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电影文学教育论文范文,电影文学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协同教学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化类课程中的应用

  • 投稿韬光
  • 更新时间2017-11-08
  • 阅读量1207次
  • 评分4
  • 45
  • 0
内容摘要:协同教学较之传统教学具有培养创新人才和壮大优秀教师队伍等优势,因此,建议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化类课程中应用协同教学,通过师师协同、师生协同和资源协调等具体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协同教学文化类课程应用

一.协同教学的优势

“协同”在《说文》中的解释为“协,众之同和也。同,合会也。”即为了达到目标,把多种不同的资源合理高效地整合起来,以实现更好的效果。“协同教学”则立足于协同论,从教师团队的建构、教学过程的实施等入手,在有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的前提下,实现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协同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之处在于对教学资源的全面整合,突出体现在教师团队的建构,这一团队可以打破专业的壁垒,充分发挥各专业教师的特长,在合理有效使用教师资源的前提下,让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群体。因此,协同教学对教师和学生而言,可以实现双赢:

第一,有利于高质量创新人才的培养。协同教学能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禁锢,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发散性思考;打破学生盲从教师和书本的陋习,敢于发问、敢于质疑;打破学生追求唯一答案的束缚,重视和享受思考的过程。

第二,有利于优秀教师队伍的成长和壮大。协同教学组建的教学团队成员之间可以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而互相吸取有利养分,减少教师在成长过程中的摸索期,更快更好的意识和弥补自身存在的教学不足。

从20世纪70年代协同教学理论诞生以来,鉴于协同教学的优势,在我国诸多高校和教学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和推广,不少学者也就协同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例如《国家精品课程实施中的协同教学模式》;西南政法大学“多师同堂”(教育报);汉语国际教育领域也得到了应用。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化类课程教学的现状

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化类的课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纯文化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方向的专业方向课《西方文化专题》、《地方文化专题》和汉语国际教育方向的专业方向课《西方文化概论》。二是与其他领域交叉或相关的文化课程,包括与语言学交叉的传播方向的专业方向课《语言与文化》、汉语国际教育方向的专业方向课《文化语言学》;与史学相关的汉语国际教育方向的专业方向课《中西文化交流史》;与交际学相关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方向课《跨文化交际》。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湖北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化类课程的教学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的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主要由每学期任课老师来决定,教学方法上也以老师讲授为主。从教学效果上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无法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十分单一,过多依赖于网络资源或书本上的知识,缺乏发散性思维的能力,缺乏敢于怀疑、敢于思考的精神。因此,目前的教学模式存在极大的弊端,不利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协同教学能够较好的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三.协同教学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化类课程中的应用

1.师师协同:师师协同的基础是形成教学团队,教学团队至少由两名以上的教师组成,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案的撰写、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方法的应用、评价体系的使用等都由此团队共同实施。例如,《西方文化专题》、《西方文化概论》、《中西文化交流史》、《跨文化交际》等课程可由文学院教师与外国语学院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中国传统文化》、《地方文化专题》等课程可由文学院教师与相关研究院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语言与文化》、《文化语言学》等课程可由文学院语言与文化教研室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协同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根据各自老师擅长的研究领域来确定其教授的章节,或者是教师以讲座的形式参与课堂等。

2.师生协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放弃唯教材论、唯教师论、唯答案论的教学传统,让学生在发挥见解中体会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感受到自身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和教师真正共同参与到教学中来。

3.资源协同:建立资源共享的平台,例如资料室、网络平台等,每位教师和学生都能把有益于课程学习的资源以文字、网络链接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供大家一起分享;每位任课教师把授课的经验、反思等记录下来供其他老师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向征.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协同教学模式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0)

[2]张强,刘晓剑.国家精品课程实施中的协同教学模式,2008(5)

(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