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农学毕业论文论文范文,农学毕业论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阿拉尔垦区红枣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 投稿FLax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429次
  • 评分4
  • 97
  • 0

符 泽1,刘 心2 ,钟聪慧2*

(1.新疆绿洲农业病虫害治理与植保资源利用自治区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3;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林业工作站)

收稿日期:2015—04—10

*通讯作者:钟聪慧(1973-),女,新疆人,高级农艺师,从事植物保护的研究,E-mail:zch1234567890@126.com。

摘要:本文通过田间调查试验,分析了红枣黑斑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掌握了阿拉尔垦区黑斑病发生规律并制定出综合防治方案,为该病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红枣黑斑病;规律;防治

红枣黑斑病是近年来南疆红枣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真菌病害。该病由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 (Fries) Keissle)引起。病原菌除侵染枣果外,还可侵染枣花和叶片,其繁殖速度快,暴发性强,防治困难,危害严重。本文通过田间调查试验,分析该病的发生原因和发生规律,提出综合防治方案,为红枣黑斑病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枣园基本情况

2013—2014年,在第一师十二团2连矮化密植枣园进行红枣黑斑病发生危害调查。枣园种植方式为株距0.5 m,行距1.5 m,冠层高度1 ~ 2 m,常规管理。种植品种主要为骏枣和灰枣,嫁接繁殖,砧木为酸枣。

1.2 试验方法

1.2.1 越冬方式和场所调查

2014年5月,采集落地病果和间伐后堆积在枣园外的枣树枯枝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入消毒过的培养皿中,在室内进行分离培养或直接镜检观察带菌情况。

1.2.2 侵染期和潜育期调查

2014年7 ~ 9月,定期将果实采摘回实验室。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将采集的枣果用75%无水乙醇进行表面消毒。在无菌操作台上将已消毒好的果实切成小块放在PDA培养基上,置于26 ℃恒温条件下培养,定时观察并记录病原菌分离情况。

1.2.3 田间发病期调查

在试验园定点选择20棵骏枣和灰枣树,每棵枣树在东南西北4个方位各标记1个侧枝,每3 ~ 4 d调查各枝上枣花、叶和果的发病数和总数,调查发病时期和田间病情发展动态。

1.2.4 观察病原菌传播

采用田间捕孢法。捕孢前将涂抹有少量凡士林的载玻片(规格为长 × 宽 = 7.5 cm × 2.5 cm)置于孢子捕捉仪的玻片架上。将玻片架推入仪器仓口后,打开电源开关即开始捕孢。捕孢结束后将载玻片取回室内直接镜检观察和计数。分生孢子数少,则进行全玻片镜检。当分生孢子数量达到200时,则按载玻片长度将其均分为5处,中间和两边各选1处镜检计数后估算整张玻片上的孢子量。

1.2.5 观察发病条件

分析2013年和2014年黑斑病发生与品种、降雨、果实成熟度、田间灌水等的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症状及危害

红枣黑斑病前期危害枣花和枣叶,花柱头出现不同程度变黑,花萼和花瓣出现褐色病斑,枣花感病后易脱落,严重影响坐果;枣叶片上出现灰褐色至黑色病斑,并且有明显的黄色褪绿晕圈。后期主要危害果实,一般在9 ~ 10月份枣果着色期大量发病,先是在果实的脐部或顶部出现深褐色的圆形病斑,边缘较清晰,病部果肉初为淡黄色半球状,之后变成粉红色、海绵状的组织。枣果成熟期若条件有利,病斑亦可扩大呈大小不一的不规则形,病组织上分布有黑色霉状物。果实内部完整无浆烂,病健交接处明显,病组织易剥离,味苦,不宜食用。病果出现症状后一般不脱落。

2.2 红枣黑斑病发生规律

2.2.1 越冬形式和场所

对越冬病果、堆积的枯枝等病残体进行室内分离培养和直接镜检,结果发现,落地病果内和间伐后堆积在枣园外的枣树枯枝上有大量病原菌分生孢子,是病原菌主要越冬场所,带菌率为100%。

2.2.2 侵染期和潜育期

通过对采摘枣果定期进行室内分离,确定黑斑病菌侵染发生的时期为7 ~ 9月,病菌可通过风雨引起枝叶和果实摩擦造成的伤口或雨裂伤口进行侵染,病原菌主要潜伏在枣果表皮附近。病菌在幼果期至果实膨大期侵入,到果实近成熟期发病,有潜伏侵染和再次侵染。

2.2.3 田间发病期

在第一师十二团枣园定点观察田间发病情况,经2014年连续观察发现:枣花开放后不久受黑斑病菌侵染,且症状明显,发病率高,叶片和果实发病数非常少。6月中上旬枣花感病严重,病花上柱头明显变黑,花萼出现褐色病斑(除新开放的花外)。病花显症后7 ~ 10 d脱落,而新开放的花仍然不断感病,7月下旬至8月上旬枣吊前端新开放的枣花依然大量感病,但未在叶片和果实上蔓延。5 ~ 8月,病叶零星出现在枣树稠密的区域,并无成片枣园发生的情况。病斑有明显黄色晕圈,向四周扩展缓慢。9 ~ 10月,病叶主要出现在叶片发黄、脱落的衰弱枣树上,病叶上褐斑数量较多。9月底枣果着色期,病斑始见于裂果上,且扩展迅速。10月中上旬,枣园大部分区域均能见到病果,但病果率较低,不到1%,病斑不扩展。

2.2.4 病原菌传播与田间病情的关系

枣园内出现病原菌分生孢子的时期是5月中下旬,6 ~ 9月为孢子扩散盛期,10月进入消退期。枣花在5月底和6月初降雨后发病症状开始出现,并且于多次降雨后发病严重,故从花期捕捉到分生孢子开始,若环境条件有利,5 d左右枣花会陆续发病。

从表1可知,7月上旬枣园内孢子扩散量较多。由于部分枣园未清理落地病枣和枯叶,造成枣园内地面病原菌繁殖量和枣树冠层飞散的病原菌孢子量较大,引起枣花大量感病及枣叶发病,而且病原菌孢子扩散盛期与枣果受侵染时期吻合。由此可以说明,病原菌分生孢子传播与病害侵染和发生有密切关系。

2.3 红枣黑斑病发病条件

2.3.1 品种抗病性

调查发现,大面积栽植的2种枣树品种中骏枣的抗病性较差,田间发病率较高,而灰枣发病率较低或不发病。

2.3.2 降雨与发病关系

结合田间病情发生情况和气象资料分析后发现,田间发病严重程度,与当年9月降雨天数、降雨量有关。阴雨天多、降雨量大则发病较重;反之,发病较轻。

2.3.3 果实成熟度与发病关系

红枣在白熟期发病较轻,进入着色期发病较重。在2013年黑斑病流行时期,果实成熟度越高,发病越重。

2.3.4 田间灌水与发病关系

田间采取漫灌措施的枣园要比采取滴灌措施的枣园发病重。灌水量越大,枣园停水时间越晚,发病越重。

3 红枣黑斑病综合防治措施

3.1 农业防治

3.1.1 及时清除菌源

加强秋季清园力度并定期清理枣园。及时将枣园内外的枯枝、落地病枣和枯叶烧毁、掩埋,可降低病原菌基数。枣树开花坐果时期降雨较多,造成病原菌在潮湿地面大量腐生,尤其在未清理的僵果、枯叶周围密集分布。病原菌可在枯烂叶片、干枯树干断层和树皮内侧、脱落的枣吊、落地花和幼果上大量繁殖形成灰色至黑色的霉层,而且病花1周内的落花率达到97.27%,幼果生理落果期的落果率高达77.45%,快速而大量的落花落果为病原菌繁殖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必须加强枣园清理力度,才能控制枣园内病原菌繁殖数量。

3.1.2 加强枣园管理

加强日常田间管理,增加树势,提高自身抗病力。枣园应施足有机肥、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在枣树生长期,应根据植株长势适当增施钙、磷、钾肥,提高抗病力;根据不同树龄、树势和水肥条件,采取疏花疏果等措施,控制结果数量,做到合理负载[1],提高果实质量,同时克服大小年,保持树势良好;适当间伐,科学修剪,提高通风透光度,降低园内小气候湿度,减少病原菌繁殖数量,增强树势;中耕松土,保持土壤透气性,防止土壤板结引起枣树根部坏死,造成枣树衰弱,并能适当降低枣园内土壤表层病原菌的数量;此外,减少激素使用等均能提高枣树抗病能力。

3.2 化学防治

清园后,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对整片枣园树体和地面进行防治。红枣黑斑病防治的关键时期为枣树展叶期至现蕾期,可减少初始菌源。后期保护性和内吸性杀菌剂兼用,以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生产过程中避免盲目使用杀菌剂,把握好含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农药的施用量。另外,要加强枣树生长期的统防统治,否则无法控制病原菌的传播。

4 小结

(1)2014年枣树开花坐果时期降雨较多,是造成枣花大量感病的重要原因,但果实成熟期温度降低、降雨少,加之枣园停水时间较早,不利于病原菌潜伏侵染,黑斑病零星发生;(2)阿拉尔垦区枣园种植密度高、灌水量较大,潮湿、郁闭的的环境有利于病原菌在土壤和病残体上繁殖,并以分生孢子形式通过气流大量传播和侵染;(3)大面积种植的骏枣抗病性差,田间灌水量大,成熟期降雨是红枣黑斑病发生和流行的原因;(4)做好病残体的清理工作,提高枣树抗病能力和掌握防治适期,对生产上防治红枣黑斑病病害尤为重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龙朝宇. 阿克苏地区红枣黑斑病、裂果病发生与防治[J].农村科技,2014(1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