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应高度重视大学生质量意识的培养

  • 投稿马汝
  • 更新时间2015-10-24
  • 阅读量379次
  • 评分5
  • 93
  • 0

任萌 温恒福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大学教学质量包括“教”的质量和“学”的质量,“教”的目的在于促进“学”,教的质量最终要体现在学的质量上,教学质量分析不能只限于教的因素分析,而要教与学并重。其实,学生如果有较高的教学质量意识与质量能力,也会带动教师的“教”,从而提高教学系统的整体质量。

一 大学生的质量意识低是影响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根据IS0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的定义,质量指的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需要的程度”,即某一客体能否满足其主体需要的程度。克劳士比则把质量定义为符合要求。质量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质量的一种反映,即对活动、产品或服务符合标准或满足需求程度的反映。高质量意识表现为重视质量、爱惜质量、追求质量、巩固与维护质量,也就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让活动、产品或服务更好地达到应有的标准,更好地满足需求。对于学生来说,质量意识指的是在学习、教学与生活中重视质量,主动采取追求质量的行为措施的心理活动。质量意识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学生的质量意识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学生质量意识的确立会促使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看重“质”的追求,进而影响其学习态度的形成和学习行为的倾向。其次,学生的质量意识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自觉性。质量意识就是一种自觉地去保证自己所产出产品的品质,这既是对学生自身也是对社会负责的一种态度。近年,社会责任感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更是将“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为战略主题,因而,要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将质量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教育结合起来,在培养社会责任感中提高质量意识,在提高质量意识中培养社会责任感。最后,学生的质量意识对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积极的影响。学生质量意识的强化能有效地促进其追求高水平的人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但现今,大学生质量意识存在诸多问题:第一,大学生上课质量意识不高。多数大学生都有过迟到、早退、逃课等现象,同时学生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课堂上听课效率低,积极性差,有些同学选择自认为是重点的知识去听,有些同学看心情去听,更有甚者完全不去听课。就上课状态来说,有些同学上课就是来看课外书,有些同学上课是来打游戏的,更有些同学直接将课堂当成了补觉之所,不得不说,大学生严重缺乏上课的质量意识。这种上课状态,直接影响教师教课的情绪与态度,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第二,大学生缺乏作业质量意识。多数大学生应付教师所留作业,拖延至最后一刻才开始动笔,对于作业内容,更是不假思索,“百度一下,我就知道”的作风在大学生中盛行。高质量作业少之又少,更谈不上创新之点,大部分学生作业千篇一律,极其“模式化”。学生对待作业应付了事,教师自然也只能将作业质量的衡量标准降低,所留作业已丧失其反馈教学成果的功效,使得整个教学环节只能“晓头蛇尾”,残缺不全。第三,大学生生活质量意识淡薄,缺少认真、仔细、踏实、精益求精的精神与习惯,做事流于形式,只看重表面功夫,而很少踏踏实实地做真真正正的“质”的研究。质量意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水平,也影响了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信心,是提高教育质量必须面对,必须认真研究、切实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 应把质量意识当作人品来培养

人品是能力施展的基础,它不仅表现为一个人的品位、品质与内涵,更是个人素质的展现和境界的追求。人的品格是人一生中永恒发展的主题,追求人品就是要当高修养、高水平的人。树立高质量意识,努力做高质量的事,就是立德树人必须高度重视的人格品质。

首先,质量意识的确立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塑造。质量意识的确立为培养人的道德情感提供了一种途径,促使人的品格得到丰满。在学习过程中,拥有质量意识的教师及学生会对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有责任意识,为了共同的愿景,彼此之间树立相互信任、友好、认同的道德情感,进而培养和塑造了人的健全品格。其次,质量意识的确立影响了人品的发展方向及人生目标。质量意识作为人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并制约着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在人格的优化中起着强大的动力作用。高质量意识的人,会从自身实际出发,认真制定明确的人生目标,践行高质量行为,以提升自我的人生水平、人生高度和人生价值。最后,质量意识的确立对人格障碍的调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人格障碍是一种心理上的变异,主要表现在对环境的不适应,人际关系不和谐,自卑、羞怯等。而质量意识的确立会促使人们在行事时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与行为,为共同追求的目标努力,进而调节彼此的情感,增进彼此的信任度,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增强自我效能感与自信心。总之,质量意识作为一种深层次的心理因素,作为人的一种人格与行为要素需要我们同对待人品一样给予其更多的关注。

三 提高大学生质量意识关键在于养成其质量行为与习惯

质量意识与质量行为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高质量意识能引发高质量行为,高质量行为也能进一步增进和强化高质量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引导、要求、规范、评价等手段,使学生认识到质量意识的重要价值,感受到质量意识的内在价值,获得积极的质量行为的体验,得到应有的肯定与评价,进而坚定自己的质量意识,形成坚定的质量态度,做一个有高质量意识的高素质大学生。

第一,教师要积极地做好质量意识宣传,帮助学生掌握质量标准与要求。教师应对学生和教学效果怀有高质量的期待,帮助学生认识质量的价值与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开展有关“质量在我心”、“行为水平即质量”等主题班会或演讲比赛等,在活动中渗透和宣传质量意识,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学习的质量标准与要求,提高自身的质量态度与能力,脚踏实地地履行质量行为,高标准地付诸行动,改变不良的质量心态与行为倾向,时刻将质量放在首位。第二,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告诉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活动才是规范的,符合要求的。教师的要求越具体越明确,学生的学习越容易达标,越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质量习惯与质量意识。第三,教师要做好学习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教师应从学习的各个环节人手,高度重视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如预习、听课、作业、考试、课外阅读、社会实践等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对学生学习的每个环节进行监控与帮助。高校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学习全过程中各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不仅要重视每一个学习环节的质量管理,更要将学习的全过程看成一个整体的、综合性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具体的教学质量管理中,教师所教内容应以生活实践为导向,所预留的作业更应结合所学内容,以实践活动、调查、汇报形式为主,考试和测验的目的也不仅是要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和检测,更是要突出如何把知识植入于大学生的生活,潜移默化、授之以渔的全过程。第四,教师要在培养质量意识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由于先天的遗传、外在环境和接受教育的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呈现出了诸多差异。面对差异,教师要在培养质量意识的过程中“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在备课时教师就要预想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差异,要根据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标准,寻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对待学习认真、踏实、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予以赞许和督促,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当地提高学习的质量标准,帮助学生树立高质量意识。面对学习懒散、拖沓、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消极的学习心理,从他律转向自律,多关注其优点,培养其学习兴趣,最终在其认真地投入学习的过程中树立他们的质量意识。教师要正视差异、关注差异,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并赏识每位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质量意识与质量行为。第五,大学生质量意识、质量行为、质量习惯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心理学中的“21天法则”在培养学生的质量习惯中具有参考价值,它告诉我们培养和改变学习习惯需要一个长期的坚持过程。质量意识的培养,质量行为与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信手拈来的,它需要教师不仅要在教学的初始阶段设立高质量的教学目标,更要在教学实施的全过程中持之以恒地坚持高质量的教育,实施长期的高质量教学。面对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反复的心理与行为,教师要及时、细心地观察,抓住特殊的时期与机会,予以合理的疏导与帮助,采取合适的预防反复的方法,使学生重新回到学习的高质量要求上,坚持高质量的行为与习惯,以此来提升自身整体素质,获得人生幸福,这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最终目标。

总之,大学生是大学教学活动的重要主体,提高大学教学质量,不仅要关注教师,也要重视学生,特别是要加强大学生质量意识的培养,把质量意识当作人品纳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之中,从上课、听课、发言、作业、参加活动等具体细节人手,培养大学生的质量态度、质量行为与习惯,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在提高教育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2]菲利浦·克劳士比.质量免费[M].杨钢,林海,译,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

[3]马林.全面质量管理(第二版)[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龚益鸣.质量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