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研究生群体学术失范问题及对策

  • 投稿变美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713次
  • 评分4
  • 74
  • 0

陆云虹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研究生群体的学术失范问题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借鉴组织行为学关于“群体规范化”的研究,通过分析研究生群体学术失范现状,从影响研究生群体学术行为规范化的因素入手,提出解决研究生群体学术失范问题的治理对策,以规范研究生群体的学术行为。

关键词:研究生群体;学术失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7-0008-02

收稿日期:2014-10-29

作者简介:陆云虹(1986—),女,黑龙江海伦人,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研究生群体是国家高级科研人才队伍的主力军,然而,近年来存在于研究生群体中的学术失范问题日益严重并凸显出来,在研究生群体中存在的学术造假、学术剽窃等一系列学术行为失范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因此,本文旨在对研究生群体学术行为失范问题进行分析,为研究生群体学术失范问题找出治理对策。

一、研究生群体学术失范问题的现状

当前,存在于研究生群体的学术失范行为因其表现形式不同,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进行归类分析。

首先,内部维度的主要表现是在不涉及他人的科研成果的情况下,违背学术规则,包括论文成果的一稿多投,伪造科研数据以及找人代写或为他人代写论文。很多研究生认为,在不涉及他人科研成果的情况下,只要不重发、不引起纠纷就可以,一稿多投、伪造数据等违背学术规则的学术失范行为也屡见不鲜,甚至直接进行论文代写交易,代写或网购论文。其次,外部维度的主要表现是直接或间接地分解他人科研成果,包括引用、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篡改他人研究数据,以及在未参与的科研成果或论文署名中“搭便车”。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急功近利、学术诚信缺失成为研究生群体学术失范的主要诱因,研究生在自身科研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对于发论文产生焦虑感和压力感,自然就会选择剽窃、篡改他人科研成果,为使调查结果真实可信,任意引用或者篡改他人研究数据,甚至为了方便,互相协助或单方面在论文署名处做文章、搭便车。

二、影响研究生群体学术行为规范化的因素

组织行为学中,关于群体规范化的研究表明: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是有结构的,且遵循着一种规范化的顺序发展。从个体角度分析,群体规范化是指在特定的情境下,群体对个体成员行为方式的期望,规范一旦被群体成员认可并接受,就会成为影响群体成员的手段,且用最低限度的外部控制即可。其中,群体认知、群体导向和群体激励是制约着群体规范形成的关键因素[1]。

首先,良好的群体认知是群体规范形成的基础。研究生群体的学术规范认知是指在进行学术探究中,对于自身是否正确掌握学术知识、学术道德观和创新精神的一种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是通过调节个体的心理机制和与他人的互动而实现的。其次,正向的群体导向是促进群体规范有效性发挥的催化剂。导师和同伴作为研究生个体的参照性群体,时刻影响着研究生个体的判断和态度,对于群体规范的形成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再次,有效的群体激励对于群体规范的维护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因此,构建研究生群体学术规范的前提是要运用有效认知资源,正向发挥导师和同伴的群体导向作用,挖掘研究生群体有效的激励因素,从而实现研究生群体的学术行为规范化,遏制学术失范问题的产生。

三、研究生群体学术失范问题的治理对策

(一)优化研究生群体学术失范的心理防御机制

研究发现,学习压力和学业倦怠情绪作为引发研究生群体学术失范的主要原因,在得不到有效干预的情况下,会加剧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冲突,出现考试作弊、论文作业抄袭、网购论文等学术失范问题。因此,要加强研究生学习压力和学业倦怠情绪的管理和调节能力,优化学术失范的心理防御机制。

首先,长期过大的心理压力会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但是适度的心理压力对个体的心理状态有积极的影响[2]。当研究生遇到学业压力这一心理性压力源时,能否对压力源进行正确积极的认知评估,对学业压力进行管理,就直接影响着研究生个体的学术行为。管理学业压力,并不是要将其彻底消除,而是把学业压力控制在一个最佳水平和状态之下。因此,帮助研究生学习压力管理技术,敏锐地察觉学习过程中的压力,正确分析学业压力,合理缓解学业压力,控制个体心理压力的水平,可以达到保证学习质量、规范研究生群体学术行为的目的。

其次,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通过自我的认知评价产生,情绪一经产生,就可以对行为产生影响,对个体的行为具有驱动和调控作用。研究生个体的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因学习压力过重和对学习的错误认知而对学习产生焦虑和冷漠的情绪,最终引发学习倦怠问题,如认知层面的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层面的对学业的绝望。因此,帮助陷入情绪困扰的研究生个体学习情绪调节策略,保持适度的情绪水平,使情绪、认知和行为达到协调状态,有助于认知活动的顺利展开,对克服学习倦怠情绪、规范学术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挥研究生导师及同伴的参照与导向作用

导师和同伴作为研究生群体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他人,会对研究生群体的学术行为有着重要的参照和导向作用,对降低研究生群体的学术失范的心理冲突,优化研究生群体的心理防御机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首先,导师作为研究生学习生活中的参照性群体和学术道路上的引路人,其一言一行对研究生个体的认知和行为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导师应该把自己视为研究生群体中的一员,让研究生个体感到自己对他们来说很重要,并具有参照性,同时以身作则、对待学术严谨自律,将研究生个体的认知冲突降到最低,从而引导和规范研究生群体的学术行为。

其次,同伴是研究生群体学习生活中的另一重要他人,在研究生群体的同伴关系中,存在一种同伴导向心理,其核心在于对同伴的遵从,从众行为是同伴导向的突出表现。不能盲目地将从众行为全面加以排斥,要强化良性从众行为,对不良从众行为加以抑制和惩处,以防止其他学生模仿。另外,利用非正式团体以及非正式团体中的“意见领袖”的影响对从众行为加以正面引导,挖掘“领头羊”的同伴导向作用,发挥其正面积极的影响力。

(三)提升研究生群体规范的实效性

研究生群体在学习目的、个体特征、导师设置等方面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研究生往往因为学习压力过大、学业倦怠、学术科研能力和经验不足,或是学校的学术资源和信息的供给不足、导师指导的缺失等种种原因而抵制组织规范对其所施加的措施。因此,群体规范的落实与否是规范能否起到实效性的关键,这种落实不仅应体现在规范层面上,同时更要体现在操作层面上,需要从建立健全学术质量、行为规章和资源分配的制度,加强对组织行为规范的监管和追查力度两方面进行有效落实。要对研究生学术科研成果的水平和质量评估进行量化规定,制定研究生学术行为规章手册,并且有效合理地分配奖、助学金。同时,对于学术失范的行为决不姑息,应建立追查制度,切实发挥和加强组织规范的实效性,为规范研究生群体学术行为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四)挖掘研究生群体激励因素的正向调节作用

充分挖掘研究生群体的激励因素,可以有效保证研究生个体学术行为的努力强度、方向和坚韧性始终处在一个适当而正确的水平上。

首先,有效利用研究生群体的竞争冲突。组织行为学中的竞争冲突与工作绩效的模型,可以有效解释研究生群体中的竞争冲突是如何提高学术科研质量水平和避免学术失范行为出现的。对于研究生群体来说,竞争冲突对研究生群体的学术行为的作用可以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竞争冲突的水平可能会过高或过低,任何一种极端情况都会导致因恶性竞争出现各种学术失范问题。但当竞争冲突达到最佳水平时,就可以避免研究生个体学术科研能力迟滞、减少学习惰化情绪、激发学术科研创造力。因此,有效地控制研究生群体中的竞争水平,为研究生学术科研提供公开化渠道,消除紧张心理,从而形成一种鼓励自我评估的良性竞争氛围。

其次,建立信任的学术氛围和研究生科研成果绩效评估与奖励体系。信任的氛围可以促进合作,降低行为监督的需要,这种体现在情感层面上的适度的信任可以促使研究生“组织公民行为”的发生,提高学术科研水平,从而有效地规范学术行为。有效的绩效评估和奖励体系不仅可以为研究生个体提供必要的物质供给,激发研究生的学术科研的动机,还可以强化研究生个体努力的期望与承诺,使研究生在学术科研的道路上乐于证明自己和试图完成自我实现。对于激发研究生学术科研的内部动力,提高研究生个体自我要求的水平和规范研究生的学术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美]StephenP.Robbins,TimothyA.Judge;李原,孙健敏译.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51-268.

[2]赵军燕.健康心理学[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2:5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