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以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投稿汉桃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1021次
  • 评分4
  • 28
  • 0

钟远珍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50)

摘要:高职学生是一个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敏感群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高职学生的关注和喜爱。但网络在给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了诸多负面的影响。因此,分析和认清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主线,采用访谈法,结合个案分析,探索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网络环境;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9—0087—04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电脑普及率相当高,网络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它能使学生更广泛、更快捷地了解社会、了解世界、获取知识、掌握本领。网络时代赋予学生的特点是精通网络应用、思维活跃、朝气蓬勃、有较强的探索精神,另一方面,他们大多数没经历过艰苦生活的磨练,从小备受长辈宠爱,政治立场、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人生态度等方面容易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1]从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以来,本人与高职学生有更多的接触机会。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享受着网络技术的便利性、快捷性和沟通交流方式的多样性等好处,与此同时,也困惑于网络技术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弊端和挑战。

查阅相关文件,发现近些年来,学术界对网络技术的研究层出不穷,褒贬不一。在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关系的研究领域,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多数研究文献都倾向于支持使用网络技术作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如孙藜玮、闫乃鹤认为,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独特的优势。第一,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形式。在网络环境下,各种传播介质正在不断地向多样化发展,声音、视频、文字等都是网络传播的主要形式,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媒介传播形式。第二,利用网络环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重视的问题,只有沟通顺畅才能够了解学生当前的思想状况,才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才能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出来问题。[2]也有相当多的论文分析了网络技术给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种种困境,敬菊华论述了网络的开放性使高校教育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影响,网络环境的不可控性从信息质量上污染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网络的互动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由直接的面对面变成了间接的隐蔽方式。[3]赵毅阐明了传播方式的改变、传播内容的不可控性和广泛性以及网络技术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4]姚春林认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政治立场、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人生态度等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个别学生不能实现客观现实和虚拟之间的角色转换,形成心理错位和行动失调,出现“网上潇洒,网下木讷”的情况,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5]杨程茵、朱忠祥撰文指出,网络文化的繁杂多样和强大的思想渗透性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的阻力主要表现在: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多元困境、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骤减、高职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偏差严重以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建设力度不够。[6]韩雪指出网络的发展也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特别是网络中的虚拟世界对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网络虚拟世界的完美性使许多大学生恋网成瘾,他们上网时精神亢奋,下网后情绪低落,过分沉溺于自己的虚拟世界,而消极地对待甚至逃避充满缺陷的现实世界。[7]以上文献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但不够具体和深入,没有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和主要途径谈网络的具体影响。鉴于此,本文试图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主线,采用访谈法,结合个案分析,探索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一、网络基本特征简述

网络这个新生事物与传统的传媒相比,优势显著:第一,信息量巨大。网络上的信息内容之丰富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且呈几何级数增长。第二,内容繁杂。网络信息中存在着系统的文化意识与混沌的心理的相互渗透与并存、文化精华与文化糟粕的交织缠绕、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互相抵御的交互性和跨文化性。第三,传播速度快捷。目前,网络信息正以小时为周期甚至以分钟为周期更新信息。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很方便地随时了解世界正在发生的各种各样、方方面面、千奇百怪的大事、小事。第四,自由度高。具有传播的跨地域特点和监管的跨国界特点。第五,交往中平等性、民主性强,呈现交往的跨身份特点。人们在网上的交往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交往,性别意识、年龄意识、身份意识已被淡化,社会身份的限制也在网上被消解,表现出模糊和错位。[8]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9]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近年来,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探讨越来越多。周湘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等五大基本要素。[10]这五大要素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本文的论述则围绕这五大要素展开。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有的途径

根据《意见》强调的内容,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则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课堂教学

大学课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在讲台上和教材中不得散布违背宪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和言论。教育信息技术在高职学生课堂的普及率达到100%,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都运用了多媒体教学。

2.社会实践

探索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3.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禁止在学校传播宗教。

4.心理健康教育

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地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其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5.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

高等学校从严治教,加强学生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切实为大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

网络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所有实施途径当中。从课堂教学到谈心活动,网络无处不在。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网络,甚至要依托网络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网络给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困境

近年来,网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快速的普及,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中国上网人数据世界首位,网民的最大构成群体是学生,95%的在校大学生是网民。网络传媒成为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娱乐、交友和沟通的最重要的手段。[11]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呈现爆炸性的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着网络,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信息来自于网络,大学生的语言、思维、观念无不受着网络的影响。[12]其快速膨胀式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难以遏制的隐疾,特别是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迷失,无理想和信念

理想信念教育要求学生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学习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知识,认识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发展,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事实上,成长于信息爆炸网络时代的高职学生,在小学时代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已经接触了网络,获取知识不再局限于书本和课堂,其知识的储备是老师和家长无法掌控的。[13]网络环境是一个没有边际的世界,是开放性的、全球性的、多元化的,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这里汇聚、交织。东西方的价值观、传统与现代的价值观、各种思想意识形态都在与我们的主流价值观争夺着思想阵地。网络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取向呈多元化趋势,毫无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的学生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为之奋斗。因此,不少学生受网上不良思想影响较深,在不同程度上对是非的鉴别判断能力缺失,导致功利主义、唯我主义等思想泛滥,过于务实,缺少远大理想。访谈对象中的A学生,是任课老师反映旷课次数较多的学生之一。他自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知识乏味无趣,上课没精打采,大多数时间是在寝室上网玩游戏,偶尔去篮球场打球,认为网络游戏中充满乐趣,满足于这样的生活。进学校读书是因为是父母要求的,自己并无太多想法,人生没有什么规划和追求,以后做什么工作都无所谓。其他同学要么开小差、玩手机,要么直接趴在教室课桌上睡觉,认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此一举,毫无意义可言,所以,宁可留在寝室上网也不愿去上课。学生这种只爱网络游戏,无任何抱负、无所谓的生活态度会给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大大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二)民族精神弱化,追求个人享受

民族精神教育要求学生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很多高职学生可以在寝室、自习室用笔记本电脑或手机随时随地上网,可以说,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网络的联系日益密切,学生更容易了解社会的信息与动态,但他们与社会实际接触不多,不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容易轻信网上的一些错误、偏激的思想和言论,因而,他们的思维趋向于越来越朝务实的方向发展。[13]访谈的B学生盲目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自己封锁在“自我”的狭小天地里,目光只锁定在自己的一时得失,崇尚享乐,没有忧患意识,急功近利,不愿意付出,一心只想不劳而获,喜欢走捷径,把个人凌驾于家庭、集体和国家之上。对于国家的未来和现实的社会民生问题麻木不仁,漠不关心,只看眼前既得利益,没有为祖国发展和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抱负,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目标,缺乏学习动力和求知欲。自我意识很强,个性十足,不愿意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

(三)道德素质不高,社会公德失范

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更是很快就接受了上网这种便捷的获取外界信息的方式。同时,随着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每人一台电脑上网已经不再是梦想。网络拉近了人与世界的距离,但却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访谈的C学生是属于比较典型的“90后”,她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包容性,人文知识匮乏,心理年龄落后于生理年龄,希望脱离学校和家庭的束缚,又没有自我约束和管理的能力,整天沉浸在网络之中,忽视了与外界的联系,久而久之,养成了我行我素的习惯。这样的学生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最终导致与学校、家庭、社会产生巨大的隔阂,进而造成社会公共道德缺失,信仰缺失。

(四)法纪观念淡薄,防骗意识薄弱

网络环境本身是虚拟的,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规范,网上行为主要取决于网络使用者的自觉和道德责任感,缺乏有效的监控和约束,容易造成道德责任的削弱、自由意识的泛滥、道德法律观念的淡化、自我保护意识弱,轻信网络上的不法分子,造成自身精神上和财产上的损失。访谈中的D同学是家里的老大,来自一个经济困难的家庭,父母在老家从事体力劳动维持家中的生计,兄弟姐妹五人都在上学。他在寝室中使用同学的电脑上网查找资料,浏览网页的过程中偶然看到一个资助大学生就学的机构,只要预付3000元即可获得一笔10万元的贷款,无需利息,不限时间。他认为只要拿到10万元,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还保证了家里的其他开支,结果却是,他不仅没有拿到贷款,还损失了7000元。痛恨骗子的可恶行径之际,他更自责,悔恨自己的无知,悔恨自己的一时冲动,悔恨自己的法纪观念和防骗意识薄弱。

(五)心理发展不健全,人际关系淡漠

网络世界是以网络为基础的相互联系的上网成员的总体,就如一个虚拟社会一样,会给人一种足不出户便拥有一切的假象,从而使部分学生沉迷于个人小天地,变得“闭关自守”起来,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之中,加剧了大学生的自我封闭,也造成人际关系的淡漠,使得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往的机会减少,极易陷入人格与交往情境双重分裂的情形中,久而久之,使人容易产生非社会化的倾向,导致交往能力下降,人际关系淡漠,造成人际情感逐渐萎缩、淡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异,甚至成为“网络疏离症”患者,导致身心异常。访谈中有5个学生出现人际交往障碍问题,他们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认识班里的同学,在寝室里也是寡言少语。其中,E同学曾经在网上认识一个网友,有相识恨晚之感,觉得两人志同道合。他兴致勃勃地应邀到上海会见网友,回来时却垂头丧气。后来,一提起这事,他就摇头,说是遇人不淑,被“忽悠”了。原来该网友并没有按时赴约,之后两人断绝了交谈。此次事件之后,E同学的性格变得更加孤僻。

四、结论

网络在给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人格心理造成较大影响,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带来了较大的冲击。面对高职学生深度卷入网络的新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更新观念,正视网络,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思想引导,畅通沟通渠道,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校人才培养需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叶晓菡.网络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科教导刊,2011(12).

[2]孙藜玮,闫乃鹤.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1).

[3]敬菊华.试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2(2).

[4]赵毅.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2).

[5]姚春林.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12(4).

[6]杨程茵,朱忠祥.网络条件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思考[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3).

[7]韩雪.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8).

[8]周小金,周立.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探[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2(2).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

[10]周湘莲.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创新[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5).

[11]房尚文.网络传媒时代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新闻知识,2010(6).

[12]曾杰,王继子.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13]曹智.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策略[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2(4).

附录:访谈提纲

请你配合老师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请你谈谈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看法。

2.你每天上网时间有多长?主要是干什么?

3.你如何看待网络的作用?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

4.平时和同学交流多吗?有和朋友出去玩吗?

5.学校社团协会以及集体活动,你参加了哪些?

6.你读大学有什么目标吗?

7.你以后想从事什么工作?想过怎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