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外科学论文范文,外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血常规、凝血指标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5-21
  • 阅读量77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 探讨血常规、凝血指标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DVT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10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为对象,根据DVT发生情将患者分为DVT组和非DVT组。检测患者血常规及凝血指标,并分析其预测患者发生DVT的效能。结果 DVT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PT)水平低于非DVT组(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高于非DVT组(P<0.05);两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比较未见差异(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OR=3.387)、D-D(OR=2.544)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预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DVT的AUC、敏感度、特异性、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835、68.18%、91.03%、6.54×109/L。D-D预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DVT的AUC、敏感度、特异性、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942、95.45%、84.62%、5.02 mg/L。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后发生DVT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及D-D水平明显升高,检测中性粒细胞计数及D-D有助于预测患者术后发生DVT。

  

  关键词:血常规; 凝血指标; 神经外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

  

  Application Value of Blood Routine and Coagulation Indexes in Postoperativ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Neurosurgical Patients

  

  NIU Xiao-ning LIU Rui

  

  Department of Medical,The Beihuan Hospital of Xi'a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Xingyuan Hospital

  

  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高达30%[1]。已有研究证实高龄、卧床时间延长、应用脱水剂、手术过程复杂等均可增加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DVT的发生风险[2]。DVT发生的病理基础为机体的凝血功能发生异常,进而导致血液的凝固性升高,血常规及凝血指标均为反映机体凝血状态的常规指标[3]。本文特此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为对象。纳入标准:均接受神经外科手术;入院时超声检查无DVT;入组病例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排除标准:存在手术禁忌证;合并全身性感染;入院时高度怀疑下肢DVT形成者;非首次手术者;近期接受外科大手术治疗者;凝血功能异常或合并血液性疾病;近期服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根据患者术后DVT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DVT组和非DVT组。DVT组22例,年龄42~75(58.15±7.32)岁,男14例,女8例,高血压5例,糖尿病3例。非DVT组78例,年龄41~75(59.14±7.50)岁,男51例,女27例,高血压18例,糖尿病12例。两组年龄(t=0.549,P=0.584)、性别(χ2=0.023,P=0.879)、高血压(χ2=0.001,P=0.973)、糖尿病(χ2=0.041,P=0.83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检测红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 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D二聚体(D-dimer,D-D)(酶联免疫法)、血红蛋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用spss 21.0。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用Logistic分析影响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DVT的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中性粒细胞计数、D-D预测患者发生DVT的效能。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常规水平比较(表1)

  

  DVT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DVT组(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高于非DVT组(P<0.05);两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比较无差异(P>0.05)。

  

  2.2 两组凝血指标水平比较(表2)

  

  DVT组D-D、Fbg水平高于非DVT组,a PTT、PT、TT水平低于非DVT组(P<0.05)。

  

  表1 两组血常规水平比较

  

  表2 两组凝血指标水平比较

  

  2.3 影响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DVT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意义的因素红细胞计数(>4.23×109/L=0,≤4.23×109/L=1)、血红蛋白(>122.97 g/L=0,≤122.97 g/L=1)、中性粒细胞计数(≥5.89×109/L=0,<5.89×109/L=1)、D-D(≥4.87 mg/L=0,<4.87 mg/L=1)、Fbg(≥3.02 g/L=0,<3.02 g/L=1)、a PTT(>34.52 s=0,≤34.52 s=1)、PT(>11.39 s=0,≤11.39 s=1)、TT(>16.14 s=0,≤16.14 s=1)作为自变量,将患者术后DVT发生情况(未发生DVT=0,发生DVT=1)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OR=3.387,95%CI:1.404~12.951,P<0.001)、D-D (OR=2.544,95%CI:1.116~7.993,P=0.022)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DVT关系密切(P<0.05)。

  

  2.4 中性粒细胞计数、D-D预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DVT的效能

  

  中性粒细胞计数预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DVT的AUC、敏感度、特异性、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835 (95%CI:0.748~0.902)、68.18%、91.03%、6.54×109/L。D-D预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DVT的AUC、敏感度、特异性、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942 (95%CI:0.876~0.979)、95.45%、84.62%、5.02 mg/L。中性粒细胞计数预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DVT的AUC与D-D比较无差异(Z=1.794,P=0.073)。

  

  图1 中性粒细胞计数、D-D预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DVT的ROC

  

  3 讨论

  

  本文发现,DVT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高于非DVT患者,提示DVT患者炎症反应较为剧烈。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是影响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利用ROC曲线分析中性粒细胞预测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发生DVT的效能,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预测DVT的AUC为0.835,表明中性粒细胞预测患者术后发生DVT的价值较高[4]。

  

  本文结果显示,DVT患者D-D水平高于非DVT患者,提示DVT患者凝血功能亢进,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D-D为影响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D-D预测患者术后发生DVT的AUC为0.942,提示D-D预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DVT的效能较高。

  

  参考文献

  

  [1] 梁洁.术前血常规、凝血指标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DVT的预测效能[J].饮食保健,2019,6(22):253-254.

  

  [2] 赵信德,谢韬,连宗德,等.神经外科患者术前血清炎症因子及血常规预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8,34(5):742-745.

  

  [3] 孙楠.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围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凝血指标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1):144-145,147.

  

  [4] 王简明,凌毕益,文安笑.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及护理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1):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