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教育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教育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共4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12-28
  • 阅读量202次
  • 评分0
  • 0
  • 0

  随着当下教育的重要性的正在逐步的凸显,也让教育的发展展趋势更加的日趋明显了,而教育毕业的人也是逐渐增多,那么教育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下面小编就整理了关于教育毕业的相关论文,来供大家欣赏借鉴。


  第1篇: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


  强萍(南京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南京210009)


  【摘要】成人高等教育的毕业设计是对学生所学以及掌握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是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实践教学部分。基于此,针对目前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质量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质量控制;措施


  一、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学生投入精力少,抄袭现象普遍


  成教学生大多为在职人员,平时比较繁忙,加上本身学习能力较差,在学习上投入的精力少,抄袭现象因此很普遍。当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普及,为学生下载与抄袭文章提供了便利,这样的文章缺乏中心,没有逻辑性,文不对题。一般院校对于毕业论文都要求进行相似度检测,成教的毕业设计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要求,这一定程度上滋生了抄袭现象。


  2.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明确的认识


  成教学生一般都有自己的工作,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毕业设计。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成人高等教育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成教学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对毕业设计缺乏明确的认识,没有深刻认识到成人教育的重要性。很多成教学生认为毕业设计是一项很艰难的任务,不知道论文从何下手,只能盲目地去完成任务。


  3.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思想上不重视


  大部分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忙于全日制学生的教学以及相关的科研、教改工作,这使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大打折扣。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在指导过程中不主动联系或者监督学生。在学生提交论文时,对论文的格式以及内容没有进行严格仔细的审阅,更无法做到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反复修改。在论文答辩评审时,教师为了片面追求毕业率,降低了答辩的难度。


  4.学生缺乏基本技能,写作水平不高


  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大多数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缺乏学习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对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对论文的基本写作也鲜有涉及。成教学生对于综合性方面的毕业论文缺乏相应的知识以及能力,在文章的选题、结构安排、课题的论证等多个方面都不规范。论文的内容缺乏应有的深度,更别提让人耳目一新了。有一部分学生甚至都不具备毕业论文格式规范化修改的基本技能,还有部分学生不具备基本的写作水平,其论文甚至无法达到最基本的要求。


  5.选题不规范,文献资源短缺


  现如今,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缺乏创新,大多都是一些比较常见或者已经失去了应用价值的题目,对选题把握不当。此外,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某些选题与所学专业脱节甚至毫无关系,不能反映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有些选题过大、理论性太强,与学生实际水平不相符,难以把握。另外,有些选题太小,只是一些简单理论的总结。成教学生不能享受与全日制学生相同的学习资源,同时由于学习方式的限制,学生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相关文献的查阅,部分学生甚至缺乏文献查阅的基本技能。


  二、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1.确定合理的选题,明确论文方向


  在对待选题的问题上,一定要符合人才专业培养目标,同时也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安排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成教学生大多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有通过继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的需要。对于绝大多数选题应根据实际情况就地取材,将毕业设计与自身工作相结合,与企业加强联系,以自身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作为研究内容,这样毕业设计成果才能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避免与实践脱节。对于小部分的脱产学生,选题一定要结合今后工作的去向,最好贴近今后的工作内容,这样就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此外,题目所涉及的基础理论最好与学生学过的主干课程有关系,从而使他们可以将全部精力应用于已学知识的运用和相应的拓展上,避免学生花费时间去学习新知识。


  2.强化毕业设计指导,建立导师负责制


  成人高等教育学院应该举办与毕业论文相关的专题讲座,这是提高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对毕业设计相关工作认知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使学生熟悉毕业设计的意义和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按专业分组,邀请专业教师对毕业设计的选题、资料搜集、写作提纲、内容与格式、论文答辩以及成绩等的规定做出讲解,使他们树立完成毕业论文的信心。


  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导师负责制。毕业设计的完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修改、完善,从一开始确定论文的选题,到中间资料的搜集、文章的查阅,直至最后论文的初稿、修改、定稿,都需要指导教师的帮助。指导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耐心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要充分发挥导师在毕业设计中的指导作用,最大程度地运用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实现与学生远距离近接触,将指导贯穿于毕业设计的每一个步骤中。


  3.强调过程管理,加强质量监督


  要强调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加强其中的质量监督,这样才能提高毕业设计完成的质量。在毕业设计的前期,应当制定比较完整的指导文件,指出毕业设计工作的要求,同时对学生完成的进度提出要求,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毕业设计这项工作。在毕业设计中后期,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尝试这项工作,可能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也要确保其质量。


  在毕业设计的管理过程中,应当坚持过程与目的管理相统一的原则,对毕业设计的选题、资料的搜集、撰写、答辩、成绩评判等各个环节制定出完整的科学管理制度和评价指标。同时,要形成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的相关规章制度以及操作规范,并落实到毕业设计工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明确各自的义务以及承担的责任。加强教学管理人员、设计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使他们各司其职,严格落实和执行各项评价体系。


  4.重视答辩环节,完善评分标准


  答辩既可以全面考察学生毕业设计完成的质量,也是对一个学生综合素质考察的最好机会。通过答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分析归纳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它也会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论文答辩是一次非常宝贵的机会,我们一定要重视答辩环节,使它发挥最大的效果,而不是当成固定的形式。


  对于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审,要制定比较严格且切实可行的标准,这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在论文的评判标准上,不要只局限于课题的难易程度,同时也要考虑学生实际参与完成的工作量,以及文章的创新性与科学性。


  三、结束语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实践性环节和阶段,切实做好毕业设计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对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成人高等教育的毕业设计,一定要考虑到成教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工作实际,在指导过程中,要怀着满腔的热情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他们顺利完成毕业设计。


  第2篇: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观研究


  文/赵光夫


  摘要:对于当前日益严峻的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问题,我们必须要从自身出发,分析自己的不足,找准自己的位置。客观的认识自己,分析自我。并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好好地把握,正确认识社会,才能使得自己在择业,就业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校人数的增长,高学历毕业生的增加,无形中给职业教育毕业生增加了不小的就业压力。努力提升自己,学有一技之长,多看,多听,多记,一点一滴的让自己成长起来,才能在各种竞争中不被淘汰。


  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毕业后就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是一个以年轻人为主的团体,对于自身的各方面可能还存在着认识不足,所以在就业观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增长放缓,企业自身发展受阻因此减少甚至取消校园招聘计划。所以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不得不面对以上现状。我们只有认清就业形势,正视自我,才能做到认真的择业,就业。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形势严峻;认清自我


  一、当前的就业形势


  近年来,全国各类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包括各种本科院校以及大专院校都出现了毕业生人数迅猛增长。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将变得非常的严峻。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的社会人员也在寻求着就业的机会。而每年的就业岗位并未增加太多,就业形势呈现了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近年来,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全球的经济形势不断地下滑,我国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部分企业削减员工,求职人数持续增长,企业自身发展受阻因此减少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不得不面对以上现状。


  二、就业形势的两面性


  作为当代的大学毕业生,对于目前愈发严峻的就业形势,必须要认清它的两面性。


  1.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就业的有利因素有:


  ①金融危机已过,经济正处在复苏当中;从我国来讲,政治稳定保障了经济的稳步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景正在慢慢变好。


  ②各行各业以及国家各部门的干部正在向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也为毕业生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③社会各界近年来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持关心态度。


  2.不利因素有:


  ①经济危机虽然已过,但“余波”尚在,给高校毕业生带来的影响还较大。


  ②高校毕业生在同一时间段内集中毕业进而就业,竞争非常激烈。


  ③高校的连年扩招,导致高学历毕业生成倍增长,具有博士和硕士高学历的毕业生越来越多,给本科以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带来非常大的压力。


  ④当前我国正在大力进行产业调整。


  三、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准备


  高校毕业生,这个充满朝气的团体,在面对当下严峻的就业问题时,一定要认清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正确的做到择业和就业。


  1、正确认识自我


  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下的困扰和烦恼。最常见的就是缺乏良好的就业心理准备,导致在应聘的过程中,自我感觉良好,总觉得学有所成,然而却在就业时处处碰壁。


  对于这种情况,一定要好好的反思。目前来说,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对于毕业生自身,首先一定要客观地认识自我。在选择工作的过程中,毕业生本身的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个性心理的对工作的选择和确定影响比较大。


  ①关于气质,每一个求职者应从自己的实际气质特征出发,认真考查职业气质要求与自身特征的对应关系,选择那些能使用自己气质的积极反面得到发挥的职业与岗位,避开消极方面。


  ②所谓性格,就是人现在选择人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理智、沉稳、坚韧、执著、含蓄、坦率等。美国心理学家和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认为人的性格大致可以划分为六种类型:分别是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传统型,这六种类型分别与不同的职业相对应,如果一个人具有某一种性格类型,便易于对这一类职业发生兴趣,从而也适合与从事这种职业。


  ③对于兴趣,兴趣是人最初的动力,是你力求知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或者说,兴趣是你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决定了一个人对所从事工作的态度是否积极。所以,确立一个具体的职业目标和工作方向,清楚的知道自己未来想做什么是选择专业的前提条件。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正确的认识和衡量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④所谓能力,指的是人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我们仅仅凭兴趣去选择毕竟是不全面、不客观的,感兴趣的事情并不代表我们有能力去做,某些职业所必备的个性能力特征决定了不是只要有兴趣就能做好的。人的能力往往通过具体的活动才能得到认识和评价。


  2、正确认识社会


  在明确了事业方向的同时,还应考虑社会的需求和未来发展前景等外在因素,这是职业选择是否成功的基本保证。


  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得黄金期,同时我国也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这一时期,我们既要完成传统工业化的进程,还要应对当前世界可以新发展带来的挑战。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区性不平衡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东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大环境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对大学生零就业有较强的吸引力,人力资源已趋于饱和,而中西部地区、基层和一些条件艰苦的行业亟待人力资源的补充。


  由于社会人才需求、劳动力市场变化发展的不确定性,衡量社会需求以及发展前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因而再就业时,应综合权衡、统筹考虑。


  2018年9月25日,云南电科院与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签订合作协议,依托云南省工程实验室“云南省超导电力设备技术工程实验室”,与重庆大学下属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成立“应用超导电力技术联合研发中心”。这是电科院首次与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联合研发中心,也是云南电网公司首个与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的联合研发中心。


  第3篇:体育教育毕业生就业创业现状及对策


  伍文海(岭南师范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摘要:体育教育专业由于专业特点,2015年被教育部列为全国最难就业十个专业之一。针对这一问题,在广东省选择了六所高校进行关于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毕业意向调查,了解2015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意向。认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加强创业就业思想教育和国家政策方针解读,认清当前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环境,树立合理的创业就业目标;高校需要重视对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创业的扶持,加强组织领导、服务工作,在体育专业学生中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帮扶工作。


  关键词:体育教育;毕业生;就业创业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就业意向和就业方式发生很大改变[1]120-121。体育教育专业由于专业特点,2015年已被教育部列为全国最难就业十个专业之一,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现状,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对广东省六所具有代表性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了毕业意向问卷调查,以了解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正确开展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推动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与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从广东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6所高校的2015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他们分别是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广州大学、岭南师范学院、韩山师范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中国期刊网和岭南师范学院图书馆内有关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大量论文、书籍及有关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根据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和问卷研究方法,结合体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在广东省六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2015届应届毕业生中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有效问卷280份,占总问卷的93.3%。


  3.数据统计法:采用Excel等电脑软件对有效的问卷进行分析整理。


  4.逻辑分析法:对问卷取得的调查数据,通过社会学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比较。


  二、结果与分析


  (一)毕业生职业就业信心分析


  自2004年开放高等院校扩招以来,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毕业生人数为2004年毕业生的3.62倍,通过毕业生招生宣传与就业推荐走访,广东绝大部分公办学校体育教师都呈饱和状态。普通公办中小学每年招聘教师都需要通过统一考试与技能面试;重点高中对师资学历要求更高,一般都需要研究生以上学历。另一方面,家庭对学生自身的期望,对工作职业的期望以及社会就业现实等无形中都给应届毕业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根据对200名毕业生调查:37.27%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都对理想就业岗位充满了信心,通过分析,这些学生普遍都是学习成绩比较优异,有干部经历,或在专业技能上比较出色的毕业生,总体就业信心比较足。有43.52%毕业生感到就业自信心不足,对从事公办教师岗位感到自身优势不强,对就业方向感到迷茫。从数据分析发现,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与毕业生就业指导,是当下培养大学生就业信心的最好方式,也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价值观的体现。研究表明广东省高校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效果不明显。


  (二)毕业生就业准备分析


  职业教育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环节,对毕业生礼仪、形象、人际交往、专业技术能力等都是重要的考核环节。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言,学科目标设定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素质培养。通过实施数据分析,发现50%的毕业生都很了解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有25%的毕业生不了解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还有4.5%的毕业生很不了解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以及9.5%的毕业生说不清楚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对于毕业生目前的心理状况,45%的毕业生非常了解自身的优势劣势并有明确的职业定位;35%的毕业生虽然比较清楚自身优势劣势但却缺乏职业规划;15%毕业生先工作再去想以后的职业发展路线;5%的毕业生仍然处于信心不足、茫然以及焦虑的心理状态。研究还发现,大部分毕业生都会通过学校就业信息网,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和人才招聘会,实习、实践机会等途径去了解相关就业单位的信息。但通过问卷调查,有高达73.12%毕业生表示对于学校的就业流程和相关就业政策不了解或了解得不多,只有11.34%毕业生表示基本清楚毕业就业流程和就业支持政策。研究表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对学生就业具有直接的影响,对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和成功率都有明显影响,广东省各高校应加强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育,做好毕业生求职与职业发展的辅导工作。


  (三)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据2015年6月份对实施几所代表性高校的统计,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本科生源92.57%为广东省本地生源。绝大部分毕业生都希望自己能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找到一份工资较高的工作。而作为广东省经济高度发达的珠三角区域,因地区生活条件好,拥有多方面发展机会,而成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首选区域。


  在区域选择中,学生对单位性质也有明确要求,由图1数据可知:学生对事业单位的期望程度非常高,趋向于高福利就业单位和高待遇的国家公办事业机关单位工作。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有81.36%体育专业愿意留在本省就业,有14.32%学生愿意去外省就业,有4.32%学生表示无所谓;其中就业愿望在珠三角发达地区占78.45%,愿意到欠发达地区就业的仅占17.22%,还有4.33%选择其他地区。表明,广东省各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主观就业愿望还是在本省就业,主要期望集中在珠三角发达地区。究其原因是珠三角发达地区平均工资比较高,具有比较好的就业环境和市场,对体育专业的人才需求更大。


  (四)对基层工作态度


  大部分毕业生对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等大学生服务基层计划都是比较了解的。对于毕业生是否有意向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话题,除了有20%的毕业生是看情况而定的之外,有意向与没有意向的毕业生各占一半。对于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就业形势,毕业生到小城镇及乡镇单位就业调查,43.61%毕业生表示坚决不接受,仅仅7.21%毕业生表示可以接受。详细的调研结果如图2所示。


  在国家大力支持鼓励应届毕业生到基层、边远山区就业的政策形势下,43.61%体育教育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单位就业。主要原因是基层工作比较艰苦,福利待遇不高,认为个人发展和出路比较少,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毕业生对此缺乏到基层工作的热情。


  (五)毕业生就业期望薪酬分析


  毕业生问卷调查得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选择“期望2000—3000元月薪”有7.12%,选择“期望3000—4000元月薪”有21.47%,选择“期望4000—5000元月薪”有24.18%,选择“期望5000—6000元月薪”有10.78%,选择“期望6000—7000元月薪”有32.63%,选择“期望7000以上元月薪”有3.82%。这些数据表明: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期望工作薪酬主要集中在4000-7000元区间,高于全国本科毕业生平均期望月薪3821元的水平线。表明广东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对薪酬期望都比较高,主要是向当地公办教师的月薪收入看齐,从侧面也表现了广东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对高工资高福利的公办教师职业的期望。另一方面,通过访谈可知,在广州高校中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外兼职月均能达到1500多元人民币,发达地区市场对体育人才需求也是影响了毕业生薪酬的重要因素。


  (六)毕业生创业意识分析


  当前国家正大力实施大学生创业就业政策,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以鼓励大学毕业生积极投身到创业的大潮中。在统计毕业生调查问卷中发现:“有创业行动”的毕业生占5.32%,“有想过创业,但还没有行动”的占64.27%,“没有想过创业,也没有行动”的占30.41%。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各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创业率很低,大部分学生有创业意识,但基本没有实际创业行动,还只是停留在意愿想法上。


  三、促进大学生就业对策


  (一)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


  各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要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把体育经济学、体育市场营销等相关的创业管理课程归纳到学分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同时,高校在学生创业过程中给予相应的师资支持和政策扶持,做好学生创业项目的培育工作[2]71-72。


  (二)大力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国民体育已上升为国家政策方针,现在大力推动国民体育锻炼,中小学体育竞赛的开展,足球更是国家着重发展的运动项目。体育教育毕业生在广大基层中小学和社会服务机构占有很大的需求比例。各高校要进一步健全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服务保障机制,落实和完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后续升学和就业服务等政策。充分运用国家的方针政策调动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到广大的基层去就业,通过相关教育强化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服务意识。


  (三)强化就业指导服务


  为解决体育教育专业难就业的问题,各高校必须建立健全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对体育教育学生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和就业求职的指导,要结合当前体育需要发展新业态和新常态,及时将体育教育专业动态和行业发展信息和最前沿的学习方面融入课堂教学。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增长,提升毕业生的就业择业竞争能力[3]75-76。


  (四)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和政策宣传


  针对体育教育专业特点,各高校要把加强思想教育和政策宣传作为促进就业创业的先导性工作,促使毕业生对国家就业政策方针有充分认识,树立学生就业创业的良好心理素质,开展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拓展实践能力培训,提供社会实践平台,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在思想认识和思维方式上适应社会的需求,使体育毕业生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4]36-39。


  (五)加强就业创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在体育产业扩展、体育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高校应该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各高校要重视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创业特点,强化创业就业组织领导机构建设,对体育教育专业建立健全的促进就业规划,明确领导组织建设任务,把推动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作为促进学生成长成材的首要工作,达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的目的。


  结语


  研究表明当前广东省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当前就业困难,主要原因是毕业生就业信心不足,自身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呈现出较大差距。结合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就业实际提出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相关对策,寻求合理化路径解决当前体育教育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状,为高校开展高校指导与创业服务等课程设置提供参考意义,在课程设置方面适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职业发展的要求。


  第4篇:高职学前教育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因素与对策


  江华茹,栾岚,罗华,李杨(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营口115000)


  摘要:影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的原因是:幼教工作者社会地位不高,工资待遇偏低,职业倦怠等。导致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迟缓的状态。在课题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其解决的措施与对策:重视高职学前教育毕业生职业发展总的自我完善;加大用人单位的关怀;探寻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国家、社会应对这一工作重视起来。从而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


  2015年,为了解高职学前教育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情况,课题组对辽阳、朝阳等15个地区62所幼儿园走访调查,并对我院(营口职业技术学院)275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中发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缓慢。因此,我们对影响其职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探寻解决的措施与对策。


  一、影响高职学前教育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因素


  (一)个人的因素


  1.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偏低


  毕业生在文化素养、专业理论方面比较欠缺,导致从教后知识能力不足,专业理论知识匮乏,缺乏教研能力。由于学生在入学时取消了艺术能力测试,学生艺术素养差,在短时间内又难以迅速提高[1],从而导致她们在艺术课和活动课教学中比较吃力。


  2.缺乏事业心、进取心


  毕业生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责任感、使命感认识不足,多数人把从教看作是谋生的手段,有的只是临时的权宜之计,对其职业发展没有长远规划,缺乏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安于现状,工作没有动力和激情,敬业精神就更加缺失。


  3.职业疲惫、倦怠感强烈


  毕业生多数在民办、乡镇幼儿园和私立幼教机构工作,她们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至少十小时,节假日也缩水。每天既要组织幼儿的日常活动,又要时刻保证幼儿的安全。工作稍有疏忽就会招致幼儿园、家长的不满,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重。


  4.不善于学习,缺乏钻研精神


  许多毕业生从教以后忙于工作,很少学习,造成教育理论水平停滞不前。缺乏钻研探索精神,对学前教育出现的各种问题与困惑,既不会也不愿意做分析研究,撰写教学反思、论文的人寥寥无几,教研能力十分匮乏。


  5.对个人的职业发展信心不足


  毕业生从教以后:一是职业技能、教育教学能力与工作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工作中缺乏自信;二是工资待遇偏低,没有社会保障,使她们对职业的坚定性产生动摇[2];三是缺少在职培训,69.7%的人每年也只能接受1~2次职业培训。


  (二)用人单位的因素


  1.聘用待遇低


  工作三年以上的毕业生有68%的人月薪在2000元以下,低于辽宁省企业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而且没有婚假、产假,更没有带薪休假和加班薪酬,不论病假事假耽误一天就要扣除全月的满勤奖。近76.7%的用人单位不给毕业生交劳动和医疗保险。


  2.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缺少人文关怀


  民办幼儿园在管理上一切与经济挂钩,用扣钱的方式来管理,对教师的生活、思想、家庭状况很少问津,在工作中仅仅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缺少理解和关怀,造成毕业生情感上的逆反。


  3.缺少业务培训


  目前,大部分民办和乡镇幼儿园存在着对教师使用“过多”而“培养”不足的问题。为了节省开支很少组织教师参观、学习,也很少聘请专家来园讲课,造成毕业生在教育理论、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上跟不上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高职学前教育自身的因素


  1.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偏差


  当今高职学前教育在培养人才上偏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3],忽视职业道德、文化基础、专业理论的传授,人为地造成人才培养模式的偏差。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具备某一方面的职业技能,发展不全面,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差,自信心不足,职业发展缓慢。


  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比重失衡


  高职学前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上存在问题。一是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等理论课课时不足,教学内容不连贯、不系统;二是教法课及艺术素养课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机结合;三是专业技能课教学中偏重理论,学生动嘴、动手的机会少;四是高职公共课占用课时多;五是见习、实习活动安排过于集中,又缺少专业老师的指导。


  3.优秀的专业教师不足


  高职学前教育师资队伍良莠不齐,高素质的专业教师不足,特别是学前教法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的老师在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方面有待提升[4]。多数教师对当前学前教育的改革不了解,教学脱离实际,造成教师教给学生的东西到实际工作中用不上。


  4.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跟不上学前教育发展的步伐


  蒙台梭利、奥尔夫教学法已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普遍运用,然而,许多高职学前教育却没有开设这两种课程。多数学校仍使用以前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考核评定方法。教师仍用一只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致使高职学前教育滞后我国学前教育。


  (四)社会的因素


  这几年,国家针对学前教育出台各种政策,而激励和保障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相应措施却没有。整个社会出现了: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而忽视教育者发展;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地位,却忽视教育者个体的地位;对学前教育机构给予许多优惠的政策,却没有对教育者待遇、权益保障等制定相应的政策。学前教育和教育者发展的不平衡势必造成学前教育发展的障碍。


  二、探寻高职学前教育毕业生职业发展的措施与对策


  (一)高职学前教育毕业生职业发展中的自我完善


  1.提高认识,树立职业的使命感和幸福感


  作为幼儿教师要意识到自己从事的是一项为国家民族培养未来的光荣事业,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爱事业、爱幼儿的高尚情感,在爱的奉献中提升自己,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要让幸福感和自豪感时刻伴随自我、调适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


  2.努力钻研,在不断学习探究中充实提高


  毕业生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探寻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不断探究、吸收、内化各种知识,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技能,并结合自身教学进行课题研究,在学习探究中自我完善与自我更新。


  3.总结经验,在教学反思中提升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反思教育教学中不当行为和不适合的教学方法,养成记反思日记、观察记录、案例分析的习惯,在反思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形成自我反思的经常化、系统化,在总结与反思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用人单位的关怀


  用人单位要改善聘用条件,提高工资待遇,为员工交五险或三险,解除她们的后顾之忧。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帮助她们解决业务上的难题。要经常与她们交流、沟通,解决她们工作生活中的困难,纾解她们的心理压力,减轻工作负担,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


  (三)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1.人才培养应以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为导向


  高职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应与我国现今学前教育的职业需要为导向,将师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把“爱”的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主旋律,把爱孩子作为教师职业素养的首要目标,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以前瞻的理念设置专业,以灵活适应的原则建立专业结构。


  2.教学模式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


  学前教育应建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主旨的教学机制与教学模式,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应理论与实践并举,采用案例、情境、模拟教学法,将专业技能和各类教法课融为一体;艺术素养课、职业技能课应以学生动口、动手为主;教法课应与见习、实习结合起来,并分散进行。


  3.高职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应以专业化为标准


  高职学前教育要把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组织教师到幼儿园、幼教机构进行调研,每位教师都要有实践教研基地,每学期至少入园10次。同时引进校外学前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幼儿园名师,组成客座教师队伍。建立一支由本校专业教师、幼儿园名师组成的技能与教法专业指导教师队伍。


  4.学生能力的培养应以综合素质教育为中心


  学生一入学,学校就为他们制定职业能力目标,以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线,以十项基本技能训练为依托,通过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学与实践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鼓励学生考取各种职业证书,为学生搭建各种实践的舞台。


  5.学生职业能力训练应以模拟、竞赛为主要形式


  学校要根据专业的特点建立感觉统合、蒙台梭利、奥尔夫音乐[5]等各种实训室,模拟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活动场景,组织学生在实训室进行模拟训练,然后开展班级之间、小组之间、个人之间的各种技能竞赛。


  (四)国家、社会的重视


  国家要出台激励幼教工作者的政策,用立法和行政干预的手段确保幼儿教师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让她们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与爱护。政府要多办公立幼儿园,允许高职学前教育毕业生应聘,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和扶持。社会各媒体要多宣传幼教工作者的先进事迹,特别要多关注民办和农村幼儿教师。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幼儿教师的工作,对她们的付出与奉献给予肯定与赞美。


  总之,高职学前教育毕业生职业发展缓慢,其原因是社会地低、待遇差、无保障等因素阻碍了她们的职业发展。要实现高职学前教育毕业生职业发展,既要依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支持[6],也需要全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关怀;既需要毕业生的自我发展提升,更需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