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农学毕业论文论文范文,农学毕业论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鄱阳湖水道屏峰水域洞游鱼类群落组成及其变化

  • 投稿花生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599次
  • 评分4
  • 77
  • 0

贺 刚,方春林,陈文静,周辉明,傅培峰,张燕萍,吴 斌,王 生

(农业部湖泊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南昌 330039)

摘要:为研究鄱阳湖水道屏峰水域洄游鱼类群落结构,于2012年3月~2013年2月利用定置网对该水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鄱阳湖水道至少有43种鱼类,隶属于4目8科,鲤形目最多,为30种,占调查鱼类的69.77%;鱼类生态类型以定居性种类为主;洄游鱼类有9种,群落优势种为鲢、草鱼和鳊;洄游鱼类物种数量下降,当龄幼鱼数量占绝对优势,渔业资源小型化趋势显著;在不同水位时期中,洄游鱼类组成差异较大,渔获鱼类在丰水期最多;从重量和数量相对丰度来看,其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洄游鱼类入湖的高峰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下旬。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鄱阳湖水道;洄游鱼类;群落结构;种群动态

中图分类号:S9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4-0926-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4.039

收稿日期:2014-08-08

基金项目:江西省科技重大专项(20114ABG01100)

作者简介:贺 刚(1982-),男,湖北天门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种质资源与鱼类分子生态学研究,(电话)15070865732(电子信箱)xyz001619@163.com;通信作者,陈文静,研究员,(电子信箱)418215117@qq.com。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两个通江湖泊之一。湖区生境复杂,孕育出极为丰富的水生生物多样性,是世界上罕有的淡水水生生物资源库,对长江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及种群的维持具有重大意义[1]。通江水道是一些洄游和半洄游鱼类在长江与鄱阳湖间洄游的惟一通道。近年来,许多学者对鄱阳湖渔业资源与环境做过大量调查和研究[2-4],但对鄱阳湖水道洄游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变化趋势等问题尚未开展过系统的研究。

本研究采用定置网对鄱阳湖水道屏峰水域洄游鱼类的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以期全面认识鄱阳湖水道洄游鱼类群落结构、年龄组成及变化规律,并对该水域的鱼类资源及其利用现状进行初步评价,以期为洄游鱼类资源的监测、评估与利用及鱼类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区域及时间

为研究鄱阳湖洄游鱼类及其变化规律,在鄱阳湖水道屏峰水域设置1个调查点(116°07′E,29°32′N,位于通江水道中段)。调查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3、4、5、8和9月每月调查2次,其他月份每月1次,每次2 d。

1.2 采集方法

渔获物采集工具为定置网,以拦截过往鱼类,网宽60 m,高3 m,网目3 cm,每次放网24 h。渔获物现场进行种类鉴定,以及测量体长、体重,并记录相关数据。鱼类标本用5%甲醛溶液固定,进行种类鉴定和划分生态类型标本形态测量后,采集鳞片作为年龄鉴定材料。

1.3 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Excel和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制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鱼类组成及生态类型

本次调查期间,鄱阳湖水道屏峰水域采集到鱼类43种,隶属于4目8科(表1)。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有30种,占总数的69.77%;其次为鲇形目、鲈形目种类,分别为8种和3种;鲱形目最少,仅2种。在科的水平上,以鲤科鱼类最多,有29种,占总数的67.44%;其次是鲿科,有5种;再次是鮨科、鲇科和鳀科,均有2种;胭脂鱼科、鳢科和胡子鲇科最少,均仅1种。

按照鱼类的栖息环境和洄游方式,可分为定居性和洄游性两种。本次调查的鱼类以定居性鱼类种类最多,达34种,占该水道鱼类总种数的79.07%;洄游性鱼类有9种(表1),其中江湖洄游性鱼类8种,占18.60%,如青鱼、草鱼、鲢、鳙、鳡、赤眼鳟、鳊和胭脂鱼等;河海洄游性鱼类1种,为刀鲚。

2.2 洄游鱼类渔获物组成及年龄结构

2.2.1 洄游鱼类渔获物组成及种类优势度 本次调查通江水道的洄游性鱼类以鲢为主,在渔获物中生物量的比例(数量和重量)均居首位(表2)。从表2可知,数量比依次为鲢(68.40%)、草鱼(17.95%)、鳊(8.96%)、鳙(2.95%)、鳡(0.85%)、赤眼鳟(0.50%)、青鱼(0.18%)、刀鲚(0.18%)、胭脂鱼(0.03%);而重量比依次为鲢(63.64%)、草鱼(16.16%)、鳙(13.25%)、青鱼(2.24%)、鳡(2.05%)、鳊(1.98%)、赤眼鳟(0.44%)、刀鲚(0.03%)和胭脂鱼(0.01%)。

种类的优势度曲线(依种类排序的生物尾数累积比例图)是用来检验种类组成中包含了少量优势种类还是一些优势种类。根据洄游鱼类尾数比例绘制的种类优势度曲线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渔获物数量是洄游鱼类的优势种,其尾数累计比例超过了95%。

2.2.2 洄游鱼类渔获物年龄结构 采集到洄游鱼类年龄结构样本为2 181尾,鱼类有9种(表3)。其中,1龄鱼1 952尾,2龄鱼188尾,3龄鱼37尾,4龄鱼4尾。由此可知,从洄游鱼类年龄结构上看,1龄鱼数量最多,表明江湖交流的鱼类以当年幼鱼为主,高龄鱼类主要是四大家鱼,数量很少。

2.3 洄游性鱼类种类数和总丰度的时间变化

调查洄游鱼类种类数和组成统计见表4。由表4可知,鄱阳湖水道统计渔获物887 563.7 kg,4 659尾;共发现洄游性鱼类9种,洄游鱼类的重量占总渔获物重量的74.19%,数量占60.38%。

由图2可知,2012年3月初至5月下旬洄游鱼类种类较少,仅2~3种;6月初至10月下旬,水位逐渐上升且保持在较高水平,洄游鱼类种类逐渐增加,8月下旬种类最多(8种);到11月入冬后,水位下降,种类又逐渐减少,为3~4种。总体上说,鄱阳湖水道洄游鱼类在长江进入水位较高的夏秋季节(7~10月)种类数最为丰富。

在相对丰度方面,重量丰度和数量丰度的时间变化规律相似。从图3可知,洄游鱼类的重量丰度在3月最高,随后逐渐降低;至7月逐渐增大,到9月中旬均维持较稳定的水平;9月底徒然下降,从10月上旬开始又逐渐上升。而数量丰度在7月中下旬最大,其他月份相对较低。

3 小结与讨论

1)鄱阳湖水道鱼类群落组成变化据资料记载,鄱阳湖水域共有鱼类136种[1]。胡茂林等[5]于2006~2009年在湖口水域监测发现鱼类至少50种,陈文静等[6]于2007~2009年在长江湖口江段监测到鱼类有26种。与胡茂林等[5]、朱广其[7]的调查结果相比,本次在鄱阳湖水道屏峰水域采集的鱼类略少,有43种,隶属于4目8科。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有30种;其次为鲇形目、鲈形目种类,分别为8种和3种;鲱形目最少,仅2种。在科的水平上,鲤科鱼类最多,29种,占鱼类种类数的67.44%,是通江水道最为丰富的类群。在2007~2009年每月2次对长江湖口江段的鱼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共发现鱼类26种,其中鲤科15种,占57.7%[6]。这一鱼类物种组成特征与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淡水鱼类物种组成类似。

从鱼类的栖息习性来看,本次调查鱼类以定居性鱼类种类最多,达34种;洄游性鱼类有9种。其中江湖洄游性鱼类8种,占18.6%,如青鱼、草鱼、鲢、鳙、鳡、赤眼鳟、鳊和胭脂鱼等;河海洄游性鱼类1种,为刀鲚。这与胡茂林等[5]和朱广其[7]在2006~2010年监测到的洄游鱼类相仿,这些洄游鱼类是鄱阳湖水道中较为常见的种类。而以前鄱阳湖水道出现过的中华鲟、白鲟、鲥、鳗鲡、鳤等一些洄游性和半洄游性鱼类在本次调查期间未采集到。此次调查鱼类较少,并不意味着它们消失了,主要原因有:①种群处于濒危状态,物种数量较少;②分布区域狭窄,生境发生改变;③网具的选择、数量及调查范围的限制。另外,本研究仅选取定置网渔获物为对象,网具的选择引起渔获物组成的变化,一些鱼类未采集到,但应不会影响鱼类的总变化趋势。

2)洄游鱼类群落的变化特征。本次调查显示,鄱阳湖水道洄游鱼类以鲢、草鱼、鳊等主要经济鱼类为主,其生物量占总渔获量的95%以上。与胡茂林[8]、朱广其[7]研究结果相同,鄱阳湖湖口水域和通江水道的洄游鱼类也以鲢、草鱼为主。

鄱阳湖1997~1999年、2000年和2003~2006年,2006~2010年捕捞种群结构的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每年的渔获物中主要经济鱼类的1龄和2龄群体总量所占的比例偏大,3龄和4龄群体总量所占的比例较小;其中,鲤、鲫的1龄和2龄群体总量所占的比例年平均为85.4%~91.5%,远高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62.1%~74.3%[9-12]。胡茂林[8]研究表明,青鱼、草鱼、鲢、鳙、鲤、鲫、乌鳢、鳊鲌类等大中型经济鱼类和凶猛性鱼类在湖口水域的渔获物比例较小,总体上渔获物个体趋向低龄化、小型化,基本上以当年鱼类为主。本研究中,洄游鱼类个体1龄鱼数量最多,说明江湖交流的鱼类以当年幼鱼为主,高龄鱼类主要是四大家鱼,数量很少。

这些研究表明,近30年来鄱阳湖鱼类种群结构中,高龄鱼在减少,低龄鱼在增加,年龄结构偏低,个体明显偏小,捕捞强度过大,鱼类资源质量在不断下降,种质资源过度开发。这种鱼类组成和种群结构的小型化、低龄化现象是我国淡水湖泊以及整个长江流域鱼类资源所面临的问题[12]。

3)江湖连通对洄游性鱼类的影响。通江水道作为鄱阳湖与长江之间的惟一通道,也是鱼类江湖交流的必由之路。而本次调查显示,草鱼、鲢为常见种,鳙在9月后未监测到,青鱼出现在8~10月,鳡、赤眼鳟也较为常见,刀鲚主要在4~6月出现。胡茂林[8]在2007年7月~2008年6月对湖口水域渔获物周年研究发现,除鳊外,洄游鱼类仅在5~9月监测到,种类最多,主要有四大家鱼、鳡、赤眼鳟,未发现刀鲚。朱广其[7]在2009年对鄱阳湖水道3个点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鲢、草鱼等江湖洄游性鱼类在7~10月数量最多。因此,鄱阳湖水道屏峰水域(位于水道中段)洄游鱼类种类数在夏、秋季丰水期多于春、冬季枯水期。夏、秋季丰水期是定居性鱼类产卵繁殖的季节,同时也是江湖洄游性鱼类幼鱼入湖的时期,以及鱼类的繁殖活动与洄游的高峰期。

在相对丰度方面,洄游鱼类的重量丰度在3月最高,随后逐渐降低;至7月逐渐增大,到9月中旬均维持较稳定的水平。数量丰度在7月中下旬最大。本研究表明,在水位上升时期,洄游鱼类进入鄱阳湖水道时,其占总渔获物相当大的比重。此次调查结果有力地说明了洄游鱼类在渔获物中的组成变化规律与此观点相符。另外,由于调查区域附近采砂活动的影响,导致鱼类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形成了四大家鱼的越冬场,这较好地解释了四大家鱼在冬季和春季初的渔获物中占较大的比例这一现象。

4)渔业保护和利用措施。通江湖泊在维持长江水系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加强对鄱阳湖的保护,保持、维护和控制其自由通江状态。对通江水道洄游鱼类群落结构变化的研究表明,长江与其连通水体可形成良好生境互补,保持水文自然连通对补充湖泊鱼类资源,维持鱼类自然种群有着重要意义。

就长江中下游泛滥平原洄游鱼类保护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从长江流域的角度出发,维持江湖自然连通,适时实施水文调度;②完善保护和管理措施,如延长禁渔期以完全覆盖其洄游时间; ③对于鄱阳湖的渔业增殖保护,严令禁止盲目围湖造田,湖内严禁筑堤垦殖,扩大湖区植被覆盖率,加大水土保持力度,减少泥沙入湖淤积;④加强渔政管理,坚决打击非法捕捞和网具的使用,逐步减少直至完全取缔天然捕捞;⑤继续加强资源动态监测,掌握洄游鱼类资源的变动趋势,以便于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张堂林,李钟杰.鄱阳湖鱼类资源及渔业利用[J].湖泊科学,2007,19(4):434-444.

[2] 崔奕波,李钟杰.长江流域湖泊的渔业资源与环境保护[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钱新娥,黄春根,王亚民,等.鄱阳湖渔业资源现状及其环境监测[J].水生生物学报,2002,26(6):612-617.

[4] 熊小英,胡细英.鄱阳湖渔业资源开发及其可持续利用[J].江西水产科技,2002(4):7-11.

[5] 胡茂林,吴志强,刘引兰.鄱阳湖湖口水域鱼类群落结构及种类多样性[J].湖泊科学,2011,23(2):246-250.

[6] 陈文静,张燕萍,赵春来,等.近年长江湖口江段鱼类群落组成及多样性[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6):684-691.

[7] 朱其广.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夏秋季群落结构变化和四大家鱼幼鱼耳石与生长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1.

[8] 胡茂林.鄱阳湖湖口水位、水环境特征分析及其对鱼类群落与洄游的影响[D].南昌:南昌大学,2009.

[9] 朱海虹,张 本.鄱阳湖[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7.

[10] 张 本.鄱阳湖自然资源及其特征[J].自然资源学报,1989,4(4):308-318.

[11] 鄱阳湖研究编委员会.鄱阳湖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12] 黄 亮.水工程建设对长江流域鱼类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对策[J].湖泊科学,2006,18(5):553-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