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探析

  • 投稿臆想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760次
  • 评分4
  • 89
  • 0

冯丽 谭园园

[摘要]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出现了多样化的价值观,使学校思政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可以拓宽教育方式,丰富教育内容。文章建议重视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通过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结合,通过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运用网络互动交流、调整课程设置等方式,实现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协同促进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简介]冯丽(1983-),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谭园园(1982-),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河北石家庄05007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4-0049-03

2006年,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工作方面提出,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上,一定要把德育放在首位。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就业压力的日益严峻,使高职学生出现了多样的价值观,一些错误的价值取向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明显抬头,出现心理问题及异常的高职学生群体日渐增多,采用传统的思政教育方法已经不能高效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复杂的思想和心理问题。新的形势下,应认识到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学科,因为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联系,它们才有结合的可能性,也因为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之间的区别,它们才有结合的必要性。

一、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一)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之处

1.理论基础不同。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目的是满足社会的意识形态教育需要。而心理教育是以心理健康理论和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治疗等为基础的,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矫治,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平衡人际关系,消除心理障碍。

2.工作内容不同。思政教育侧重于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心理健康知识、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等方面的教育。

3.施教采用的方式方法不同。思政教育采用正面和榜样示范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改造和引导,端正学生的政治立场,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主要对问题学生群体进行心理辅导,采用讨论和面对面交谈等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提倡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和理解,重视问题学生的情感体验及行为训练,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促进心理存在问题或者异常的学生逐渐恢复健康。

(二)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关联

1.人才培养目标一致。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都是学生,都是为了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服务的,目的都是丰富大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提升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思政教育通过不同方式和途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影响,在学校举行的一些良好的文化活动与思政教育课程,能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使他们形成崇高的意志品质。心理教育重在学生心理层面,意在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问题学生克服自身心理障碍,提高自信心,有效预防和疏导学生的心理异常苗头,将问题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情感体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由此可见,两者的最终培养方向和目标是一致的。

2.两者互为前提和条件。心理是思想的基础,思想的发展变化要受心理的影响和制约,心理活动方向也受思想的支配。因此,两者在育人的具体工作中是相互交汇来发挥作用的。

首先,在校大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思政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实施。一些大学生不能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对现实社会的认识也不够客观、不够真实,导致出现了许多问题,通过思政教育可以纠正大学生的理解误区,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认清社会现实,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也正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现。

其次,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够更好地巩固和深化思政教育取得的良好成果。拥有健康心理的人基本都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积极向上的追求和较强的自制力,从而较易接受思政教育。因此,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保证思政教育取得良好的成果。工作人员对学生的疏导不应仅停留在心理这一层面,还要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心理疏导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高效解决问题。

二、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一)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处于人生最丰富最活跃时期的大学生,也正面临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和矛盾冲突,容易产生各种的心理问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成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就目前各高职院校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一些国内的调查研究也表明: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是在校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于大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如下:心理承受能力差,丧失自信,导致自卑;不适应人际交往使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恋爱困惑及无法正视失恋引发的自杀、他杀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面临激烈的就业与择业现实导致的心理压力;等等。因此,需要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开拓创新,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找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全方位地实现两者的结合。

(二)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有利于相互渗透、补充和促进

1.两者的培养目标一致。思政教育工作者应不仅仅注重对学生道德的培养,还要注重对学生内在潜能的开发,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培养“四有”新人,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使他们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心理健康教育要增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培养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教育也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所以二者能够有机结合在一起。

2.两者有机结合可以拓宽思政教育的方式。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可以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使大学生能够自觉运用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使思政教育工作更适应现实生活状态,进而取得良好效果。

3.两者在内容上能够相互补充。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但是缺乏对学生人格意识的关注,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如何应对挫折、适应竞争等问题没有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引导。心理健康教育在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误区的同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两者的结合能够让学生面临学习、人际关系、爱情等问题时,避免各种压力对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应对挫折的能力。

4.两者结合可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大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育逐渐趋于成熟,学校对其进行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起着很大的指引作用,会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不过,社会上不良因素也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中,导致一些学生的思政课逃课率极高,认真听讲的学生很少。鉴于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心理健康干预训练,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途径

(一)重视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目前,普通高校中从事思政教育的教师队伍经验丰富,但也有不足之处,其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有待提高,专职思政工作者与思政教师之间缺乏合作。比较而言,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不健全,很多院校受条件限制,没有比较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和科班出身的专业心理学教育教师。应对从事思政教育的一些人员,尤其是学生辅导员进行专门培训;对专兼职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技能训练,提高他们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水平;培养他们较强的科研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教育科研活动;促进同行业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共同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二)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相结合

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应在教育方法上相互学习和借鉴,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一方面,思政教育要采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咨询和辅导的方法,把心理学引入思政教育中,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利用思政教育的教学形式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相结合

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都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对人的心理层面的关注,通过对学生自我意识、人格的培养和情绪管理等进行教育;思政教育更关注个体的思想倾向、行为习惯。较之心理健康教育的细致性,思政教育更加宏观,二者相结合才能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从内容上看,思政教育对大学生的品质和理想信念培养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组成部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

(四)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实现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高职院校要加大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利用多种渠道和途径,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把校园文化中的先进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现代文明行为、健康生活方式等传播到广大学生中去,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五)利用网络开展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院校应构建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网络教育平台。网络具有虚拟性的特点,学生在网络上可以毫无顾虑地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况,教育者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准确地对受访者进行指导,相互交流沟通并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

(六)实现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的结合

依据高职院校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课程设置上,应把心理健康教育吸纳到“两课”教学中,也可以开设心理咨询选修课,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人思政教育中,实现两者的结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冬生.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J].思想教育研究,1997(5).

[2]黄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初探[J].宜春医专学报,2000(Sl).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4-10-15.

[4]李伦娥.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4-06-15.

[5]赵水琛,试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3).

[6]梅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7]励骅.地方新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困境与出路[J].铜陵学院学报,2008(2).

[8]范美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探究[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