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畜牧渔业论文范文,畜牧渔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可行性研究

  • 投稿Pity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1020次
  • 评分4
  • 50
  • 0

徐如卫1,杨福生2,俞奇力2,陈菲2,王亚妮2

(1.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2.杭州萧山东海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杭州311228)

(收稿日期:2014-10-23)

《河北渔业》2015年第3期(总第255期)○增殖与养殖

基金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农业项目(2009C12021);杭州萧山区重大科技专项。

作者简介:徐如卫(1957.11-),男,大学,主要从事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研究。E-mail:nbuxrw@126.com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5.03.008

摘要:为探寻高产高效的养虾模式,应对环境恶化及疾病蔓延对凡纳滨对虾养殖的制约,以凡纳滨对虾新品种“科海1号”SPF优质虾苗为对象,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及其高效水处理技术,进行了为期90d的循环水养虾试验,以探析循环水养虾的可行性及适宜的养虾条件与管控措施。结果显示:在循环水系统,凡纳滨对虾活动正常,生长快速;在放虾苗750~1200尾/m2的高密度情况下,养成产量平均高达8.6016kg/m2(5?7344kg/m3),平均存活率64.88%,饵料系数1.22。由此表明,循环水系统适合凡纳滨对虾集约化养殖,并能高产高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循环水系统;集约化养殖

凡纳滨对虾(Penaeusvannamei),又名南美白对虾,自然分布于秘鲁至墨西哥的太平洋沿岸,是当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类之一。自1998年引入我国以来,随着苗种繁育、养殖模式、营养饵料、病害防控等相关技术的成功研发,凡纳滨对虾的养殖快速遍布沿海地区,并正在向内陆地区拓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1-4]。然而,近年来在养殖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随着环境恶化、疾病蔓延、种质衰退等问题的日趋严重,凡纳滨对虾的养殖产量明显下降,养殖效益大不如前,养殖发展正遭遇严重制约。如何设法破解此类“瓶颈”,并探寻新的高效养虾模式,已成为养虾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必然趋势[5-8]。虽然,已有不少关于高产高效技术及实用生产模式的探索,但迄今,尚未见有关淡水循环水规模化养虾的系统研究。为此,笔者自2012年以来就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可行性及高效养殖模式进行了连续的生产性尝试,基本摸清了该虾在循环水系统的适应能力和生产性能,其结果对养虾模式创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实用借鉴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前期准备

1.1.1养虾池试验用养虾池8口,混凝土结构,池壁光滑,上端正方形(20m×20m);池壁自上沿向池中心底部倾斜逐渐呈锅底状,最大水位3m时总水体达300m3。池中心底部设有排水孔,其上套置虹吸式防逃装置。池水借助水压可由此孔流往池边的水处理系统,经固液分离、回水池处理、生物膜降价吸附等逐级处理后自行流回养殖池内,池子平面布局及水处理循环流程见图1和图2。

1.1.2清池消毒放养前半个月,对养虾池进行彻底消毒:先用100mg/L的漂白粉遍洒池底池壁,经清洗后再用8mg/L的高锰酸钾进行全池喷洒,以彻底清除池内各类有害微生物及致病菌。

1.1.3养殖用水处理隔天清除消毒液,然后按图2流程将外源水经逐级处理后引入养虾池;并适时开启池底的纳米曝气盘(每池匀设6个)和水面的水车式搅水机(0.75kW);同时保持系统水体循环运转,以提前完成生物过滤桶内生物载体的微生物挂膜。约两周后,经测试生物过滤桶的进、出水,如发现微生物膜对NH3-N、NO2--N等有害化学物质降价吸附作用显现,即可着手放苗。

1.2虾苗放养

1.2.1虾苗来源试验用虾苗分两次购自海南广泰公司,为中科院海洋所培育的凡纳滨对虾新品种“科海1号”,平均体长0.8mm,经检测确定为SPF淡化虾苗,总量各156万尾。

1.2.2放养及密度先将运抵的虾苗经温度和盐度调适,将水温差控制在2℃之内,盐度差不超过1个千分点;然后按将虾苗从尼龙袋内缓慢放出,任其自然游开。各池虾苗放养时间及密度见表1。

1.3养殖管理

与传统池塘养殖相比,水处理及循环系统的设施管护是循环水养虾管理的关键所在。为此,其日常管理的重点就在于抓好下列环节:

1.3.1管好池水循环按试验系统的设施配置,只有确保昼夜水体循环率达到500%~600%时,才能确保水处理能力足以承载5kg/m3的池虾生物量;否则,池内产生的NH3-N、NO2--N等有害化学物质就难以完全清除。因此,必须根据养殖系统内各池水位波动和相关管路进出水流量变化,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应对措施,通过勤拔堵水套管以防底排被堵,确保池水循环始终流畅,尤其在池虾集中蜕皮期间以及饵料投喂之后,更需特别重视观察、巡查。

1.3.2管好水中溶氧通过定时检测池水溶氧(6:00、16:00、23:00),一旦发现低于4mg/L,就需及时补充纯氧,并宜采用陶瓷曝气板补入以提高气水混合效率。另据实测结果,循环水池溶氧昼夜变化不明显、垂直变化不明显,而投饵前后变化明显,往往会在投饵后2h出现溶氧量低峰(常会比投饵前速降2mg/L左右)。据此,在日常管理中需对这一时段倍加关注。

1.3.3管好饵料投喂首先应选用营养丰富、粒径适口的优质饵料,以减少投喂后的饵料溶失及残饵、粪便等废物的产生;其次,需要确定适宜的日投喂量和投喂次数,力求合理。通常虾苗放养初期,日投喂量可按7~10g/万尾确定,分6次泼洒投喂,并随个体的生长逐日递增;当池虾体长达到3cm后及7~8cm后,可分别按池虾总重量的5%~6%和3%~5%确定日粮,分5次和4次沿池边投喂;实际投饵量应兼顾池水温度变化和池虾摄食反应,酌情增减;其中需特别注意:当水中溶氧量低于4mg/L时,应停止喂食或减量投喂;任何时段均需谨防投喂过量,以免导致NH3-N、NO2--N等有害物质升高、含氧量下降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池虾生理不适及继发疾病。

1.3.4管好虾病预防基于循环水养虾全程不宜用药的特点,防病管理应以预防为主,以管好水质和合理投饵为重点。同时,可根据虾池的水质变化,必要时可辅助使用钙镁晶,以维持池水硬度和碱度正常;并视需要适量泼洒相应的微生物制剂,以确保藻相和菌相平衡[9-10],弥补系统处理能力的缺陷。

2结果与讨论

2.1结果

本研究于2012年4月17日至7月30日在杭州萧山东海养殖公司进行,两批虾苗养殖历时各约90d,成虾收捕结果及饵料投喂情况分别见表2和表3。

由表2和表3可见,各池平均产虾量为3440.63kg,单位水体平均产虾量5.7344kg/m3(8.6016kg/m2),折合单产86059.05kg/hm2;平均饵料系数1.22,平均存活率64.88%,且池间差异并不显著。

2.2讨论

2.2.1循环水养虾的可行性循环水养殖是当今世界技术最为先进的渔业生产模式,但如今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大多均为鱼类养殖设计配置。因此,此类系统能否适应凡纳滨对虾养殖,是本研究旨在探索的重点之一。由试验过程的日常观察发现,凡纳滨对虾在循环水养殖系统内的活动未见异常,栖息习性、摄食活动皆似在传统的养殖池塘。由此表明凡纳滨对虾适应生态环境的能力较强,循环水流对其活动及生长没有不利影响。另从试验结果(表2、表3)可见,凡纳滨对虾在循环水养殖系统内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池塘养虾,其单位水体的单茬产量可达池塘养殖年产量的10倍以上[10]。分析原因,可将其归结为循环水系统的高效水处理及能始终维持适宜的养殖生态环境。据此可以推断,利用循环水系统养虾不仅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好,而且有望成为今后重点发展的方向。

2.2.2循环水养虾的特殊性循环水养鱼之所以能获高产,其核心技术保障在于系统所具有的高效水处理能力,且这种能力会受制于水体循环的顺畅与否。与养殖鱼类相比,凡纳滨对虾个体较小,且同其它甲壳动物一样,在其生长过程中需要经历多次蜕皮蜕壳,由此就会给循环水系统的底排及防逃带来一定困难。为此,在进行循环水养虾时,需要针对虾的特殊性,一方面据此改进底排防逃设施,另一方面加强系统运行管理,尤其在防逃拦栅致密的放养初期、集中蜕皮蜕壳的时段以及载虾量较大、蜕壳量较多的养殖中后期,以防底排出水被堵而影响水流循环及水处理效率。

2.2.3循环水养虾的关键点循环水养殖的基本特点是借助设施装备的合理配置及配套运行,确保水体循环使用,池中污物能随水流及时排除,有害物质不易沉积,水质状况始终较好。但系统的运行管理与水处理的实际效率及养殖效果密切相关。为此,在循环水养虾中,要想获取高产、高效,其重要关键在于把握下列管理环节。

2.2.3.1确保循环管路畅通,是维持高效水处理的核心所在养虾水处理的效率,不仅取决于设施配置能力,而且有赖于设施运行管护。只有始终确保底排水流及回流管路畅通,才能维持正常、高效的固液分离及生物处理,才能及时排除池内废物而减轻系统负荷。

2.2.3.2确保虾苗合理放养,是获取养虾高产能的重要前提实践表明,与传统池塘养虾相似,循环水养虾高产高效的前提之一,也在于选放优质健康虾苗,并重视放养前的生态调适和确定适宜的放养密度。本研究中,1#-8#各池的放养密度为750万~1200万尾/hm2,明显高于传统池塘养虾的60万~90万尾/hm2[3,10]。在如此高密度养殖中,池虾不仅生长快速、成活率较高,而且饵料系数较低,且不同密度间并未呈现产虾量的显著差异。另从表2、表3亦可见,在放苗量各为48万尾的2#池和7#池,虽然成虾产量略高于其它各池,但其饵料系数及养成死亡率也相对较高,表明该密度已趋偏大,对池虾的生产性能已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据此并结合相关试验结果,可以初步确认循环水养虾的放养密度不宜超过1000尾/m2。

2.2.3.3确保饵料优质适量,是防控水变与虾病的关键措施优质饵料营养全面,能满足虾的生理需求及快速生长;而适量投喂,饵料利用率高,可减少残饵、粪便等废物的产生及其对养殖水体的负面影响。另据观察,由于对虾系直肠子,习惯边吃边拉,如过分饱食即有可能损伤肠壁而引发疾病。因此,在循环水养虾实践中,少量多次、合理投喂、视不同生长规格和

水质条件调整日粮、按“饵料足而不余、池虾饱而不剩”的原则酌情确定实际投喂量,是确保高效水处理和实现生态防病的关键举措。

2.2.3.4确保虾池生态平衡,是实施常态化管理的基本内涵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正常运行及高效水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系统的日常管护和相关配套措施;只有维持池水循环流畅,维持池内水相、气相、藻相、菌相平衡,就能使池水始终保持优质状态并实现高效循环利用。但一旦虾池生态失衡,系统就难以正常运行,随之会因池内废物得不到及时处理而逐渐沉积导致水质恶化,继而随着NH3-N、NO2--N等有害物质的聚集,将会严重影响池虾的生产性能,甚至继发疾病。因此,在尽力发掘循环水处理设施潜能的基础上,适时适量补充钙镁离子及免疫微量元素[11],按需组合选用水改、底改及光合菌、芽孢菌等微生物制剂,是维持循环水系统生态平衡的重要辅助手段,应将其视为循环水养虾日常管理的组成环节。

3小结

配套高效的循环设施并放养适量的优质虾苗是实现循环水养虾高产高效的基本前提;

循环水养殖凡纳滨对虾应顾及品种的特殊性,并据此特制适宜的底排防逃设施;

循环水养虾系统的水处理效率是设施配置与日常管理的综合结果,直接关系到养虾的产能与效益;

维持池水循环流畅和系统生态平衡,确保虾苗放养合理和饵料优质适量,用微生态制剂辅助水质稳定、以优质环境预防池虾发病,是循环水养虾管理的重中之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张存善,李色东,王亚平,等.2个凡纳滨对虾群体仔虾的比较生长[J].水产科学,2010,29(6):325-328

[2]吴立群,张吕平,沈琪,等.凡纳滨对虾不同家系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J].海洋湖沼通报,2010(2):37-48

[3]岑伯明.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水产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2010(4):47-50

[4]徐纪萍,谈小兰,钱辉仁.凡纳滨对虾高密度零换水高产养殖技术[J].水产科技情报,2012,39(1):26-29

[5]臧维玲,戴习林,徐嘉波,等.室内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循环水调控技术与模式[J].水产学报,2008(5):749-757

[6]王峰,雷霁霖,高淳仁,等.国内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水质处理研究进展[J].中国工程科学,2013(10):16-23

[7]王峰,雷霁霖,高淳仁,等.国内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研究进展[J].中国水产科学,2013(5):1100-1111

[8]李连春,梁日东,张广海,等.中国淡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科学养鱼,2011(7):4-5

[9]王向阳.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后期水质管理技术[J].中国水产,2006(6):48

[10]李琦,李纯厚,颉晓勇,等.对虾高位池循环水养殖系统对水质调控效果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12):2579-2585

[11]刘恒,李光友.免疫多糖对养殖南美白对虾作用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8,29(2):113-118

(收稿日期:2015-01-09;修回日期:201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