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外科学论文范文,外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微创内镜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分析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3-01-10
  • 阅读量32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分析微创内镜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6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行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观察组行微创内镜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量表(ODI)评分、影像学参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均降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增加,Cobb角减小,且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内镜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创伤相对较小,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术后伤椎椎体高度和脊柱校正角度,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内镜;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是指胸腰椎骨质在遭受巨大外力作用后发生连续性破坏,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骨折类型,通常伴有局部疼痛、肌肉痉挛或脊柱畸形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截瘫情况,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1]。在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方案中,传统开放性术式会造成较大创伤,不利于术后恢复,且会增加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2]。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内镜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治疗中,具有创伤小、预后佳等优势[3]。本研究通过对比传统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与微创内镜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6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2.59±2.62)岁;骨折节段:T119例,T1216例,L15例,L22例;受伤原因:摔伤6例,交通事故伤15例,高处坠落伤9例,其他2例。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43.21±2.80)岁;骨折节段:T119例,T1219例,L17例,L21例;受伤原因:摔伤11例,交通事故伤18例,高处坠落伤5例,其他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临床症状为不同程度腰背部疼痛及活动受限,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胸腰椎骨折。(2)符合手术指征。(3)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分型为A型。(4)完成术后随访,病历资料及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影像学结果提示多节段骨折者。(2)马尾损伤、脊髓损伤或开放性骨折者。(3)合并脊柱畸形、脊柱退变或陈旧性骨折者。(4)合并心、肺、肝、肾功能障碍或凝血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俯卧位,于受损胸腰椎表面作纵向切口切开皮肤、筋膜层,剥离椎旁肌,充分暴露伤椎。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确定螺钉固定点,对伤椎及其上下椎体进行椎弓根螺钉固定,使用连接棒纵向撑开,复位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逐层缝合手术切口。

观察组采用微创内镜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俯卧位,将可调式硅胶体位垫置于胸部和髋部下,使腹部保持悬空。于C型臂X线机透视下对伤椎进行定位,选择4个克氏针投影线交点在伤椎的上、下位椎体确定椎弓根螺钉植入点。常规消毒铺巾后沿椎弓根体表投影点作长度为1.8 cm的纵切口,插入定位导针至椎弓根点。在透视下调整椎弓根螺钉的进钉方向和深度,沿着导针置入扩张管,分开肌纤维后在扩张管外放置操作通道管,使其与关节突关节相齐,固定并置入椎间盘镜系统,将视野中所见软组织清除干净并止血,充分暴露椎弓根进针点。在内镜下参照解剖标志分别缓慢植入4枚椎弓根螺钉,并于C型臂X线机透视下观察确认复位是否良好。使用折弯器折弯连接棒后置入螺钉钉尾的槽中,调整至适当位置后固定螺钉。最后,冲洗干净并逐层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切口感染、腹痛、恶心呕吐、嗜睡、失眠、肝功能异常等。(3)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指标。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4],总分为10分,0分提示完全无痛,10分提示疼痛剧烈,分值愈高表示疼痛程度愈重。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量表(ODI)评分评估运动功能[5],分数越高提示功能障碍越重。根据X线片检查结果对比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变化,观察椎体改善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指标比较

与同组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均降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增加,Cobb角减小,且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术后比较,(2)P<0.05。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通常伴有椎体结构严重破坏,从而不利于维持脊柱的稳定性,非手术治疗难以使脊柱复位至正常解剖位置,因此临床常采用手术的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6]。开放性手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经典方法,具有视野开阔、置钉方便以及操作简易等优点,但也存在创伤大、伤椎周围软组织剥离范围广以及术后切口瘢痕化或发生肌肉韧带失神经营养等并发症情况[7]。微创内镜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利用导针可快速准确植入螺钉,且手术切口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源性损伤,可尽可能保护周围软组织,保留胸腰椎生物力学性能[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均降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增加,Cobb角减小,且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属于开放手术,需全部切开脊柱表面皮肤和肌肉以暴露创伤部位,手术创口较大,会对脊柱后柱结构造成较大的破坏,对机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不利于预后[9]。微创内镜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属于微创手术,手术耗时短,产生的创伤也较小,相应减少了患者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降低其术后VAS评分,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地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术后快速康复,改善功能障碍,降低ODI评分。同时,微创技术可避免大范围剥离椎旁肌肉,保留患者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尽可能减少患者脊神经背侧支以及肌纤维损伤,实现内固定对腰背肌的肌力恢复,从而恢复脊柱功能,提高椎弓根内固定稳定性[10]。同时也通过维持脊柱稳定,间接达到缓解术后疼痛的目的。术中通过撑开装置对其进行撑开与加压,可维持伤椎椎体处于正常高度,同时改善后凸畸形或脊柱生理弯曲[11],从而达到恢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改善Cobb角的目的。

综上所述,微创内镜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相对较小,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术后伤椎椎体高度和脊柱校正角度,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