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数学论文范文,中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中职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变策略的应用

  • 投稿cand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552次
  • 评分4
  • 38
  • 0

文/杨美琴

【摘 要】“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客观存在体,在学习新知、解答问题、思考分析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特性。这就需要教师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让学困生跟随“大部队”整体联动,实现“齐头并进”。中职生群体中,学困生学习基础弱、学习能力低,更是表现尤为明显,更需要对学困生群体进行有效引导和教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职数学;学困生转化;整体教学

常言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学活动的“对象”,是学习活动客观存在体,由于所处的学习环境,自身的学习技能,内在的知识素养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学生个体之间在学习活动效能展现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教育实践学认为,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客观存在,不可避免,但可以通过有效手段,进行缩减或拉近。中职阶段学习群体,整体素养、学习基础、学习技能以及学习品质,相对于高中阶段学生群体,处在较低的学习层次。但学困生在中职生学习群体中依然存在,同样需要中职数学教师进行有效的转化和培养。通过对中职数学教学纲要的研析,可以发现,中职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视学困生学习能力水平的转化工作,并就转化学困生工作提出了具体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学实践证明,促进学生群体整体进步,培养学生群体整体素养,是有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和现实任务。本人现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对当前中职数学学科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学习能力素养,实现“人人获得发展进步”目标,进行简要论述。

一、实施互动式教学策略,让学困生在交流沟通中积极主动学习

学困生作为学习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对象。中职学困生由于学习基础薄弱,主动参与教学双边活动的情感更加的消极和被动。因此,要转化和提升学困生的学习技能,首先要将学困生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使中职学困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因此,中职数学教师应该利用教学活动的双边互动特性,采用互动式教学策略,将学困生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主动与学困生进行交流沟通,提供学困生进行表达解题观点、解答策略以及互动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对学困生的见解观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学困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主动的表达自己的见解观点,融入教学活动整个过程之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二、实施合作性教学策略,让学困生在双边互动中提升学习技能

学习活动,既包含了学生个体的自主独立学习过程,又包含了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助合作过程。通过对学困生群体实际学习活动的过程分析,可以发现,中职学困生主动参与互助合作学习意识薄弱,能动性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中职学困生的双边互动学习技能。这就要求中职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利用教学活动的互动互助特性,将合作性教学策略作为锻炼和培养学困生学习技能的重要抓手,设置具有合作性的教学情境,采用“优生带差生”的方式,让学困生参与互助合作探析新知或解析问题活动,有意识的要求学困生借助合作探析经验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要求其他学生群体进行适当的补充,从而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展现学困生的学习风采,提升学困生的学习技能。

问题:不等式1+x>/3的解集为多少?

在上述问题解答过程中,教师采用合作性教学策略,要求中职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探析活动。在探析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先进行问题条件的分析和思考活动,然后,有意识的让学困生阐述分析过程,学困生此时借助他人的智慧和自身的探析所得,指出,可以采用直接去分母需要考虑分母的符号,通常是采用移项后通分的方法进行解答,此时,教师对学困生解析思路进行肯定评价,并要求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最后,教师要求不同类型学生群体解答问题,其解题过程如下:解:不等式化为1+x-3>0,通分得/3>0,即/5>0。∵x2>0,∴x-1>0,即x>1。此时,教师向学生提出,是否有其它解答的方法。这时,学困生与优生进行合作探析,主动参与找寻其他解题策略活动,在共同探析合作过程中,指出,该问题还可以通过对分母的符号进行讨论求解。

这一过程中,学困生在合作互助的学习活动中,个人的风采和学习的技能得到了有效地展示和提升,同时,参与探析问题的情感得到了有效增强,主动探析意识显著提升。

三、实施探究性教学策略,让学困生在有效指导中掌握解题策略

问题:如图所示,在平面上有A、B、P、Q四个点,A、B为定点,AB=1/5,P\Q为动点,且AP=PQ=QB=1,记△APB与△QPB的面积分别是S,T。(1)求S2+T2的取值范围;(2)当S2+T2取最大值时,判断△QPB的形状。

上述问题是关于利用余弦定理解决几何图形问题的案例,在该问题案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问题案例的探究性特征,将学困生引入到探究该问题案例活动中来,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对学困生的探析过程进行及时的指导,使学困生能够在教师指导过程获得解题策略的有效掌握。学困生在探析问题条件过程中,虽然认识到该问题是关于利用余弦定理解决几何图形问题案例,但对于将余弦定理与函数知识综合应用方面存在“疑惑”。此时,教师引导学困生进行问题案例分析,学生认识到已知条件中有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应想办法把两个三角形联系起来,可分别在△ABP和△QBP中由余弦定理得PB2=BQ2+PQ2-2BQ·PQ·cosQ,这样,可以得到A与Q的关系,再利用S△ABP和S△QBP的面积公式,就可解决问题。此时,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合作探析活动,解题过程略。

此时,教师利用评价手段,对学困生的解题过程进行肯定性的评价分析,并指出其解题过程需要完善之处。最后,教师向学困生在内的学习对象指出,解答此类型问题的关键是想办法建立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S2+T2的函数表达式,利用函数的知识内容来进行解答。

以上是本人对中职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工作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举措的点滴心得体会,如有不到之处,请同仁予以指正,并在今后的工作实践过程中,为学困生学习积极性、学习技能性、学习实效性提供宝贵经验和有效指导。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港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