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专中职教育论文范文,中专中职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中职汽修技能大赛的喜与忧

  • 投稿Syua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499次
  • 评分4
  • 72
  • 0

梁钢

(浙江省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浙江 温岭 317500)

摘要:一年一度的全国中职“丰田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已经成为展现职业学校广大师生精神面貌和熟练技能的舞台,成为宣传职业教育、检阅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窗口,对促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随着技能大赛的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如何运用好大赛的成果,引导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值得每位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育工作者思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喜忧;扬长避短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160-03

教育部与交通运输部联合举办的“携手竞技、放飞梦想”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丰田杯”汽车维修与运用技能大赛自2007年至2012年已举办了五届。经过几年的发展,比赛的规模逐年扩大,项目逐渐增多,“丰田杯”汽车维修与运用技能大赛已成为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大赛中最具专业性与规模的盛会。中央电视台曾对2009年的第三届大赛进行专题报道,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这种全国性技能大赛的突出优势是有目共睹的,它不但促进了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而且使学校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汽修行业及相关企业,准确地把握住了工作岗位对职业人才的需求。不过,随着这项技能大赛的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下面,笔者结合本校汽修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现状,谈谈中职汽修专业技能大赛带给教师的几点感触。

喜从赛中来

从2007年开始,我校就参加了全国中职“丰田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的层层选拔。从起初的市赛、地区赛,再到省赛,我们几经磨砺,直到2011年才有幸参加浙江省“宣成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技能大赛暨全国大赛选拔赛。尽管最终我们无缘最高级别的比赛,但一路走来的参赛经历,还是让我们收获了很多成功和喜悦。

大赛的开展加快了实训设备的添置 2007年,市教育局指定我校代表温岭市职业学校参加台州市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之前,因为资金短缺,学校对实训设备基本没什么投入,已有的简陋实训设备完全不符合参赛的设备要求。为了能顺利参赛,学校拨出一定资金,在最短时间内添置了一台价值3万多元的AJR发动机实训台架和一台1万元左右的解码器用于汽车故障排除训练;花了1万元左右买了两台旧的丰田5A发动机和部分工具用于汽缸盖拆装训练,就这样我们开始了训练和参赛之路。在经历了首次大赛后,学校领导看到了实训设备投入的重要性,每年都加大对比赛项目所需设备的投入。随着比赛项目的调整与扩充,更多的设备进入了我们的实训室,到目前为止,有五百多万元的实训设备投入到了汽修专业实训,为学生的实训提供了有效保障。

大赛的开展促进了专业教师知识技能的提升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想学生在比赛中出成绩,教师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指导水平。为了保证每次技能大赛顺利实施并卓有成效,校领导将每次大赛都当成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特别注重对大赛指导教师的培养。近几年,学校积极利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先派大赛指导教师去外省几所技能大赛成绩卓越的学校接受金牌教练的个别指导,再利用假期把金牌教练请到学校给全体汽修专业教师做培训,使每位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当然,培训并不是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提升的唯一途径。每次参加各级别的技能大赛,就是同类各级兄弟学校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大家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使指导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得到切实提高。指导教师在平时不断的自我学习中,也高度重视辅导方法的研究与参赛经验的总结,明显提高了专业知识。近几年来,学校将教师辅导技能大赛的成绩纳入了教师考核体系,尤其是对新引进的年轻专业教师,要求他们尽量参加技能竞赛的辅导,促使他们迅速融入专业氛围,提升专业能力。我校汽修专业的几位年轻教师,通过指导技能大赛的锤炼,专业知识和技能进步很快,不论在教学上还是在技能上与其他年轻教师相比都更胜一筹。

大赛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良莠不齐,基础知识普遍薄弱,但他们又具有勤于动手操作的行为特点。职业技能大赛就是选拔具有一定动手操作能力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它为勤于动手操作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风采与才艺的舞台,让那些因学习成绩差而遭受偏见、一度陷入茫然的学生找回了自信。我校通过系列技能大赛活动,经过班级内、同年级段的技能比赛,层层选拔,最后选出具有较强技能的学生组成学校的技能集训队,再经过技能赛指导教师的精心辅导参加上一级的比赛。在选拔的过程中,那些平时基础知识薄弱而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对技能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训练,力争参加学校的集训队。在这种气氛下,理论成绩优秀但操作能力不强的学生也不甘示弱,结果是学生全面参与实训,使以往学生上实训课怕脏、怕累、积极性不高等现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观。参赛选手在学校的积极表现也为其他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学校也借此开展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小组和技能节活动,为学生提供各种表现的机会,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忧从赛中出

经历了各级技能大赛后,我们的教师成长了,学生发展了,实训设备也添置了。但在收获喜悦的同时,大赛带给我们的忧虑也日渐显现出来。

压力过大,影响指导教师的正常教学 只要是比赛,肯定会分出高低,这就无形中给指导教师增加了压力。如果每年带队都出不了成绩,面子上就会过不去,如果今年得了个三等奖,那肯定想在明年有所进步。如此下来,指导教师都会倾注大量精力学习和研究大赛的有关内容和训练方法。但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们对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不得不疲于应付,比如备课马虎,对所教课程的研究不够深入等。这种情况对教师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特别是年轻教师。恰恰我校的技能大赛指导教师都是年轻教师,有些课程他们还是第一次教,如果不打下一定的基础,肯定会影响他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毕竟技能赛是一个方面,还有大量的其他专业知识技能需要他们研究和讲授。

训练紧张,影响参赛学生的正常学习 参加技能比赛,为了出成绩,参赛学生肯定要花大量时间去训练,仅凭课余的一点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势必要占用学生的部分学习时间。特别到临近比赛时,参赛选手几乎完全停课训练,落下的功课是很难补上的,再加上部分学生的基础本来就差,在技能大赛结束后,由于落下的功课太多,一些选手完全失去了深入学习知识的信心。

成本过大,影响实训设备的正常添置 当前国赛所用设备均由相关企业赞助。本来企业赞助技能大赛是件好事,可以减少举办大赛方的经费问题,可是各级学校比赛训练的设备都要根据指定赞助企业的产品配置,而往往指定赞助企业的产品价格不菲,这样就增加了参赛方的资金压力。为了参加比赛就必须付出大成本去添置指定设备。比如,参加车身修复技能大赛的整形修复机,指定参赛品牌是奔腾,2万元左右一台,而普通的整形修复机只要5千元左右,但为了比赛我们必须添置。这样一来,本来可以买4台日常实训设备的资金,就只能买一台用于部分参赛学生使用的大赛设备。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这严重影响了日常实训设备的添置。

扬长避短,强化专业建设

在这几年的参赛经历中,我们更多地体会到了大赛带给我们的成功和喜悦。对其不利影响,我们应努力克服,扬长避短,切实利用技能大赛的优势,强化汽修专业的建设。

以大赛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中职学生对实训课的学习刚开始是很有兴趣的,毕竟不必端坐在课堂听枯燥乏味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训课上的动手操作相对轻松。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好奇心会逐渐减弱,学习的效率也相应降低。为此,我们可以在实训教学中引入大赛的竞争机制,定期抽出一两个典型工作内容进行比赛,对比赛成绩优异的学生予以表扬和奖励,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永不服输的意志品质。

以大赛为契机,加快年轻教师的培养 我校几年来的经验表明,通过辅导技能赛,年轻教师的专业技能成长是迅速的。但是,因为带赛的教师基本都是固定的,所以专业教师的成长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学校能看淡些成绩,大胆地进行轮流辅导,让更多年轻教师参与进来,对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将是非常有利的,也能加快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

以大赛为契机,完善实训室的建设 大赛各项目的工位都是经过验证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为职业院校实训室建设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参照。我们在实训室建设中要参考企业的环境,使学生的实训尽可能在职业情景化的环境下进行,以利于学生在实习和就业时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此外,在实训设备、工具、材料采购时可参照大赛每个工位的配置,做到合理使用有限的实训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

总之,我们要正确对待技能大赛,利用技能大赛的优势,充分挖掘资源,改善教学条件,加强学生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并要不断克服技能大赛的一些负面影响,切实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办学指导思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侯文胜,郭建英,侯雨君.全国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完全训练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彭明道.利用技能大赛推动课程教学改革[J].现代教育教研,2011(3).

[3]韩会臣.以汽车维修专业技能大赛为契机 加快实训教学的改革[J].交通职业教育,2011(5).

[4]马立强,崔子成.汽车维修技能大赛对汽修职业教学的影响[J].汽车维修与保养,2013(8).

[5]王六凤.汽修专业教学建设视角下的中职技能大赛作用规引[J].中国职工教育,2013(16).

(责任编辑:谢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