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医学论文范文,中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胸痹心痛病的中医护理进展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7-21
  • 阅读量85次
  • 评分0

   要:中医护理是组成中医学的重要部分,具有辩证施护整体观念”2个基本特点。该护理模式是一种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展开的护理实践,通过对患者疾病诱因、发展规律进行分析掌握,以整体性护理为核心,在辨证指导下对护理原则进行确定,从而针对性对患者实施中医护理,使得其临床治疗有效性、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促进康复进程。本文从胸痹心痛病的中医护理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胸痹心痛病 中医护理 应用现状 研究进展


西医认为,胸痹心痛病属于一种冠心病,临床症状以胸闷、心绞痛为主,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日常生活[1]。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类型的疾病以西医治疗和护理为主,虽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提升其生活质量,但仍存在诸多不足。近年来,中医学在临床医学上逐渐兴起,人们对于中医治疗、中医护理等也越来越关注,且中医治疗和中医护理在各疾病的应用中均取得不错的效果[2]。基于此,本文就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对目前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分析今后的研究进展。

1 胸痹心痛病介绍

中医学认为,胸痹心痛症是一种以气短、喘息、胸痛切背为主症的疾病,主要与年老体弱、饮食不当、寒邪内侵、正气不足、情志失调等因素相关,因为各因素影响导致其气滞血瘀、寒凝痰阻从而导致患者心脉阻滞、胸阳痹阻、心脉失养、心脾肾亏虚、气血阴阳脏腑失调,进而导致其胸部焖痛发病。病情轻者以呼吸不畅、胸闷如窒为主,病情较重者则以胸痛为主,病情极为严重者以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为主,甚至可猝死,因此在疾病早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十分必要[3]

2 胸痹心痛病的中医护理应用现状

2.1 辩证施护

(1)心血瘀阻型:心血瘀阻型胸痹心痛病患者主要是因为胸阳痹阻、血行瘀滞、络脉不通导致发病,因而此类患者应重视适当活动,以使气血流通,控制病情发作,同时需告知患者切勿大喜大悲,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导致病情发作[4]。护理人员在住院期间需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帮助其排解负面情绪,每日对患者的心俞穴和膻中穴等穴位指压按摩,对于背痛患者可取心俞穴和肺俞穴给予拔火罐理疗。此外,还可取神门、内关等穴位给予针刺理疗干预。(2)气滞心胸型:气滞心胸型胸痹心痛病患者主要是因为气机郁滞、肝失疏泄、心脉不和导致发病[5],因而此类患者应注意保持室内环境光线柔和,清凉温润,重视对其的情志护理,并给予其足够的关怀,积极协助其排解不良情绪,与其讲解不良情绪对病情的危害性,并在饮食方面指导其食用易消化且清淡的食物。(3)痰浊痹阻型:痰浊痹阻型胸痹心痛病患者主要是因为气机痹阻、痰浊盘踞、胸阳失展导致发病[6],因而此类患者应重视饮食方面和呼吸道方面的护理。饮食方面注意清谈,可多食用萝卜等宽中理气的食物,饮食结构低糖,忌讳食用油腻黏滑食物,减少饮用茶品,可采用海蜇煎汤代替茶品,对于肥胖患者,日常需控制食量,减少对肠胃的负担。在呼吸道方面,应鼓励患者正确咳痰,若患者气短可适当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较为严重者可进行灸气海。若患者出现便秘情况,可取适量番泻叶泡水缓解症状。(4)气阴两虚型:气阴两虚型胸痹心痛病患者主要是因为血行瘀滞、心气不足、阴血亏耗导致发病[7],因而此类患者应重视休息,保证日常有充足的睡眠,并控制好自身的情绪,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活动,以不引起患者心痛为主,避免过度劳累;若患者出现头晕,需卧床休息,起坐需缓慢,告知其少做弯腰、旋转等动作,指导其日常多食用补气养阴等食物。

2.2 情志护理

(1)焦虑恐惧心理:对于存在焦虑恐惧心理的患者,应给予其足够的关怀,定期对其进行心理性开导,顺其情志,与其讲解焦虑恐惧对患者病情的影响,指导其如何释放思想负担,帮助其正面直视疾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2)抑郁忧思情绪:对于该类患者应日常注意护理工作的细节问题,并保持热情耐心地工作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定期对其抑郁程度进行评估,分析其抑郁情绪的产生原因,针对性指导其缓解抑郁情绪,改善其心理状态,日常多与其分享生活小趣味故事,让其情绪保持在相对乐观积极的状态。(3)其他情志护理:与患者家属进行积极的沟通,除照料患者的家属外,尽可能的减少其他家属的探视,预防多人探视导致患者情绪波动较大,并告知患者家属日常生活中应根据患者的情绪变化与其进行交流,尽可能顺应其心理需求,避免引起争吵导致发病。在康复训练期间,护理人员应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与其耐心讲解康复训练的方式以及必要性和重要性,做好思想工作,让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康复指导。由于大部分患者为中老年人群,这类患者的饮食起居各方面的习惯均固定,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饮食指导时需耐心讲解饮食不当对于病情的影响,让其配合营养师指导对饮食进行调整。

2.3 膳食护理

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整,饮食结构应以低盐、低糖、低热量、低胆固醇、清谈易消化为主,告知其切勿食用肥甘厚味之品,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重点控制其盐分的摄入量,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少食多餐;告知其切勿饮酒,日常可多泡草决明、菊花、枸杞子等饮用。对于心血瘀阻证的患者日常必需严格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饮食结构以高纤维、低热量、低盐低脂、高维生素为主,告知其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保证摄入充足的纤维素和维生素。对于寒滞心脉证的患者忌讳食用生冷的食物,饮食应在其温热时食用,蔬菜和水果也需要煮熟后使用。对于心气亏虚证患者,可多食用滋补的食物,但需要注意切勿过补。对于肥胖的患者,需控制其饮食和体质量,避免暴饮暴食导致脾胃受损而加重病情。

2.4 生活起居

在日常照料患者时,可按照中医学中的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规律合理安排医护人员的排班[8],尤其是入夜后患者的机体抵抗力低下,阳消阴长导致夜晚温度偏低、寒气较重,且患者晚上较易发病,因此护理人员需加强其夜间巡视力度,并做好相关保暖工作,夜间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并做好抢救工作准备,以备不时之需。在环境方面,需保持病房干净整洁、通风透气、安静舒适和温度、湿度适宜。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对于较难入睡的患者,可在睡前给予朱砂粉、琥珀粉、地西泮等药物,预防病情的反复发作,同时还可使患者镇心安神,使其快速进入睡眠状态,确保生活节律。

2.5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一种通过将药物贴敷在患者特定的穴位进行治疗的中医外治法,也是中医理疗常用方法。穴位贴敷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治疗原则,以中医基础理论作为治疗指导,可通过贴敷在皮肤上,经皮肤吸收药物有效成分,在药物吸收过程中无须经过肠胃道和肝脏,可使得更多的有效成分被患者吸收,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病情[9]。对于胸痹心痛患者穴位贴敷药物应选用辛温芳香、行气活血的药物,可选用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等药材,依据患者的病情可适当加减麝香、麻黄、肉桂和生姜汁等药物。穴位选取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症表现进行选择,对于胸闷胸痛的患者可选用肾俞穴、心俞穴、脾俞穴、膈俞穴进行贴敷;对于心悸气短的患者可选用膻中穴、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穴进行贴敷,对于合并便秘的患者可选用吴茱萸作为贴敷药方,穴位选择神阙穴,若其为虚寒性便秘可取上巨虚穴和天枢穴进行贴敷,若为实热性便秘可选用上髎穴、次髎穴、支沟穴和足三里穴进行贴敷。

2.6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也是一种中医外治法,主要是通过选取合适穴位应用轻和之力和柔和之力进行按压,然后经经络进行传导对全身经络进行调节,对脏腑进行调和,平衡阴阳和度营卫气血进行调和[10]。对于胸痹心痛患者应选取至阳穴、内关穴、神门穴、阴郄穴、膻中穴等穴位进行按摩,其中至阳穴与膻中穴选用双侧穴位,每日上下午分别选取3个穴位进行按摩,每个穴位按摩至少2 min,按摩手法选用压法、点法、揉法、掐法等,按摩力度以患者酸痛、热、麻和胀为宜,在操作前护理人员需双手摩擦以使手部温度提高,并将按摩膏或滑石粉涂抹在手上,避免按摩过程中搓伤患者。

2.7 耳穴贴压

中医学认为,人的耳穴与其机体的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紧密联系,认为心、肺、肝、肾、脾五脏的精气均是经过经络向耳上注[11]。当耳穴精气不足,则会导致脏腑功能减退,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气不足,从而使心血瘀阻诱发胸痹心痛病。中医认为,通过耳穴贴压可对患者的脏腑进行调节,使其经络得到疏通,气血运行通畅,抑制其病情发作[12]。根据中医辨证论治,胸痹心痛病患者耳穴贴压取穴可按照患者的症状表现进行选取。对于胸闷胸痛的患者,应选取神门穴、交感穴、心、肾、内分泌等进行贴压;对于心悸气短的患者,应选取皮质下、神门穴、心肺肾进行贴压。在贴压前,用浓度为75%的乙醇对贴压位置的皮肤进行消毒,用小方块胶布对准穴位紧贴按在上面,然后轻轻的按揉穴位,每个穴位按揉12 min,每日按压35次,按压力度以麻、痛为主,每间隔1 d更换1次胶布。需要注意的是,在接受耳穴贴压期间,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的局部皮肤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告知其按压部位不可沾水,按压时不可采用揉搓手法,避免皮肤破损而导致耳穴感染,加重病情。

3 当前应用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进展

中医学是我国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重要医学成果,在各种疾病的诊治方面均具有理想的疗效,也有很多日常护理方案,如辩证施护、情志护理、膳食护理、生活起居、穴位贴敷、穴位按摩等。这些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在胸痹心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不错的效果,但目前临床上针对胸痹心痛病尚缺乏中医护理方面的指南与标准,相关护理理论亦有待系统化[13-15]。目前,临床还是以西医治疗和护理为主,因为西医可使病情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控制,而中医在某些疾病方面需耗费较长的时间,尤其是胸痹心痛疾病。此外,关于中医护理技术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使得较多具有良好效果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未能通过临床研究验证效果。在今后的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研究中,需逐步完善其理论体系,制订相应护理指南标准,使护理理论得到系统化。研究人员可深入挖掘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研究其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控制患者病情,并重视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推广,对其相关研究方法进行优化改进,更好地推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发展,使得更多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应用到临床护理中,促进临床治疗进程,更好地控制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身心健康水平及预后效果。

4 小结

总而言之,胸痹心痛病在中医学中早有记载,也有相关的论治和护理方法记载,且均取得不错的疗效。与西医护理相比,其针对性、全面性和整体性更强,因而可更有效帮助患者控制病情,促进其快速康复。但目前临床上应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胸痹心痛病患者较少,仍以西医护理为主,因此临床应重视中医特色护理对于胸痹心痛患者的干预意义,积极研究适合患者的中医特色护理或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更好地促进患者临床治疗进程。


参考文献

[1]李意霞,李翠碧,包秀珍,.中医护理方案在心血瘀阻型胸痹心痛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23):106-109.

[2]梁国丽,郑明惠,黎明华.中医护理方案在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中的应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40(6):96-97.

[3]雷艳容,罗静华.胸痹心痛患者的中医护理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2(2):89-91.

[4]李久梅.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19,34(21):3347-3349.

[5]张姝,陈民.胸痹足浴方联合耳穴压豆护理治疗冠心病心绞痛[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1):89-91.

[6]刘璇,孔明茹,王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中医辨证护理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13):1965-1967.

[7]闵春华,黎雯.健康教育结合中医辨证护理在社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20,35(11):1751-1753.

[8]帅佳丽,何石燃,陈佳敏.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联合胸痹贴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干预价值[J].中医外治杂志,2020,29(4):64-65.

[9]蒋焱斐.中药硬膏贴热敷膻中穴治疗胸痹临床观察和护理[J].光明中医,2021,36(4):641-643.

[10]任燕,王敏杰,桑瑞红.特色中医护理干预对胸痹临床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8):1034-1035.

[11]史翠华.辨证施护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胸痹心痛发作期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9):220.

[12]陈晓冬,修英.穴位贴敷联合中医优质护理在胸痹心痛发作期的应用效果[J].光明中医,2021,36(3):466-468.

[13]秦克娟.特色中医护理干预对胸痹患者的临床效果[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3):121-122.

[14]陈芳杰.中医护理在胸痹心痛病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7):74,73.

[15]张宝楠,刘春愉,李雁,.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在胸痹瘀血痹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光明中医,2020,35(14):2234-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