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缺失的因素研究

  • 投稿仁言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718次
  • 评分4
  • 19
  • 0

洪锁柱

(赤峰学院 团委,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本研究主要以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缺失为研究重点,提出由于现实原因致使创新教育开展不力,而科技创新能力对于现实大学生的成长又具有科技创新是时下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科技创新是时下大学生自我能力完善的需要等作用.出现创新教育在高校开展不力的主要原因有:教育观念相对落后,侧重于学生知识的教育忽视科技创新能力的教育;传统注重学历和证书致使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急功近利;高校缺少必要的学术氛围,科技创新环境相对较差;高校教师对于学生的科技创新的指导相对较少等,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我国很多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相对单薄,创新教育开展不力直接制约了高校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创新能力出色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缺失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256-02

时下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不断激烈,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比任何一个时期都迫切.很多时候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加体现于人才的竞争,人才质量的好坏成为决定国家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人才的培养在教育,这是多年来我国形成的共识,在校期间加快对学生知识的培养,让其掌握建设祖国所需的必要知识,并且具备一定创新能力,使其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更好地展示出所学知识,为国家贡献自身力量.在高校特别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高校作为我国重要科研基地,对于国家科技与经济的进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在高校期间会近距离接触一些高深的科技成果,科研过程这对于今后其更好地进行科技创新具有积极作用.在《高等教育法》中也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科技创新是以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方法、元素、路径、环境等等),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包括工作方法创新、学习创新、教育创新、科技创新等等,科技创新只是众多创新中的一种,科技创新通常包括产品创新和工艺方法等技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赶超发达国家,关键要靠创新.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没有创新,就要受制于人;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只有不断进行教育创新,才能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教育落后的局面,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基层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下面笔者将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1 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作用分析

市场经济下,对于从业人员的知识与能力的要求近趋白热化,也对准备阶段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一定要求.作为未来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无论是出于国家的考虑还是自身日后生活的诉求,均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必要的科技创新能力.只有学生掌握了必要的科技创新能力,日后进入社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同行业对手之间的竞争中,才会脱颖而出,才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不会被市场所淘汰.因此说在高校期间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的需求更是大学生毕业后自身更好地立足于社会竞争的需要.

高校学习期间,对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教育与培养,不但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即使对于学校也具有积极意义.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生会对自身的能力与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这对于高校的学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再就是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也对于提高高校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具有一定意义.

1.1 科技创新是时下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科技与经济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则主要是其创新能力的竞争.在现实的高校教育与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出为更多能力出众,创新意识强的学生,则成为时下我国高校教育的主题.在传统的高校教学过程中,由于教育观念的落后,使得大部分教师盲目追求学生的知识量,学生分数的高低,并且以学生分数的高低和知识的储备量来衡量学生的优劣.由于教育理念上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在现实的我国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多数的教师均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知识的传授方面,而忽视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由于高校教育已经有精英教育逐渐转化为大众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现实的毕业生的知识方面的优越性则越来越差,而更加凸显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具备一定知识,且能够在所在行业内进行必要的创新,这样的人才会更加受到社会和公司的追捧.在现实的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培养出更符合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培养出更多的优质建设者和接班人,便需要高校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上面进行改革.轻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背诵能力,转而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出更多的优质人才.

1.2 科技创新是时下大学生自我能力完善的需要

时下大学生为了能够更好的完善自我,更好进行自我开发,便需要不断对自身所存在的弱点进行弥补,以使自身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完全人才.虚心好学 勤学苦练 别人花一个时间 我们就要花一倍的时间 去付出 去努力 去拼搏 而且要脚踏实地的实践过 积累各方面的经验! 快速提升唯一方法就是改变自我!怎样提高个人能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核心问题,个人能力有大小之分,能力越大者,成就也越大,反之,则不值一提,那么,到底如何做才能提高个人的能力呢?笔者认为除进行知识、修养、自身内涵外便是创新能力.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也对于现实其知识的掌握、自身的修养及内涵有很好的升华与内部建设作用.因此,在现实的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2.1 教育观念相对落后,侧重于学生知识的教育忽视科技创新能力的教育

当前在我国导致大学生创新能力不高的一大原因主要是,落后的教育观念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增长.当前在我国的高校,过于注重学生的知识本位,在学习与考核过程中一切都要以知识为核心,在教师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评价过程的实施均已知识为中间力量,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旨在让学生提高基本的知识能力,忽视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基本素养的培养,致使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独自创新能力更差,普遍的创新素养缺失,从事科技活动急功近利等等.

2.2 传统注重学历和证书致使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急功近利

在我国跟多用人单位比较注重于学生在高校的所获取的荣誉,在进行应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提高更多优质的获奖证书以及更好的大学毕业证书,由于社会找工作的需求,致使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学生一窝蜂式的疲于奔命于考核各种证件外语四级证、计算机证、普通话中以及与专业相关的证件,由于证件在找工作过程中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在现实中的很多高校大学生在进行创新研究过程中也急功近利,弄虚作假,不看重科学研究自身的意义,更加注重所获取的证书,使得我国高校学生的创新教育走向畸形.

2.3 高校缺少必要的学术氛围,科技创新环境相对较差

高校作为我国重要的科研基地,承担着国家部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国家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现实的我国很多高校没有能够很好地的执行国家所下达给各个高校的具体任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而是将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职称的评聘,领导级别的获取等方面,使得高校的学生氛围和学术环境不良,不利于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接受正统的教育,不利于学生科研素质的提升.

2.4 高校教师对于学生的科技创新的指导相对较少

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每天的主要工作便是教书、备课、撰写科研论文,再就是忙于必要的人际关系的应付,很少有教师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与教育,从客观角度上讲不利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在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过程中,拥有相关领域教师的专业指导,则学生的科技创新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也会为学生节约必要的时间.在高校的学生创新过程中,虽然学生是创新的主体,但也不能缺失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并且在现实的工作过程中,这也是教师的分内工作之一,教师应发挥自身在相关知识的优越性,对学生的创新进行必要的指导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素质精良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 结束语

创新教育是高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日后在同行业领域内的竞争意识具有积极作用.而科技创新能力对于现实大学生的成长又具有:科技创新是时下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科技创新是时下大学生自我能力完善的需要等作用.在现实的高校教育中,由于现实原因致使创新教育开展不力,出现创新教育在高校开展不力的主要原因有:教育观念相对落后,侧重于学生知识的教育忽视科技创新能力的教育;传统注重学历和证书致使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急功近利;高校缺少必要的学术氛围,科技创新环境相对较差;高校教师对于学生的科技创新的指导相对较少等,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我国很多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相对单薄,创新教育开展不力直接制约了高校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创新能力出色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I〕邓春岩,等.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2〕杨震.试析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业月刊,2006(4).

〔3〕陈德静,等.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J].江苏高教,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