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略论“微文化”语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策略研究

  • 投稿李小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221次
  • 评分4
  • 89
  • 0

王立新

摘要:“微哲学”概念的提出和网络时代的快节奏性特点共同催生了微文化,作为“微哲学”背景下的核心文化的“微文化”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因为,高校是为把大学生培育成为“四有”新人为历史使命,也是将微哲学转化为微文化这一文化形式的发源地、创新地和意义重大的传承地。因此,略论“微文化”语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对于继承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文化精神与弥补东方文化在社会个体关怀上的不足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微哲学;微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微文化”内涵的界定与理论来源

微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微”的文化,但它姓“微”而不渺小,而“微”不再不足道,相反却见微知著。它既是一种草根文化又是在一种高科技时代催生的后现代文化的一种新的形态,它以网络、手机等为传播媒介,传递文化思想与风俗民情,同时也宣泄个人看法观点与不良情绪等,由此形成一道崭新的文化风景线。“它又是一种积聚的力量,通过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不经意间却改变了人民的生活”。[1]

微文化作为一种后现代文化现象的理论支点是“微哲学”,微哲学为微时代的文艺复兴在理论上提供了大力地支持。它的初始形态是微博,并且随后出现了微表情、微情绪、微电影、微视频、微整容、微支付、微公益、微副本等微文化的多种形式,从而不断发展壮大,“微”字领跑的这些微言的社会文化广泛被人们关注,并且人们通过这些碎片化式的信息,来丰富生活与袒露个人情怀。在不同程度上表达着人们对“生命本微”或“微即温暖”哲学思想的态度。

二、“微文化”的特点

微哲学具有快节奏性,即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基于微文化的理论基础是微哲学,所以其具有微哲学母体特点之外,还有着自身的鲜明特色。

“微文化”的特点之一是草根性。微文化的参与主体主要集中在当今社会的基层民众,所以微文化的鲜明特点之一就是草根性。百姓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弄潮儿,这种草根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微文化的发展与传承需要注意到每一个参与主体的特点,因为每一个参与主体都是社会构成的基本要素,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这些参与主体,为了满足不同参与主体的客观需要,进而实现微文化的健康发展,在微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就要时刻重视参与主体的重要性,促进微文化与传统主流文化的融合,使其不断向前发展。

“微文化”的特点之二是微言语。微文化的初始形态就是微博,因此它具有和微博一样的微言大义的特点。“微博用户只用短短140个字“说出自己”即自己的思想观点,字虽短小但却精悍,不同程度上会在人们脑海中勾勒出一道美好的靓丽风景线”[2]。这种碎片化的信息能完成对某个事件的完整报道和传播,虽说传播视角小,但也能折射出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点滴。

“微文化”的特点之三是微行为。微表情、微整容、微支付、微公益都是微行为的主要展现形式,万物本微,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能折射出其伟大得一面。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独特行为理念一直在指导着微公益,微关怀能够大行其道。现如今,公益事业不只是大企业家,富翁的代名词,普通民众也都可以参与进来,所以正以这种方式推动着社会风气不断朝良性发展,成就着像“雷锋车队”一样闻名的公益行为。在微文化照耀下,世界的改变已经成为每一个草根民众的大事,而不是单单个人的小事了。

三、“微文化”语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微文化”热是在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条件下产生的,其衍生品与其说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不如说是为了迎合市场发展需要。在这个无“微”不至的微时代,充斥着一系列以“微”名义走进高校校园的亚文化,它是传统文化的缩影,看似几百字的微小说,几分钟的微电影,却囊括着极其富有传统意义的文化意境。微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起着诸多积极作用,但也不同程度地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困扰。例如:虚假信息冗杂,网络谣言泛滥,过度娱乐庸俗化,为正确解决“微文化”语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的问题,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意义重大。

1“. 微文化”语境下网络虚假信息冗杂,谣言泛滥,削弱了大学生深度思考的实际能力

高校网络充斥着大量的冗杂、虚假、淫秽和低水平的信息,同质化极其严重,大多信息都没有任何价值,使大学生生存于信息膨胀和絮乱的恶性环境中,无法正确运用微文化引导自身健康发展。同时,各式的微平台准入门槛也较低,身份的真实性也无法得到验证,诸如网络谣言泛滥,语言暴力、恶意攻击、揭露隐私的现象频发,这就暴露出网络时代中国公共领域与隐私领域的双重矛盾长期存在,这种将私人领域公共化或者说是公共领域私人化会造成两大领域两败俱伤的不良结局。在不同程度上,严重削弱了大学生的深度思考的实际能力。微文化的“迷你”化的特点决定了其内涵和精神力量的相对薄弱,它所带来的短暂快感和心理满足根本无法形成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使大学生们思考问题过于局限,使得大学生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2“. 微文化”语境下大学生高度崇拜娱乐,娱乐庸俗化现象严重,这种泛娱乐化导致大学生的审美退化

高校大学生过度崇拜娱乐,娱乐庸俗的现象极其严重,使得大学生们无法正确看待网络文化的娱乐功能,不能更好地掌握这个“娱乐化”的尺度。曾有人说,“现在的网络被严重地娱乐化、游戏化、低俗化,网络从高科技的工具退化为人们玩物丧志并进而危害社会的玩具。”[3]这句话让使我费解。追求快乐是人的本性,在这样的竞争激烈、压力巨大的微时代,大学生崇拜的过娱乐已经酿成恶性的娱乐庸俗现象,导致了大学生这一微主体的审美退化。这种主张感官上的一时满足,忽略人文理性的价值观念,使原本弘扬深度理性传统文化的大学校园已经成为以“微”为中心的理性深度低和历史维度片面的低谷式“微文化”世界。加剧了大学生群体的审美退化,削弱了传统文化高端审美的导向作用,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消极影响。

3“. 微文化”语境下高校网络微文化与传统文化冲突,导致大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缺失

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4]这是站在祖国富强、民族复兴的战略角度上来定位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的。与此中国处于改革深水区,衍生出一种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微文化”,它在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产生了阻碍作用。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客观存在,对每一位中华儿女来说,无论是高校教育的有效完成,还是继续教育的不断延伸,这些都不能够切切实实地满足现实生活与工作的激烈竞争的迫切需要。因此,高校大学生都未抓住历史发展机遇,不能够透过微文化的表象以其本质来有效地丰富大学生活,剩余实践没有用在传统文化的接受上,至此在一定程度上就形成了一种与主流的传统文化相左的异化文化。比如网络文化环境下的网恋和色情等文化垃圾现象的出现,此外,大学生们普遍认为微文化知识既便捷又深邃,内容虽微但却不微而不足道,这也是导致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严重匮乏的主要原因,作为社会文化主要承受者与创造者的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存在缺失,这种欠缺不仅会造成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严重扭曲,也必然影响到中国社会文化的建设,只有正确将传统文化与微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之与传统文化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其传统文化传统性,使其显得并不“滞后”,同时又保存着它的“微”的特征。

四、针对“微文化”语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策略

1.强化引导,建设中国特色高校新环境

近几年来,微文化现象盛行,给中国特色文化校园建设带来机遇与挑战。例如:“微博、微信信息发布的便捷性引起大量信息的冗余,及时性和个体性增大了信息的监控难度,交互性和随意性加速了不良信息的传播,等等,这些都直接冲击着高校校园文化[5]”。正因如此,我们更有必要强化引导,建设中国特色高校新环境。首先,我们要完善高校文化体制,不断出台高校网络管理办法,使其朝制度化,常态化发展,加强网络文化宣传力度,规范网络行为,重视高校文化软环境的建设。其次,强化技术支撑。高校应该从源头处进行信息高层监控,从问题源头减少甚至扼杀此类现象滋生繁衍。最后,校园内应由既掌握网络高端技术又具有较强政治理论水平的教师成立一支高校网络文化软实力的监察大队,做到及时净化校园网络环境,调整校园微文化发展趋势。同时在同学之间设置意见反馈团队,加强网络舆情建设。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利于高校网络软文化建设的具有舆论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接班人,使学生领袖扎根基层,充分为校园网络微文化建设服务,基层的“领袖”意见的反馈形成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正是促进一切事物进步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正确引导微文化发展趋势,形成健康,团结,和谐的良好校园微文化环境,促进校园软文化建设,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有效地在高校开花结果。

高校微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困难和挫折,需要适应社会各方面环境带来的挑战,运用微文化的特点,发挥微文化的优势,既要适应微文化给高校软文化建设带来的挑战又要把握住微文化所带来的一系列新变化,新机遇,正确使微文化成为强化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新方略,使其发挥积极作用。

2.深化微文化的文化内涵,增强微文化的艺术价值,重新塑造高校文化软实力

微时代条件下,由于媒体的快速发展,微文化在深度、宽度和广度上无法与传统主流媒体力量相左的,正因如此,我们既要强化微文化传播的实效性,更要不断丰富和完善微文化的文化内涵,提升其深度、宽度和广度,使其富有顽强的生命力,使其被广泛接受和引起人们深度思考,传递微文化的正能量,从而压制娱乐庸俗负能量发展蔓延。与此同时,对微的平台进行整合,打造一个多方位的运营平台,不断丰富和完善微的内容和形态,灌输其文化内涵,这样,人们就拥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使“文化决定软实力,软实力既是对硬实力的补充,更是硬实力的支撑力”这一论断得到验证[6]。

只有微文化久盛不衰,才能彻底巩固微文化的历史地位,在这个内容为王的微时代,这种微文化的表达形式和艺术形态一定要有文化内涵,同时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实效性,大众艺术作品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讲述故事情节等达到这一目的的,而微作品很难以这些基本要素得以存活,所以需要微主体有一定的文化建构实力,这也是微文化的本质,虽然它不能多方位地展示出那种气势磅礴的场面和激动人心的情节,但是它能够以某种具体的方式反映某种生活细节、流露某种感情或传承某种思想。只要它能够正确地传递主流思想,不同程度上又可以给人们带来愉悦、思考或心灵的撼动,就证明它是存在一定的艺术价值的。

3.提升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使其渗透于微文化体系中来,正确指导微文化发展

爱因斯坦曾说“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能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7]我们要提升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文化自觉”意识,现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深刻而全面的理解,甚至一部分同学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些常识也都基本不知晓,在这一部分同学的思想文化意识中,中国传统文化是没有其根系的,所以,我们急需完成的任务是建立大学生传统文化网络,利用微文化的大众接受性的特点,在大学生的内心深处构建中国传统文化脉络体系框架,这一漫长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过程纵然漫长,但是我们将通过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践行到日常实践生活中。比如说我校一批传统文化教育者向我校师生通过举办传统文化大讲堂传授《老子》《论语》等传统文化思想,这种启蒙教育使我们更加认定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传承性。

历史和传统要求我们重视文化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强有力地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强调:“文化中最重要的是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大力加强。”[8]无论大到国家民族还是小到学校家庭,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都是以文化发展繁荣为主要条件。正如智者所云:“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9],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微文化建设中去,引导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思潮,激发整个民族人民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促进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趋势,不断加大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促进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祖国未来接班人能够有鉴别地对待传统文化,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和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崇德向善的微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并且健康稳步发展,做到“无中生有”的发展境界。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马衍鹏,张果.从微博看当前的“微文化”传播[J].青年记者.2010(17).

[2]张海,孙晓青.校园微文化的建设、管理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下半月行动版)2013(3)

[3]盛晓白.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N].光明日报.2008(1)

[4] 胡锦涛. 中共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报告[R].2007.(10)

[5]杨锐.夏红.微博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传媒科技,2012(14).

[6]廖奔.历史和传统要求我们重视文化建设[N].新华网.2012(11)

[7]海伦杜卡斯.巴纳希霍夫曼著.高志凯译.刘蘅芳校.爱因斯坦谈人生[M].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10)

[8].山东考察讲[N].2013.(11)

[9].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讲话[N].2013.(12)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