儿家长对干预的满意度评价情况,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总分10分,9~10分为非常满意,6~8分为满意,5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患儿发热分布情况、分级评估及干预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100例发热患儿平均年龄为7.14岁,其中30 d~3岁患儿47例,3~7患儿岁43例,7~14岁患儿10例,表明学龄前期患儿发热比较多。在100例发热患儿中,根据分级评估标准,确定本研究中低危患儿78例,中危患儿12例,高危患儿10例。通过分级评估,发现病情变化,及时给予正确处理。

2.2 患儿家长满意度评价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100例发热患儿家长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均由其自行填写,共发放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非常满意54例,满意46例,不满意0例,总体满意度100%。

3 讨论

发热是儿童患病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约占儿童就诊症状的1/3[4]。儿科更多关注的是超高热,因为这种发烧在儿童里容易出现高热惊厥。部分专业比较关注低中热,因为很多儿童长时间低中热,可能会出现血液肿瘤。短期发热的病因比较明确,经对症处理后基本可痊愈。但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很可能与冠状病毒有关。尽管目前还不太清楚冠状病毒和新冠病毒是不是有交叉抗体,但一旦出现交叉感染,造成的危害或死亡率将会更高。

由于各年龄段儿童普遍易感,发热成了此阶段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因此,必须经医师根据症状、体征和临床表现进行正确判断,才能准确找出病因,对症合理用药[5]。我科通过对发热儿童进行分级评估,明确患儿发热的分级,直接对每级患儿实施针对性的干预,一方面节省了病情分析诊断时间,提高了干预质量;另一方面提高了治疗效果,提升了患儿家长满意度,有助于治疗工作的顺利完成[6]。本研究结果发现,发热儿童中学龄前期儿童发热比较多,根据分级评估标准,确定本研究中病例分级,并实施干预。通过分级评估,发现病情变化,及时给予正确处理,同时对患儿家长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其满意度高达100%。上述结果均充分证实分级评估方法能更好地判断病情分级,能更客观、快捷、准确地辅助识别病情,提高分诊工作效率,为后续治疗进行更加快速且科学的决策。这是因为分级干预能直接对每级的干预要点进行护理,提高了干预的效率和效果。

综上所述,对发热儿童使用分级评估,有利于制订和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提升患儿家长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 白美林.发热门诊流感患者规范化管理中分级管理模式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0):338.

[2] 刘雪梅.小儿感冒发热的护理特点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44):190.

[3] 白美林.发热门诊流感患者规范化管理中分级管理模式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0):338.

[4] 段招弟,袁娇,谢伦艳.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联合分级护理在急诊高热惊厥患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1):128-130.

[5] 杨兆娜.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发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9,40(6):1413-1414.

[6] 诸白美,赵丽.病情分级管理模式对儿科急诊患儿抢救效率及护理安全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9,32(2):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