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农学毕业论文论文范文,农学毕业论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种子营养成分比较

  • 投稿阿杰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314次
  • 评分4
  • 90
  • 0

郑世英,金桂芳,耿建芬,于凌春

(德州学院农学系,山东 德州253023 )

摘要:以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和栽培大豆(Glycine max)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其种子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野生大豆子粒中粗蛋白含量高于栽培大豆,粗脂肪、总糖、总异黄酮及粗纤维含量低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中均检出10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亚麻酸、油酸含量较高,野生大豆中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亚麻酸、花生一烯酸含量高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均检出16种氨基酸,野生大豆的组氨酸、丝氨酸、精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及赖氨酸含量高于栽培大豆。栽培大豆的总氨基酸含量高于野生大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栽培大豆(Glycine max);种子;营养成分

中图分类号:S565.1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3-0520-03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多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栽培大豆(Glycine max)的祖先物种,具有高蛋白质、抗性强、适应性广和繁殖能力强等特性[1]。1997年杨光宇[2]从1 200余份吉林野生大豆中鉴定出蛋白质含量50%以上的材料204份。1999年Singh等[3]利用野生大豆进行杂交育种,获得高蛋白品系。齐宁等[4]利用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种间杂交中间材料与高产栽培大豆回交转育,创新选育出蛋白质含量45%以上、蛋脂总含量63%以上,抗大豆疫霉根腐病、大豆灰斑病且农艺性状优良的大豆创新种质资源3份。

目前,对于野生大豆的研究仅限于生物学特性和资源保护,有关其种子营养成分方面的研究较少,本试验以栽培大豆为对照,针对野生大豆种子主要营养成分进行研究,为野生大豆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野生大豆种子采自山东省垦利县黄河入海口的盐碱摊上自然生长的野生植株,其土壤平均含盐量大于1%。栽培大豆为鲁豆2号,由德州市农业科学院提供。试验于2011年4—11月在德州学院种植科技园试验地进行。土壤条件为棕壤土,肥力中等。由于野生大豆发芽出土较慢,为了取得相对一致的收获期,野生大豆播种期为5月19号,栽培大豆的播种期为5月25号,于9月中旬收获,收获的种子作为试验材料测定有关指标。

1.2方法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5],利用Kjeltec 2300型自动凯氏定氮分析仪(Foss Tecator,Sweden)测定蛋白质含量,蛋白质转换系数6.25,所测定的为全豆(包括种皮在内的种子各部分)蛋白质含量,又称为粗蛋白质(CF);粗脂肪(EE)的测定采用索氏抽提法(GB/T5009.6-1985)[5];粗纤维(CF)的测定采用重量法(GB/T5009.10-2003)[5];总异黄酮的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5];总糖测定采用直接测定法[5]。氨基酸组成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JY/T019-1996)[5]。

2结果与分析

2.1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种子主要营养成分

2.1.1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量董慕新[6]研究表明,野生大豆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4.90%。徐豹[7]研究表明,野生大豆蛋白质含量为40.13%~46.63%。本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大豆粗蛋白质含量为45.61%,栽培大豆粗蛋白质含量为41.05%(表1),说明野生大豆粗蛋白含量高于栽培大豆粗蛋白质含量。刘顺湖等[8]研究表明中国野生大豆的粗脂肪含量平均为11.1%,变幅为7.5%~17.5%,栽培大豆粗脂肪含量平均为19.05%。本研究结果是野生大豆的粗脂肪含量为10.86%(表1),略低于全国野生大豆粗脂肪含量平均水平;栽培大豆粗脂肪含量为21.06%,高于全国栽培大豆粗脂肪含量平均值。野生大豆粗脂肪含量远低于栽培大豆粗脂肪含量。Wang等[9]研究表明大豆粗纤维含量一般为4.87%,本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大豆粗纤维含量为4.38%,栽培大豆粗纤维含量为4.82%,野生大豆粗纤维含量低于栽培大豆。

2.1.2总异黄酮的含量大豆异黄酮是一类植物雌激素,其主要成分为染料木黄酮、大豆苷元和大豆黄素。对缓解更年期综合症、预防某些癌症、防止骨质疏松及心血管疾病、抗炎、抗菌、抗衰老、抗氧化,增强免疫力、调节胆固醇代谢等具有一定的作用。权静等[10]研究表明南方大豆品种总异黄酮含量为0.189%。本研究中野生大豆总异黄酮含量为0.162%,栽培大豆总异黄酮含量为0.184%。野生大豆总异黄酮含量低于栽培大豆。

2.1.3总糖的含量大豆中糖类主要为大豆低聚糖、蔗糖等,大豆低聚糖有促进双歧杆菌生长繁殖、改善肠内菌群结构、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大豆中总糖含量一般为10.03%。本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大豆中总糖含量为10.28%,栽培大豆为11.06%。

2.1.4脂肪酸的组成大豆脂肪酸含量之间的差异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差异,尤其是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不同。大豆中亚油酸、亚麻酸为不饱和必需脂肪酸,而必需脂肪酸不仅是所有生物膜组织的基础,而且是某些生理调节物质合成的前提。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中均检出10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亚麻酸、油酸含量较高。与栽培大豆相比,野生大豆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亚麻酸、花生一烯酸含量高于栽培大豆(表2)。

2.1.5氨基酸的组成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中均检出16种氨基酸(表3)。野生大豆的组氨酸、丝氨酸、精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及赖氨酸含量高于栽培大豆。栽培大豆的总氨基酸含量高于野生大豆。

3结论

野生大豆子粒中粗蛋白含量高于栽培大豆,而粗脂肪、总糖、总异黄酮及粗纤维含量均低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中均检出10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亚麻酸、油酸含量较高。与栽培大豆相比,野生大豆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亚麻酸、花生一烯酸含量高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中均检出16种氨基酸。野生大豆的组氨酸、丝氨酸、精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及赖氨酸含量高于栽培大豆。栽培大豆的总氨基酸含量高于野生大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胡小梅,张必弦,朱延明,等.野生大豆资源的研究与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311-13313.

[2] 杨光宇.东北地区野生、半野生大豆在大豆育种中利用研究进展[J].大豆科学,1997,16(3):259-263.

[3] SINGH R J,HYMOWITZ T. Soybean 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improvement[J].Genome,1999,42: 605-616.

[4] 齐宁,林红,魏淑红,等.利用野生大豆资源创新优质抗病大豆新种质[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5,6(2):200-203.

[5] 穆花荣.食品检测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6] 董慕新.我国大豆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及其地区差异[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1998,6(1):28-31.

[7] 徐豹.野生大豆中的高含硫氨基酸种质[J].大豆科学,1993,12(3):265-266.

[8] 刘顺湖,周瑞宝,盖钧镒.中国野生和栽培大豆蛋白质及油脂含量的比较分析[J].大豆科学,2009,28(4):566-573.

[9] WANG K J, LI F S,ZHOU T,et al. Inheritance of a five leaflet character arising from wild soybean(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in soybeans(G. mas (L.) Merr.)[J]. Soybean science,2001,20(1):22-25.

[10] 权静,卢定强,张筱,等.大豆功能性成分的研究现状[J].大豆通报,2004(3):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