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专中职教育论文范文,中专中职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专业群建设巡礼

  • 投稿灵活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710次
  • 评分4
  • 97
  • 0

方志平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江阴 214431)

摘 要: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多层次、多元化、综合性的中等职业学校,2009年被评为首批江苏省四星级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课程改革实验学校。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区域经济;办学基础;机电技术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2-0181-02

2012年被评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该校把专业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机电工程系机电专业群的建设很好地支援了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也从中也获取了不少成功经验,具体如下所述。

一、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区域经济竞争越来越演变为人才之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发展后劲,谁就拥有区域实力。江阴机电行业依靠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发展迅速,人才需求旺盛。企业对机电产品的组装、调试,对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对机电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对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维护、生产现场工艺技术服务等岗位员工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毕业生主要分布在江阴兴澄、双良、长电等主要装备制造业支柱企业。由于我校有良好的办学基础,以机电技术专业(群)为支撑,带动和辐射相关专业群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一线技能人才。

二、专业(群)办学基础扎实

我校三年制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成立于1987年,是我校重点专业,2002年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专业五年制专业,目前机电技术专业群有三个专业(专门化方向),专业群在校学生559人,其中机电技术应用专业142人,机电一体化专业(控制技术方向)205人,机电一体化专业(制造技术方向)212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2007年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2009年被评为无锡市课程改革实验点,2011年被评为省品牌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2010年通过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水平评估,2011年评为无锡市合格专业。

专业(群)自建立以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设施,提高师资水平。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我校的机电技术专业(群)紧密结合新兴产业发展,明确办学方向,围绕江阴市人才发展计划要求,调整专业设置,优化师资队伍,紧贴市场需求,重点培养高质量机电专业技术型应用性人才。招生数量和在校生规模稳定,毕业生就业率高。

三、专业建设思路明确

专业(群)不断深化与江阴现代制造企业的合作,深入了解江阴机电行业人力资源现状及需求的调研,通过建立机电专业建设委员会,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本校实际。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构建学生素质培养和能力训练两平台,形成“基本素质和通用专业技能→岗位素质和能力→职业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进阶式素质和能力培养平台,搭建“一线两翼”的培养骨架。在中职阶段培养具有基本素质和通用专业技能及改革创新和自主创业精神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在高职阶段进一步提升本专业领域知识和相关技能,具备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有效实现中高职进阶和衔接。

四、双师团队初步建成

本专业群注重“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建设,专业群拥有一支结构较为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具备良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兼职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6人,均为工程技术人员或技术能手;专任教师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达100%,绝大多数教师都有企业工作经历。初步建成了一支业务素质高、实践教学能力强、年龄结构及“双师”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学校根据教师队伍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师资培养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有计划、按步骤地开展了一系列师资培训工作,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抓好专业骨干教师梯队建设,注重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抓好青蓝工程建设和外聘教师队伍,建立名师工作室。

五、课程改革稳步推进

机电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基本上按“既懂机又会电”来定位,但实际造成“机不懂、电不通”的尴尬局面,失去了该专业应有的特色。我校对现有课程设置进行分析。以优质核心课程为重点,建立以机械制图及CAD、机械基础、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为专业(群)基本核心平台课程,课程建设初步实现了以工作流程为线索——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实训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贯穿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完善高职岗位基本能力和专业岗位综合能力平台课程模块教学。教学中注重信息化培训,加强信息化手段应用,通过建设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从而在教学过程上淡化学科性,增加职业性、应用性知识;增加操作性、综合性实践;增加生产性、顶岗性实训。

六、校内外实训基地逐步建立

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学校的前瞻性政策指导下,学校逐年加大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费用。实训场地设施够用、配置合理、功能完善。目前拥机械测量技术室、机械拆装实训室、液压气动控制实训室、CAD/CAM机房、PLC控制等基础实训室。有钳、车加工实训室、传感器实验台、单片机等专业实训室。实训设备总价值三百多万,满足机电技术专业(群)主干实训课程校内实训的要求。学校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先后与市内20多家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比较稳固的合作关系,建设产学研实训基地。

七、专业(群)建设初具特色

1.教学管理规范化

我校教学管理上信息化水平较高,形成了“三位一体”的质量监控体系,先后开发了学生学籍管理软件、教师管理助手、选课超市和全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达到教务管理现代化、数据统计自动化、教学资源网络化的目的。出台了《教考分离原则意见》《关于倡导教学诚信、规范教学秩序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加强了教学工作的管理。

2.教学督导制度化

我校把常规教学管理纳入ISO9000这一质量管理体系中,实现用制度规范管理,用检查监控管理,用表单记录反映管理。全面实施《教育督导制实施办法》基础上,配套实施了《教师警示休整制实施办法》,从而更有效地保障了教育督导制的推进。以此来规范、管理、监控、记录教育服务的全过程,在课程合格率、技能考核、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达到质量目标。

3.校企合作常态化

组建长电冠名班,订单式培养集成电路封测设备维修工。校企双方在校内共同筹建实训室。校企双方共同研究,设计开发课程。校企双方共同开发设备维修系列教材。研究长电企业文化,有选择地将企业文化元素融入长电班的教学和管理之中。为校企共建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研究提供实际案例。在长电班进入顶岗实习阶段,探索对校外实习生管理的校企共管模式。

4.顶岗实习模式化

“五员共管模式”,即①顶岗实习班级管理员(即班主任),负责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学籍管理,信息反馈,家校联系;②顶岗实习校内咨询员(即校内实习指导老师),职责是指导学生将校内实践技能顺利延伸进企业生产;③顶岗实习企业指导员(即企业师傅),职责是指导徒弟由学生角色向工人角色的转换;④顶岗实习校外辅导员(即我校聘请的已退休的企业资深管理员),职责是通过例会、定期走访、定期座谈等制度,架构学校、企业、学生、家庭之间的立交桥。⑤顶岗实习企业管理员(即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职责是考察学生在企业的表现,为顶岗实习期满签定就业合同做准备。通过“五员共管”,完善了管理链,实现了学生安心、家长放心、企业称心的多赢局面。

(责任编辑:辛美玉)