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理性分析

  • 投稿Kenn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221次
  • 评分4
  • 11
  • 0

张希梅

(赤峰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大学生自发形成的功利主义价值观确实带有一些消极成分,如价值追求物质化、价值追求利己化、价值追求短视化等,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道德离不开功利,关注自身利益在道德允许范围之内。而且,大学生功利化的价值观本身也包含着自我意识觉醒、主体意识增强、讲求实用、注重功效等积极因素;大学生的功利心理还直接激发了个人奋斗和竞争意识,激发和调动了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在大学生功利化价值追求中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积极因素;错误倾向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231-03

受社会功利化思潮的影响,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功利化的倾向,这引起了学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过度忧虑。“功利”一词本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在社会生活和近些年理论表述中多带有贬义。大学生自发形成的功利主义价值观确实带有一些消极成分,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急功近利、道德滑坡等现象也或多或少地与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有关,但我们并不应该全盘否定功利主义的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应该对其进行客观、全面、理性的分析,旗帜鲜明地反对其所导致的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错误倾向的同时,还应看到其中蕴含的积极因素,给予大胆的鼓励和肯定,对于其中的合理但不够理想化的成分给予必要的引导。

一、大学生自发的功利主义价值观蕴含着消极成分

在没有接受系统的功利主义理论指导以及在社会庸俗功利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自发形成的功利化价值取向难免会带有一些消极成分,其非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值追求物质化

价值追求物质化即价值追求过度关注物质利益而忽视精神追求。一些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体现了过度物质化的特点,如在学习方面,偏重实用性、技术性等有利于就业创业等方面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人文性、思想性知识的学习,导致了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不能与科学素养同步提升;政治修养动机功利化,政治学习、入党等是为了综合测评加分或为找工作增加砝码,而不是为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另外,在价值目标实现的途径上也体现了物质化、庸俗化的特点。一些大学生不是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诉求,而是通过请客送礼等非法途径依靠物质手段来达到目的;不是通过公平竞争而是通过找关系、送礼等手段获取机会;不是通过真诚相待、乐于助人等方式而是通过吃喝玩乐等庸俗手段搞好同学关系等等。价值判断以单一物质为标准,而不是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的原则。以物质或金钱论成败,而不顾利益获取途径是否合法、是否合乎道德。对物质的过度崇尚将可能引发一些大学生的拜金主义倾向,视金钱为万能,习惯于靠金钱来解决问题。

(二)价值追求利己化

价值追求利己化即价值追求过度关注个人利益而忽视他人和集体利益。关注利益本身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马克思曾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但一些大学生关注的仅限于个人利益,不顾他人和集体利益,他们以个人利益的得失作为行为选择的标准,出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象,只关注个人成长,对社会发展关注度不高,缺乏热情。有些同学甚至为实现个人利益不惜牺牲他人和集体利益,损人利己。有些同学指导标准双重化,用集体主义标准要求别人,用个人主义标准指导自己;在观念上认同集体主义,在行动上却执行个人主义。

(三)价值追求短视化

价值追求短视化即只关注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一些大学生对大学期间的学习目的认识不清,认为学习就是为了找工作,没有意识到大学的学习除了为找一个好工作外,更要为以后走向社会锻炼能力、准备条件,是全方位提升素质的过程。在这一错误认识指导下,学习目的短视化,希望每一次课的学习都能直接为找工作增加一个砝码,学习的内容紧紧围绕考试展开,对于能力培养、素质提升等方面的拓展训练或马虎应对或干脆不做,很少保质保量地完成;日常参加各种活动只为综合测评加分,没有认真锻炼能力。

二、对功利的正确认识

我们在看到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同时,也应该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功利化进行客观冷静的分析,首先应该从深层次上分析道德与功利的关系,只有从理论上认清二者的关系,才能对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这一现象作出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

(一)道德离不开功利

追求利益不是对道德的背离,事实上,功利一直存在于道德的视界之内。在西方伦理学中,从休谟到边沁、密尔这些伟大的功利主义思想家都强调外在的功利目的对道德的本质意义,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道德原则,肯定他律在道德上的合理性。在中国,南宋功利主义思想家陈亮和叶适早就提出以“实事实功”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认为道德不能脱离功利,如果脱离功利谈道德,道德就成了无用的教条,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提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尔”。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功利主义进行了较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我们第一次在边沁的学说里看到:一切现存的关系都完全从属于功利关系,而这种功利关系被无条件地推崇为其他一切关系的唯一内容。”它“表明了社会的一切现存关系和经济基础之间的联系”。不仅如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还认为,利益问题是其他一系列问题背后的深层次的根本问题,是解释包括道德在内的其他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追求利益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根本动因。马克思提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可见,功利不但不在道德之外,还是道德的直接根源。吴向东教授也有过类似的论述:利益乃道德之基础,把道义与功利截然对立起来,实际上是抽象的道德论,是对广大群众的愚弄和欺骗,也是统治阶级贪婪攫取私利的幌子;物质利益是人类活动的真实内容和本质,道德的内容不是对利益的鄙视、消解和排除,而是对人们求什么样的利、怎样求利的规范和说明,利益是道德的基础,道德是利益关系的观念形式。他进一步总结指出,一切道德论本质上都应是功利主义的,没有超功利性的道德。可见,追逐功利没错,关键是看追什么利,以什么途径实现功利。对此,早有学者进行过科学的论述,北宋时期的哲学家李觏提出“利欲可言”、“循公不私”的功利主义价值观。马克思也明确地指出:“既然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那就必须使个人的私人利益结合全人类的利益。”大学生功利化的价值观错不在追逐功利,而是在于过度关注一己私利,这是需要积极引导的。

(二)关注自身利益在道德允许范围之内

关注自我,注重自身利益并不代表一定就是损人利己、就是恶。个人利益和集体、他人利益的关系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即完全不考虑个人利益,只为他人和社会利益着想;二是兼顾个人和他人、集体的利益,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以集体利益为重;三是损人利己,即不顾他人和集体利益,不择手段地谋求个人利益。前两种情况都是我们的主导道德允许的,而大学生关注自身利益完全可以以第二种形式存在。这种价值观虽不够崇高,但也是符合集体主义要求的,在道德允许的范围之内。

不仅如此,大学生对功利的关注与追求还是道德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的回归。建国前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们对道德的要求都是至真至纯的,追求高尚,拒绝平庸,过左过高的要求致使很多人由于无法达到标准而被排除在道德的门槛之外,于是这些高大上的理论由于缺乏群众基础而被悬空或搁置。道德有它崇高、理想性的一面,也应该有平庸现实性的一面,只要不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伤害和破坏,就都是道德的、善的,应该允许其存在。

三、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本身蕴含着积极因素

大学生功利化的价值观本身也包含着自我意识觉醒、主体意识增强、讲求实用、注重功效等积极因素,大学生的功利心理还直接激发了个人奋斗和竞争意识,直接激发和调动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在大学生功利化价值追求中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一)自我意识觉醒,主体意识增强

从大学生渴望成才、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更加关注和重视自我发展这一事实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觉醒,主体意识增强,不再盲目地被群体意识裹挟、随波逐流,而是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仅是社会集体中的一员,还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有独立思维和个性追求的独立主体,更有自己的想法和独特见解,具有独立人格。这一觉醒不仅是公民素质的提高,更是社会的进步,是一个现代文明社会的公民必备的重要素质,也是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

(二)讲求实用,求真务实

从大学生重视专业课而忽视公共理论课、注重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的学习而轻视思想政治理论修养等现象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发展观是片面的,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但其中也反映出他们讲求实用、关注现实、求真务实的精神。他们对于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刻苦钻研的精神不容置疑,他们渴望成才,希望通过踏实地学习、工作来提升能力,希望利用一切时间包括牺牲政治学习和道德修养的时间来提升自我,过程虽不可取,但要充分肯定其良好的动机和愿望,毕竟过硬的专业素质是人才必备素质之一。渴望成才,这就为教育提供了切入点。以成长成才教育为突破口,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注意力,在学生听进去的基础上再适时纠正其错误的人才观,引导大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只要大学生有这种踏踏实实做事的想法,就为教育提供了可能和良好契机。

(三)功利心理直接激发了大学生的竞争意识

竞争意识是现代社会发展、个人健康成长都不可或缺的一种心理状态。市场经济要求每个市场主体都必须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一个有竞争的社会,才会充满活力,才会发展得更快;一个有竞争的团体,才能不断提高水平,出更多成绩;一个有竞争意识的人,才会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竞争,促使个人积极上进,团体加速发展,社会充满活力。而大学生的功利心理直接促进和激发了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对成功的强烈渴望、对利益的执着追求为其刻苦拼搏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对成功的关注使其用心思考前进过程中的困难和威胁,增强了危机感和紧迫感,这些竞争意识必备的要素恰恰能在功利心理的驱使下被激发出来。至于自发的功利心理激发的竞争意识所导致的不择手段等消极因素,只要注意及时地引导就能够避免和克服。

(四)功利心理还激发和调动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们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意向和构想,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培养创新思维和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当今社会,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都离不开创新。创新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的规模、进程和速度。不仅如此,创新意识还使个人充满活力、开拓进取,能够有效地激发个体的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个体自身的本质力量,使人自身的内涵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扩展。而大学生的功利心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激发其创新意识。首先,功利心理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动机。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获取功利必须要付出超常的努力,大学生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对利益的执着追求迫使他们认真思考、独辟蹊径。其次,功利心理能够维持大学生的创造意志。对利益的强烈渴望使大学生能够克服创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排除各种干扰因素。

(五)大学生功利化的价值追求中也体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在功利化思想的指导下,一些大学生虽然只关注自我的、眼前的物质利益,但他们对这一利益追求的积极性和热情却极其高涨,他们争分夺秒、孜孜不倦地钻研专业知识;他们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积极要求入党,其中虽有一些功利化的成分,但他们这种要求进步的热情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是极其难得而宝贵的,一个青年有了积极进取的态度,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朝气蓬勃、干劲十足,这就为成功奠定了重要基础,是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当然这其中也存在一个方向性的问题,需要适时地进行必要的引导,以避免出现不择手段、铤而走险的现象。

总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功利化现象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在存在一系列消极因素的同时,也隐含着积极的、可资利用的因子,只有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和定性,才能做到扬长弊短,道德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成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许启贤.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吴向东.人民功利主义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 张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