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学设计论文范文,教学设计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数学真实活动“三要素”

  • 投稿卿卿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478次
  • 评分4
  • 45
  • 0

俞建国

(江苏省江阴市徐霞客中学,214406)

皮亚杰说过:“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笔者以为,数学课堂上的真实活动,应该重点关注真情境、真操作、真合作这三个要素,并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升数学素养。

一、真情境:链接生活实际

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可“以境生情”,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情感,使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可感、情趣盎然。

例如,教学“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我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

伴随着“咣啷”这一清脆的声响,一块三角形玻璃板被打碎,课件呈现图1。

紧接着,我提出问题:“小华不慎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板打碎成了3块,他要去商店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玻璃板。请你帮小华出出主意,该怎么办?”有学生说:“把打碎了的玻璃带去。”

我追问:“怎样带最合适呢?”“带①去!”“带②去!”“带③去!”“带①、②、③去!”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办法。

我没有评价,而是启发他们:“你能说明理由吗?”“③中三个元素的位置关系怎样?”“为什么带③最合适?你得到了什么启示?”“通过刚才的探讨与发现,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在迫切想要解决问题的状态下,积极投入到“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活动中,成功地总结出“两角夹一边”的法则。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问题,数学活动的情境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内容,并促使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化。

二、真操作:激发思维联动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做工,大脑能思考。”教育家陶行知这句浅显易懂的话,蕴含着十分深刻的哲理。数学活动中的动手操作,应以手与脑的结合为显著特点,而不是简单地一做了事。

例如,教学“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时,在学生明确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探究“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并设计了如下3个折纸操作活动(事先准备了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纸片若干):

1.如图2,拿出1张纸片,先对折AC,使点A与点C重合,折痕为EF;再沿CF对折,此时点E落在BF上;最后沿CE对折,此时点B、F恰好重合。

2.如图3,拿出1张纸片,先对折AB,使点A与点B重合,折痕为EF;再沿BE对折,此时点C、F恰好重合。

3.如图4,拿出2张纸片,将它们拼成一个三角形,则这个三角形恰好是等边三角形。

在学生完成以上3个折纸操作活动后,我及时向学生提出:“在以上操作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最后得出了“BC=1/2AB”的结论,获得了理解“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经验支撑,进一步认识到辅助线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三、真合作:强调优化整合

数学活动离不开学生的合作互助。由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因此,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同伴的思想作优化整合,杜绝表面热闹、内核空白的“虚假繁荣”现象。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我构造了一个动态思维场景,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如图5,用图钉把一根平放在平行四边形纸板ABCD上的细纸板条固定在对角线AC、BD的交点0处。拨动细纸板条,使它随意停留在一个位置。观察几次拨动的结果,有什么新发现?记录下来,再与同伴交流、讨论。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有的学生发现一些线段、角相等,有的学生发现一些三角形面积相等,还有的学生发现一些四边形面积相等……然后,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分享彼此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创意,并对发现的结论加以验证。这样的小组合作,真正使不同的学生有了不同的体验和收获。

“做数学”是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色,各章均设置了一个“数学活动”。教学中,我们应抓住这一素材,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应用,更好地感受知识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享受数学活动的乐趣。`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臣之,试论活动课程本质[J].课程·教材·教法,1995(12)

[2]万伟平,初中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浅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9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