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科技创新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与消费结构交互影响分析——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

  • 投稿霸霸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488次
  • 评分4
  • 81
  • 0

杨冰清,王海亭,张 俐

(阜阳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摘 要:随着城镇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逐渐提高,池州市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幅度远远大于居民的消费幅度,居民以储蓄存款的方式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积累存款,形成了很高的储蓄率,导致银行的负债增加进而导致金融风险加剧.利用池州市2008-2012年统计数据,对近5年来城镇居民储蓄和消费结构发生的变化进行多因素分析,找出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和消费结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性的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储蓄;低消费;消费结构;金融风险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107-04

1 引言

居民储蓄存款是银行存款的一种,是银行重要的资金来源,也是国家消费比例调整收入和平衡积累消费政策的主要参考指标.消费结构是指居民消费的各种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总消费支出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

近5年来,池州市的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出现了高增长的现象,而过高的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居民消费,居民消费通过消费品的购买来实现经济增长,消费品价值是通过消费品的购买来帮助实现的,进而带动消费品产业发展,所以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2 池州市城镇居民储蓄存款结构分析

2.1 池州市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及城镇居民收入的现状及特点

从表1可以看出,池州市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从2008年的141.39亿元上升到2012年314.11亿元,增长了85.99%;从增长速度上来看,波动比较大,2010年为增速最低的年份,仅为18.28%,而2011年则增速较快,达到25.74%.表1中,近几年池州市居民储蓄存款额一直保持较高增速,居民储蓄的快速增加为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而且高储蓄额为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动性提供保障.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储蓄和消费之间有着反向的变动关系,所以,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居民高储蓄率的增加会导致人们消费需求的减少.

2.2 池州市城镇居民高储蓄的影响因素

2.2.1 城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

从表2可以看出,农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远远低于城镇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这说明城镇与农村还是存在着两极分化的局势.

个人可支配收入一般是指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剩余的全部实际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是储蓄增长的最基本要素.从理论上来说,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储蓄额随着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而增加,随着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减少而减少.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逐年增加的,居民收入在满足基本生活开支后所剩的结余用来消费或者储蓄,因此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居民储蓄和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

图1由上表表2制得,从图1可以直观的看出从2008年到2012年池州市居民收入大幅度上升,相比较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幅度更大.

2.2.2 银行存款利率

一般银行存款利率与储蓄成正比,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蓄额增加;银行存款利率降低,储蓄额减少.利率包括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指央行未考虑通货膨胀率因素的利率,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的利率.实际利率作用于储蓄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影响,但它们的作用是相反方向的.考虑到人们一般是把名义利率作为储蓄决策时的标准,所以储蓄存款利率一般用名义利率R来表示.

2.2.3 投资方式

由于银行储蓄利率不高,一部分人觉得从银行获得的储蓄利益太少,那些有一定投资意识和投资资本的人就会选择其他的方式进行投资以获得最大的收益.我国市场上的金融投资工具不多,主要以股票跟债券为主,但农民基本上还是选择保守的储蓄存款方式.

2.2.4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一定时间内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远远小于流通中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且物价水平全面持续的上涨.物价持续上涨,人们的货币购买力下降,存在银行里的钱就不值钱了,人们会更倾向于消费.通货膨胀产生的再分配效应会影响储蓄者的利益和那些依靠固定收入维持生活的人.通货膨胀会影响实际利率,降低实际利率进而降低储蓄额.所以,通货膨胀率和城镇居民储蓄存款负相关.

2.2.5 社会保障水平

当今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看病难、就业难、房价高等一系列的问题依然存在.在社会保障的不充分和预期不稳定的情况下,为了防止教育、失业、生病等情况的支出,大部分居民只好通过储蓄来保障生活的稳定.

2.2.6 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因素,投资方式、传统观念习惯、物价水平、文化也会影响到居民储蓄存款.

3 池州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3.1 池州市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情况

消费性支出一般包括食品消费、衣服消费、交通和通讯消费、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服务消费、住房类消费、医疗消费、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其他商品消费.从表3可以看出,食品消费占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比例最大,其次是衣着消费和娱乐文化服务消费.恩格尔定律提出:当一个家庭的收入越高,家庭收入中的购买食物所占的支出越小,家庭就越富有;同理,一个家庭的收入越低,用来购买食物所占的支出越大,家庭就越贫困.城市经济发展也是这个道理,一个城市越贫困,居民收入花在食物上的支出就越多,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观察2008-2012年池州市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可以看出食品消费的比例在下降,而娱乐消费跟衣着消费比例在上升,由此得出结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现在以及未来会向享受性和发展性的方向变化.

3.2 池州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原因分析

3.2.1 池州市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状况

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支出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支出最重要的因素.简单来说,个人可支配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储蓄,而另一部分作为消费.生命周期理论表明,典型消费者所追求的就是效用的最大化,依据生命周期理论,在所有消费和收入支出的均衡的对比中,消费偏好是消费者在选择一个相对稳定的预期劳动收入的情况下的边际消费倾向.如果居民对未来的消费支出有一定大的预期,为了节省开支他就会选择多储蓄,少消费.

3.2.2 消费价格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是随着时间的变动反应居民生活消费品与服务价格水平相对关系的指数,是一种宏观经济指标,综合反映出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变动的情况,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作用在于可以分析和了解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动对城镇居民的生活支出的影响.消费价格指数一般被作为预测通货膨胀的指标.近年来,物价水平基本上保持一定的上涨幅度,居民收入也在增长,当居民收入增长的幅度大于物价水平上涨的幅度时,居民才会增加消费.

3.2.3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在一定时间内导致物价水平持续而全面的上涨会对居民消费支出有很大的影响,通货膨胀局势的严峻会直接降低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

3.2.4 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水平是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的,是一个相对性的范畴.一方面来说,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与“不适度”,测算的标准是以社会保障支出费用能否同国家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相符合;另一方面,社会保障水平的“高”和“低”,测算的标准是社会保障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社会保障的作用在于为公民在实际生活中提供了保障,降低了社会风险.社会保障的稳定对居民消费有间接的促进作用,社会保障影响储蓄,影响收入分配,居民的消费行为又将受到储蓄和收入分配的影响.所以,只要社会制度完善,人们就会在消费上花更多的钱.

3.2.5 利率

一般来说,利率与消费成反方向变动,利率的变动先引起储蓄的变动,对储蓄会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然后影响消费.一般来说,在确定的条件下,产生的替代效应会大于收入效应,利率的上调有助于消费;而在不确定的条件下,产生的收入效应会大于替代效应,利率的降低会减少储蓄与收入,收入的降低就会减少消费.

3.2.6 其他因素

个人消费倾向、国家财政政策、消费信贷等因素也会对消费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4 池州市城镇居民储蓄与消费失衡情况分析

近年来,池州城市居民储蓄已大大增加,如表1所示,这种增长大大超过消费增长率.这种现状表明,一方面城镇居民总体收入水平增长了,手上的存款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宽裕;另一方面表明城镇居民总体消费水平降低了,仍然保持着谨慎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模式.总体看来,池州市医疗类、住房类、教育类、养老类等消费费用的增长幅度比较大,为了保证日常消费及大额开支,例如生病住院、儿女结婚等大事,居民需要压抑消费、长期储蓄积累.

城镇居民储蓄存款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渠道,居民储蓄存款的增加为保持投资和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的基础;城镇居民储蓄存款能够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高储蓄低消费可以遏制通货膨胀.但是,高储蓄低消费带来的不利影响还是远远大于它的有利影响.

4.1 高储蓄会破坏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平衡

马克思早就指出:“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这样生产就没有目的”.生产是为了消费,储蓄的最终目的也是消费.储蓄率过低、消费率过高会影响扩大社会的生产能力,而且可能失去消费需求的支持,最后导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产品积压、失业等问题.从目前来看,我国商品短缺的市场格局发生了改变,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逐步从供给领域发展到了需求领域.在以市场机制为主的经济体制下,城镇储蓄存款的快速增长表明消费需求的不足,也就意味着消费与储蓄的不平衡.

4.2 高储蓄会增加金融机构的风险

因为大量的储蓄存款放在银行里,银行背负着负债的责任,还要支付一大笔利息,银行降低经营风险,必须采取有效的资产管理方式,运用好资金.目前,我国银行主要以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为主,发放贷款是银行用来消化储蓄存款的主要渠道.银行的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贷款的利息收入,在这个条件下,有的银行为了自己营业收入的提高,采取盲目发放贷款的方式,忽视了发放贷款的质量,结果形成了很多不良贷款,给自己增加了压力,容易形成系统性风险.

4.3 高储蓄低消费会导致就业结构的失衡

经济萧条导致的失业是对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例如无业人员到处流浪,素质低下的会对社会秩序造成破坏,政府不好管制,引起政局不稳定.消费率相对过低对经济结构的发展非常不利,导致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远远低于第一产业及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形成了制约扩大就业和就业结构失衡后果.

4.4 高储蓄低消费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环境受到破坏

由于消费相对不足,经济发展必须要依靠大量的投资来拉动,加上企业的经营方式粗犷,每单位GDP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导致资源损耗.

5 关于储蓄与消费失衡的政策建议

5.1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城镇居民收入

提高居民收入,第一要保持经济的增长速度;第二是继续进行深化收入分配的制度的改革,提高最低工资水平、个人所得税、转移支付等手段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第三是政府要减轻企业的负担,减免税费;第四是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5.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就业渠道

对于大多数居民来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减少预防性储蓄,减轻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期,因此更需要逐步推进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要实施灵活多样的、积极的就业政策来扩大就业渠道,可以通过开拓社区就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等措施来增加就业岗位,落实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优惠政策,培训下岗失业人员,使更多的人拥有就业的机会.

5.3 完善消费信贷机制,让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

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完善消费信贷机制,让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应积极改善消费环境,尽快调整关于消费的各项政策规定,多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为消费信贷提供一个有利的金融环境.发展消费信贷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消费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汪浩瀚.微观基础、不确定性与中国居民跨期消费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51-51.

〔2〕谭政勋.居民储蓄存款变化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时代学术评论,2006(18):70-71.

〔3〕陈舸.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研究[J].财政金融,2012(5):7-8.

〔4〕马双.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内生断点分析[J].数量技术经济研究,2008(5):48-68.

〔5〕Chin,Prasad.Interest Rates Matter for Consumer Behavior Evidence from Credit Card Data[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2(2):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