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园林毕业论文范文,园林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桃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

  • 投稿继续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355次
  • 评分4
  • 50
  • 0

刘磊

(河南省中牟县林业局河南中牟451450)

桃细菌性穿孔病是分布较广、发病率高的病害,是严重危害桃树正常生长的烈性病害。在全国各桃产区都有发生,特别是在沿海,沿湖地区和排水不良的果园以及多雨年份,易严重发生。如果防治不及时,易造成大量落叶,减少营养的积累,影响花芽的形成。不仅削弱树势,当年减产,而且会影响第2 年的结果,造成产量欠收。此病除危害桃树外,还能侵害李、杏和樱桃等多种核果类果树。

1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在桃树新梢和果实上均能发病。叶片发病初期为水渍状小圆斑,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有黄绿色晕环,以后病斑干枯、脱落、穿孔,严重时病斑相连,造成叶片脱落。新枝染病,以皮孔为中心树皮隆起。出现直径1~4 毫米的疣,其上散生针头状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在大枝及树干上,树皮表面龟裂,粗糙。后瘤皮开裂陆续溢出树脂,透明、柔软状,树脂与空气接触后,由黄白色变成褐色、红褐色至茶褐色硬胶块。病部易被腐生菌侵染,叶片变黄,严重时全株枯死。果实发病,由果核内分泌黄色胶质,溢出果面,病部硬化,初为淡褐色水渍状小圆斑,稍凹陷,以后病斑稍扩大,天气干燥时病斑开裂,严重影响桃果品质和产量。

2 病原

真菌,子囊菌亚门腔菌纲格孢腔菌目茶蔗子葡萄座腔菌.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

3 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梢上越冬,翌年3 月下旬至4 月中旬产生分生孢子,随气温上升潜伏在组织内的细菌开始活动,开花前后病菌从病组织中渗出,借风雨或昆虫传播,从皮孔、伤口侵入。1 年中在5、6 月间发病较重,夏季干旱时病势进程缓慢,到雨季发病严重。当气温15℃左右时,病部即可渗出胶液,随气温上升,树体流胶点增多。管理粗放、树体衰弱、偏施氮肥、均可诱发该病。黄桃系较白桃系感病。

4 防治方法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1)加强果园管理:冬季结合修剪清除病枝,彻底清扫枯枝、落叶、落果及枯草等,移出园外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病源。注意果园排水,合理修剪,使果园通风透光良好,降低果园湿度。增施有机肥料,避免偏施氮肥,使果树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2)药剂防治:桃树发芽前喷3~5 波美度石硫合剂。5 月末至6月末喷65%(w)的可湿性代森锌300~500 倍液1~2 次。喷硫酸锌石灰液也有良好防治效果,配方为硫酸锌1 千克,石灰3~4 千克,水150~200 千克。

(3)选择抗病品种避免与核果类果树混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