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专中职教育论文范文,中专中职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尝试教育在中职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 投稿吊炸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220次
  • 评分4
  • 30
  • 0

文/寿祖平

摘要:尝试教育理论主张“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先试后导,先行后知”,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提高,逐步养成一种行为习惯,最终转化为一种自觉的精神。本文就如何利用尝试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做了一些探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尝试教育 中职 教学改革 机械制图

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特点:成绩相对较差,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沉迷于手机、上网,缺少人际交往,致使口头表达能力欠缺;上课容易分散注意力,学习缺乏主动性和持久度,玩手机、看小说是家常便饭。另一方面,当前“先教后学”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讲,学生被动听”的形式,严重忽视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其创新能力的挖掘。而尝试教育主张“先学后教”,其优点在于:学生人人都能主动参与尝试;学生进行了自学和尝试练习,在无意识中提高了自学能力和探究意识;学生在尝试练习中花费了比较多的心力,发现一些困惑的地方,迫切需要教师“析疑解惑”,这时教师的“教”就变成了“雪中送炭”;尝试练习能够暴露学生知识点的不足,使得教师的“教”更有针对性,学生练后又因知道不足而更听得进去。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改实践,以中职机械制图课中的识读螺纹轴零件图一课为例,谈一谈尝试教育在中职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与体会。

带螺纹的物品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较直观,而内、外螺纹的规定画法相对来说,对空间想象能力要求低一点,理论规定比较明确。所以在学习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见图1)。

一、点燃“尝试”激情,在“尝试”中实践

尝试教育是运用尝试思想和策略按一定的目标对人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培养的活动过程。其核心理念是坚持“尝试”,任何活动都要坚持“先让学生试一试”。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等待观望,还是大胆尝试?主要由精神支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的正是这种尝试精神。所谓尝试精神,是一种敢于探究、勇于实践、乐于冒险的精神,坚信“做到做不到,试一试就知道”。笔者在进行课堂设计时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组织教学的着力点,给学生创造接触实际问题的机会,通过让学生“试一试”解决困难,并让其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起其更多的学习主动性,进而不断尝试,不断提高。长此以往的实践历练,最终养成一种行为习惯。

自主阅读,积极尝试:

一是让学生到车工实训工场参观内、外螺纹的加工方法,并向实习指导教师借用带有内、外螺纹的产品。

二是列举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螺纹的例子,判别其是内螺纹还是外螺纹或者内外螺纹连接。

三是预习国标规定内、外螺纹的简化画法,并找出两简化画法的异同点。

四是归纳内、外螺纹规定的简化画法的经验口诀,为什么?

五是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走近生活,有充足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相关问题先进行适当的尝试,亲身经历问题的探究过程,提高其感性认识,并在实践中点燃“尝试”激情,从而克服被动学习甚至惰性的学习习惯,引起和激发学生探究,即“亲自尝试”。

二、构建“尝试”平台,在“尝试”中习惯

在个体“自主学习”“亲自尝试”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解决个体尝试过程中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引入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竞争,激励学生团队精神,从而在实践和历练中更加用心学习,不断“尝试解决”问题。

1.导入新课,吸引注意

师:同学们在预习中进行认真的尝试和实践,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实际问题,老师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现在以班级现有的4个大组为学习小组,组长负责组内讨论,派代表小组发言,答对的小组加l0分,积分最高的为优胜组。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有不同见解的小组,可以随时提出新的问题或做补充,我们酌情为他所在小组加分。

各小组:以竞赛的形式回答课前预习中的第1、2小题。

师:用课件演示螺纹的加工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交流,教师在巡视中了解各组讨论情况。一方面检验尝试实践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加强合作学习,同时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学习的主动参与度。

2.出示目标,突出重点

老师在上课前收集学生的“疑问”,最终将学生的问题提炼、归纳为4大类。

(1)国标规定外螺纹的简化画法中小径应该画到何处为止?螺纹终止线为何要画到大径?

(2)国标规定内螺纹的简化画法中钻孔深度比螺纹深度要深?其头部为什么要画成三角形?且三角形的锥角为何必须画成120°角?

(3)国标规定内螺纹的简化画法中剖面线必须画到何处为止?

(4)如果需要表示螺纹的牙型,又该如何表示呢?

设计意图:上课的主线围绕着解决学生的“疑问”展开,这样学习目标既清楚明了,又具体可行,贴近学生实际疑惑。同时学生在“先学”尝试中发现的问题,用“后教”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以学定教”。

3.合作探究,析疑解惑

师:出示问题2(国标规定内螺纹的简化画法中钻孔深度比螺纹深度要深?其头部为什么要画成三角形?且三角形的锥角为何必须画成120°角?)(抢答)

小组1:保证所加工螺纹的深度。

小组2(补充):钻孔深度比螺纹深度要深0.5D。

小组3:钻头头部为圆锥,而圆锥的三视图为一圆二等腰三角形。

小组1(补充):钻头头部为120°,故三角形的锥角必须画成120°。

师:各小组的答案对不对?小组分能不能加?

“能”“不能”……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师:出示内螺纹的加工图片(图2),由学生自己判断答案的正确与否,最后给相应小组加分。

师:总结内螺纹采用剖视图时规定的简化画法。

一是小径:用粗实线表示,小径取大径的0.85倍。

二是大径:用细实线表示,在反映为圆的视图中,大径用约3/4圆的细实线圆弧绘制。

三是螺纹终止线:用粗实线表示。

四是特别注意事项。 (1)若是盲孔,螺纹终止线到孔末端的距离可按0.5倍大径绘制,钻孔底部锥角按120°绘制。(2)孔口倒角圆不画。(3)剖面线应画到粗实线为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前的实践探究和尝试以及课内的合作讨论,不仅轻而易举解决了内螺纹规定简化画法中的难点问题,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也就更加活跃,同时也改变了学生每天“被提问”“被思考”的僵硬的教学方式,而更加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通过不断尝试,不断提高,学生逐步养成一种行为习惯,最终转化为一种自觉的精神。

三、总结“尝试”成果,在“尝试”中升华

1.尝试课堂自由、灵活但不散漫,无定式却有规矩

课堂总结是每节课的必要环节,是该课所学精华的梳理。总结可以由学生来完成,也可由师生共同来完成,但教师点评就显得尤为必要。笔者对“总结拓展”的环节是这样处理的。

师:前面我们一起攻克了本节的难点,但内、外螺纹国标规定的简化画法中,小径、大径的线型画法不同,且一不小心很容易搞混。同学们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理解和记忆?

……

师:请同学们拿出向实习指导教师借来的带有内、外螺纹的产品,触摸一下内、外螺纹,两者分别是什么直径能摸得到?(抢答)

小组4:外螺纹大径。

小组3:内螺纹小径。

师:那么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螺纹大、小径的画法:

表示螺纹两条线,一条粗来一条细;

摸得着画粗实线,摸不着画细实线。

生:恍然大悟!

师: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内、外螺纹连接的规定简化画法,请同学们将借来的产品进行连接,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连接时又将如何画?

设计意图:教师点评,将学生的“尝试结果”进一步升华。同时又提出更高的挑战。

2.实践效果及反思

邱学华老师对尝试教育主张“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先试后导,先行后知”。教师先不要把已有的结论传授给学生,应该让学生在尝试中解决问题。如果预先没有现成的结论,学生就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尝试,这样学生的思维比较自由、开放,容易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这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手、脑、口联动,有利于学生在尝试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收获自主学习的成果,发展探究的能力。而教师的作用仅是“扶着学生走”——即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审时度势地“导”在关键点,通过有效提问方式,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析疑解惑,促进学生不断成长。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给他们创造自主尝试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学习,学会质疑,通过不断的尝试教育,定能改变学生以往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各种综合能力,从而推动中等职业学校的高效课堂建设。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邱学华.从尝试教学走向尝试教育[J].北京:人民教育,2014(15).

[2]邱学华.尝试教育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邱学华.尝试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浙江诸暨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