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新时期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探究

  • 投稿变美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268次
  • 评分4
  • 82
  • 0

张云

摘要:高职学生与普通院校的大学生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不同的心理特质。目前高职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有:高考失利的挫折导致的自卑心理、经济贫困的挫折导致的自惭心理、学业不佳的挫折导致的厌倦心理、择业不利的挫折导致的悲观心理、人际交往挫折导致的孤独心理。针对这些心理问题,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学生的挫折教育,全面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高职学生端正认识、调整心态、自我调适,不断提高其自身心理素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张云,女,南通科技职业学院讲师,扬州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0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1-0070-03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新生事物,它肩负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使命,作为培养高层次、高技能的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强化基础、拓宽专业、提高技能,而且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其中,心理健康是关系人才质量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和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给高职学生带来了很大冲击,他们必然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种种矛盾和挫折,由此也就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现代社会竞争激烈,需要拥有健壮身体、健康心态、健全人格的人才。因此,加强高职学生的挫折教育,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摆在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必须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一、高职学生面对的挫折及由此带来的不良心理

(一)高考失利的挫折导致自卑心理

高职学生大多是由于高考成绩不佳而选择就读高职院校,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没能顺利进入本科院校无疑是个较大的挫折,不少高职学生都有一种“非正规”大学生的感觉,尽管近几年来高职教育得到快速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高职录取分数线较低的现实,高职学生入学时普遍存在着“大学去不了,只有上高职”的自卑心理。而且,由于社会上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使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处于劣势,自卑心理就更加严重。

(二)经济贫困的挫折导致自惭心理

自高校全面实现“并轨”以来,高校困难学生的比例不断增大,“特困生”问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在特困生中,有的因为借贷交学费背负着沉重的经济包袱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的因为衣食无着落而日夜焦虑不安,有的因为害怕同学知道自己的贫困状况而疏远人群、封闭自己。明显的贫富差距和沉重的思想负担容易使部分特困生产生自惭和羞愧心理,对自己的人生失去信心,遇事消极悲观,不能以积极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来面对各种困难。

(三)学业不佳的挫折导致厌倦心理

在中学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关起门来死读书”的生活模式,由于中高考的压力,老师只注重学生的分数,成绩不好的学生经常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致使许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产生孤僻心理,有什么事情也不愿意和老师、同学交流,学习兴趣不浓,人际交往能力差。高职学生来到大学后,学校衣食住行、经济开支和待人接物都要靠自己来处理,大学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教学环境都产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不仅要通过各门功课的学习拿到毕业证书,还要考取各种各样的技术等级证书。面对这些变化,有些高职学生无法适应高职教育实用性、广博性、专业性、创造性的特点,学习上较为盲目,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学业上的不成功容易导致高职学生感到无望,对周围的一切产生厌倦心理,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

(四)择业不利的挫折导致悲观心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大学生越来越多,高职学生就业困难,这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现在用人单位对员工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有的明确要求只招本科生和研究生,这让很多高职学生失去了就业机会。面对这种窘境,有的高职学生专科毕业后,不得不继续深造,进行学历提升。部分高职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专转本”考试、自学考试等取得更高的学历,有的高职学生参加成人培训、函授取得更高的学历,部分高职学生在提升学历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不得不中途放弃,于是选择了逃避,内心产生焦虑,而他们自己不知如何调整。[1]

(五)人际交往挫折导致孤独心理

由于青春发育后期的高职学生自尊心和好胜心都很强,加之个人修养水平、知趣爱好、家庭教育及秉性、习惯等诸多个体差异,使得他们彼此在相互交往中难免会有不和谐的因素。有的学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畏缩胆怯,有的因为自卑或缺乏自信导致交往范围很窄,也有一些同学过度自尊,过分敏感,在交往中屡屡受挫,这些人际交往的挫折极易导致学生产生孤独、自私的心理。

二、加强高职学生的挫折教育,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强化职业教育,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既动脑,又动手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针对高职学生普遍对高职教育特点认识不清,对自身定位不准这一现象,教师应不断强化学生职业教育信念,帮助学生尽快走出“读高职没前途”的传统观念误区。教师要帮助高职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角色,尽快使他们认清自己所学专业的优势,从而激发出其内在的热爱专业的动力,进而养成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实践是人才成长的大课堂,高职学生的耐挫能力必须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很多高职院校因为培养人才的需要让学生在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和顶岗培训,校企同心协力,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和谐宽松环境氛围,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感受企业文化、摆脱自卑感,不仅可以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在这些活动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和战胜它,切不可退缩和畏惧。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增强抗风险、抗突发事件的抵抗能力。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师团队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都需要专业知识,而现在高职院校一般都配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与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师相比,高校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有心理学家和心理医生双重身份,遗憾的是现在高职院校中同时具备这两种身份的教师并不多。很多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多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或者只是自学拿到了心理咨询师证。

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者,学校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是非常必要的。(1)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应该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专职心理咨询老师,可以针对在校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给予专业指导;(2)学校要培训一批系统学习心理学基本知识、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方法和技巧的兼职心理咨询老师,例如团委干部、辅导员、班主任老师等;(3)学校也可以聘请一些其他院校的专业心理咨询老师。高职院校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加强心理健康教师团队建设,有助于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2]

(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控、积极进行自我宣泄

大多高职学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在他们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失败的阴影,这种失败情绪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他们自身潜力的发挥,影响了其内在的自尊和自信。此外,高职学生年龄较小、人生阅历较浅,因此他们遇到挫折时往往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摆脱不良情绪,保持愉快的心理体验,进行积极的心理防卫。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学校应定期开展心理讲座,如在新生入校时,举办适应大学生活的专题讲座;在学生毕业前夕,举办择业心理赴澳讲座;在复习迎考前夕,举办自我减压法讲座等。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园网站、主题班会、咨询接待、入学教育等形式来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教师还应交给学生一些自我排遣、宣泄的好方法,比如在遇到挫折时可以找老师、同学、老乡以及亲友将心中的积闷讲出来,也可以进行自我倾诉,把痛苦与不快述诸笔端,写成日记或文章。这样可以起到稳定情绪、理清思路、调整认识的作用。此外,还可以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如打球、唱歌、郊游等,以转移和冲淡因挫折带来的心理压力,走出心理阴影。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优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学生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校园文化以形象直观的表达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各种可感可知的情境之中。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先进的文化有利于推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笔者认为就高职院校定位而言,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应该是健康、充满活力的。这种校园文化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风采、张扬生命个性、释放内心激情的平台,一方面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另一方面在潜移默化中指引学生的发展方向,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实际和年龄特点,有针对性、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宣传媒介和有利契机,组织社团、院系、班级、宿舍开展形式多样、大小不一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发挥特长、表现才能和施展个性的机会和场所,营造健康活泼的氛围和宽松和谐的环境,弘扬优秀校园文化,以高尚的精神情操来陶冶和激励学生,把活动看作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搭建“平台”和创新渠道。[3]

综上,作为大学生群体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生,由于承受更大的社会竞争压力,身上具有更多特殊性,其心理健康问题更为重要。只有在正确认识和分析高职学生心理状况和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对于高职学生健康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4,5]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自我评价普遍不高的现状,在实施心理建康教育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实践参与和内心体验,丰富和加强学生的积极心理感受,注重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塑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顾曙敏,王洪福.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原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29):91.

[2]赵雪莲.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106.

[3]周新梁,陈遇春.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继续教育研究,2012(12):118.

[4]吴丽玟.90后高职学生心理偏差行为表现及健康培育方式探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56-59.

[5]吴艳.高职院校新生心理测试结果的分析与建议[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55-57.

[责任编辑李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